迷途在1643!
1646年6月3日(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魯王收到留守紹興縣令陳函輝的來信,李衛的火器營殲滅了越江的清軍,目前火器營嚴防清軍貝勒愽洛乘虛突破錢塘江,駐守蕭山,紹興還沒有失守,這時魯王以被方國安敗兵、馬士英、阮大铖等舊臣裹夾,正在逃亡天台的路上,接信後又猶豫起來,就在天台有個叫張文鬱的茅園今莪園村不前。
目前,李衛營是一支孤軍,所以跟陳函輝聯係上後,李衛要求陳函輝把紹興府衙裡的所有存糧運抵章鎮,如紹興不守,讓陳函輝退居章鎮避之,李衛也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先把輜重糧草運抵章鎮,用600人抵擋不住愽洛10萬大軍的,雖擋不住,可是一個練兵的好時機,就在今天李衛部斥候來報,清兵分三路過江了,自從前幾天伏擊了一隊八旗後,李衛營的斥候就有馬了,士兵的戰意也很濃,士氣很高,以前看到清兵雙腿發軟的,此時也能擰著脖子哼哼道“八旗不過爾爾,還不是被我等打的滿地找牙。”
因這二年來乾旱無雨,錢塘江麵漲沙,在老婆埠那邊可以涉江而過,這一隊共計八千人馬,領軍將領是由馬布平組成的第一支隊伍從杭州的天地塔過江,直撲紹興而來。
清軍另一隊南下殺向金華,還有一隊由水師組成從綏子門一側進入錢塘江口外跟王之仁水師對抗,
李衛把火槍營後撤到下山婁準備伏擊,這是進入紹興的必經之路,還是采用老一套手法,打埋伏,打完就跑。
馬布平這八千軍隻有一千是鑲白旗八旗兵,有一名梅勒章京帶領,餘下是漢八旗軍三千及明朝降軍。以三千漢八旗為前鋒,相隔一裡為降兵,最後是清八旗。
李衛站在高處,手裡拿著望遠鏡看著五公裡外的進山山口,現在六百多人全在山坳出口處在挖坑,坑裡全插滿竹簽子,李衛在一邊指揮,坑不用挖的很深,隻要把竹簽子不冒頭就可以,還有你們營隊官,去外麵把兩邊水田裡,也插滿簽子,竹尖要隱藏在水下,路中間不用擠很緊,隔20步接著插簽子,這樣連續插三排就可,下山婁這個地方是2個小山頭,南麵的山頭要高,無路上不去,隻有北麵的山頭坡度有點緩,可以伏兵,現在出山的路口挖了坑,插滿了竹簽子,隨後就是大家挖伏擊的藏身溝,六百人分成二排,落差五米左右,所以自然就分成2排火力。
李衛跟幾個營隊官及薑一功說道“我為什麼要先在這個山凹出口設伏,而不是先去入口處的山坳,大家看,這條路從入口到出口處,大約3公裡左右,我們昨天是在入口處的山坡上挖了藏身溝,如果在那裡伏擊,敵人肯定很警惕,會細細查看兩邊山上的情況,可是我們現在出口這裡,前麵是一望平地了,這時敵人就會放鬆警惕了,而且我們距下麵的路隻有200米,敵人要是想爬上來,就不容易了,等會打起來,下麵一排300人先打,上麵一排隨後打,這樣可增加殺傷力,所以要管好上麵的300人,先不要開槍,等下麵打過後才能開槍,還有一會有斥候過來的話,注意隱蔽,誰也不許冒頭。”
又對小組成員裡的黃受之輕輕點頭道“你看到了吧,遠處那塊突出的大石頭,距入口處大約有一公裡,藏在石頭下麵,一會就看你了,黃受之扛著狙擊步槍道,沒問題,一會你就見好吧!
