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在1643!
話說黎城派的護衛是一個加強排,由原李衛組的李甲帶領,全排共計40人,包括3個兵排,一個排長。由一艘炮艦拖拉一隻200料運兵船,帶著林清白火急火燎從水路南下湘潭、衡陽,這一路不好走,全是清軍跟永曆的交戰區,雙方你來我往拉鋸好幾年了,因為打出的是黎城五星旗號,這一路沒碰到愣頭青阻攔,就是從長江入洞庭湖後,沒地方加煤補給,到達嶽陽後采買煤料,此時的嶽陽是清軍把守著,想想去年初還是何騰蛟把嶽陽拱手相讓,林清白算是看清了永曆朝中許多人誌大才疏之輩,更加不屑了。
此時的嶽州設衛指揮使,清軍占領後又增加了一個綠營,負責武昌至沔陽、長沙、常德的江防守備。其實這些清兵,全是原來大明的軍隊投降後變成清軍了,全部剃頭,隻留後腦勺一點頭發,可不是後世電視劇中後腦的辨子很粗長,還能在脖子上圍上二圈,此時的辨不過一尺,看上去整個腦袋全是光頭,隻留後腦一小絀頭發,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而黎城的兵雖然對頭發長短沒有規定,可做為黎城的軍隊,在像李甲這樣的老兵帶動下,大家還是願意接受短發的,當然,短發的好處也是做了說明的,第一就是衛生,清洗容易,減少寄生蟲。第二可以很好地戴上鋼盔軍帽,防護性更好。第三不用花許多時間去梳理,在部隊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沒有清廷的剃發,黎城的短發想要明人接受,怕也不容易,需要時日的,可是清廷強推剃發令後,許多在清占區的人,全剃成了黎城的短發,想想啊,清廷是剃光的,黎城的發型隻是把長發變成短發,這樣一對比,大家都樂意接受,就目前,連這些綠營兵一大半也是黎城發型,用這些清兵來說,真到了跟黎城打仗時,留個黎城發型,投奔過去也方便。
在許多清占區原本大明投降的官員也是睜一眼閉一眼,隻有那些想要在清廷麵前表現,想升官做出成績出來的地方,才嚴令剃發令,可是這些地方官很無奈,強製剃發令一下,治下能跑的百姓全跑到鄰縣或是能留個黎城短發的地方去了。本來人口就少,這一跑,你還治個屁啊,大家可以想想,目前整個國內人口隻是後世一個台灣島上的人口數了,連年的兵禍殺戮,小冰河期天災人禍,瘟疫的肆虐,許多地方成了無人區。就是因為有了黎城及江南半省,清廷的剃發令也實施不下去了。
目前,黎城在清廷及永曆方麵的內報上作為友軍,是第三方的一個政權,清廷封王,永曆也封王,就看黎城偏向誰了,清廷不敢動,永曆自身難保,當然也不想多出一個敵人出來,可黎城的宣傳上全是反對他們的政權合法性,主張新立一個政權,清廷不敢出來反駁,永曆朝也不出來反對。
先說說清廷,經過福建、江陰及覺羅富森的戰死,退出南京後,清廷內部知道對付黎城已不可為,特彆是薩爾哈岱回京後,跟多爾袞、順治及洪承疇商討過時局的轉變,對黎城的戰鬥力有了更多的認識,多爾袞及順治的打算是儘量不要和黎城撕破臉,多爾袞特地召見洪承疇兵推過跟黎城打一仗。調集尚可喜、耿繼茂及清廷靖南將軍朱瑪喇率十萬滿漢兵沿長江進攻安慶,奪回蕪湖後,分兵二路,一路進攻南京,一路往東進攻杭州,最後全被薩爾哈岱給攔住了,不是薩爾哈岱怕黎城,而是真的打不過,薩爾哈岱跟多爾袞說道“福建一個總督10