等全部收拾好了,清軍還沒來,經過前幾天的那一仗伏擊戰後,李衛的威信力提升了不少,以前在訓練中有些疑惑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就剩下佩服二字,以前有幾個想混日子的,也來勁頭了,學認字很認真,以前有些膽小的,膽兒也大了,以前隻想著報仇的也學會用腦子了,用李衛的話說,火槍兵講究的是合作,冷靜,在刀尖沒有離你一尺時,你也要裝彈的裝彈,瞄準的瞄準,想逞個人英雄,到最後就會是狗熊。用腦子想想,你手裡是槍,在百步內就可以殺人,為何要上去跟敵人拚命呢?這不是把自己的優勢弄沒了?為什麼在操練時,三個人一起刺殺呢?現在不管做什麼事,在李衛營的口頭禪就是“沒文化真可怕,腦子裡一泡屎。”
這一次的伏擊,明顯比上一次輕鬆了許多,三三兩兩地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有的還在講黃段子了。
以前聽到清軍來了,第一反應就是逃,現在還主動等上了,生怕來的少,生怕打兩槍還沒過癮就完了。果然練兵是靠打出來的。
可是李衛心裡也清楚,這些兵目前就靠放排槍還行,真的自由射擊的話,10槍裡也打不中一槍,還是缺少訓練啊。
李衛用望遠鏡時不時地看向山凹處,隻見有十幾騎遊騎,拉的很散,走走停停察看兩邊山上的情況,李衛手一揮,大家全默默地蹬在了挖好的溝裡,現場氣氛陡然緊張起來,李衛說道“大家不用緊張,跟平時一樣,放鬆,清軍離我們還很遠,先檢查槍支,不要上子彈,槍膛裡保持乾淨,一會有遊騎過去,不要露頭,聽號令。
這一隊遊騎很小心地左右觀望,等了半個時辰才到達了穀口,前麵就是平地了,一騎站在穀口外麵一望。全是水田了,右邊還有一條小河沿著山腳下麵蜿蜒流過,隱隱還能看到遠處一個小村莊,隻見那領頭的遊騎手一揮,後麵就有一騎策馬飛奔而回,這是報信的,好讓後對跟上來,報信的剛離開,這隊遊騎也策馬向前跑了起來,剛跑出十幾米,就聽一聲悶響,是馬匹倒地聲,隨著馬的嘶鳴聲,馬背上的人一個倒衝直飛了出去。
在山坡上的李衛營全聽到了馬嘶聲,也不敢抬頭看,全在等待著裝彈的命令,為什麼李衛要把裝彈這個環節下命令後才裝呢?打伏擊就怕有人暴露,說不定有人緊張扣了板機走火怎麼辦?所以李衛強調了,聽到裝彈命令才可。
後麵跟隨的幾十騎看到前麵的馬突然倒下,還以為是失蹄,也沒有減速,直接想繞過去,不然的話要撞上,就自然分成了兩撥,剛越過倒下的馬後,又是連續3騎倒下,在衝力下,連人帶馬摔出好遠,有一騎摔在了路邊溝裡起不來。後麵十幾騎看到這個情況,有的已拉起馬韁,有的來不及刹住,直接撞在一起,擠成一團。
那些馬為什麼會突然倒下?是李衛在邊牆時常用的對付騎兵有效辦法,辦法很簡單,挖洞,對!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個小洞,剛好能把馬腳陷下去,洞深一尺,馬踩中,就會把馬腳彆斷。
隻見李衛一揮手,從斜坡裡衝出一隊30人的斥候隊,就隔4050步左右,翻身下馬,霹靂吧啦一頓亂槍,直接把清軍這隊遊騎乾翻了78騎,剩下的還有13騎,棄刀投降了,不投降不行了,因為清兵這支遊騎,現在連調轉馬頭也困難,還有幾騎被倒下的馬給壓住了。
古代的斥候挑選的全是勇猛的士兵,用現代話語來說,就是偵查兵加特種兵加通訊兵合而為一,平時為偵查敵情,戰時為通訊傳書,在李衛營裡,當然也是百裡挑一的,訓練時著重體力,個人武藝,身形靈巧之人,做為火槍營的斥候,比一般的火槍兵在著甲上多了一件內甲,而李衛對火槍兵著甲不太看重,原因是在黎城軍隊時不著甲的,冬天就是棉衣褲內加一件羊毛紡成的背心,來到了這裡,延用了明軍的穿戴,有甲的著甲,沒甲在身上綁幾片竹甲衣,就跟古代的竹簡書一樣,圍在身上,有的圍在腿上和手臂上,對這些,李衛沒管,因為李衛不是營官,雖然封了個衛指揮僉事,也就是名義上的,看的出來魯王很不重視火槍營,隻是當作一支普通部隊,增加點抵抗力量,這個觀念在魯王軍隊普遍存在,打仗要麼弓箭,要麼直接衝上去大殺一方。
等把俘虜馬匹押到後山看管起來後,隱隱看到前麵塵土飛揚,足足有三千步卒,少量的騎兵而來。
古代的人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像我們現代人,雖然科技發達,但是這些發達的機器弱化了人對自然的感知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法判斷東南西北方向,古代人觀察大自然可以看到很多未知的東西。
比如,李衛的斥候一看這揚起的塵土,就判斷得出有多少的兵馬,所以古代很多戰役都是假裝揚起飛塵來迷惑對方。
前隊是漢八旗正紅旗佐領畢顯領一千人馬,隨後相隔不到一裡是正三旗佐領張旺領二千步卒,後麵又是相隔不到一裡是降清綠營一個整隊足足有三千兵。最後才是清八旗一個梅勒章京領一千騎兵隊。
李衛的退路就是山坡後麵的一條小河,水深2–3米,寬度不足5米,現在小河上用竹杆搭了5坐便橋,用紮的幾根毛竹結成排,鋪在水麵上而成,要是前麵打不過了,這裡就是全營最後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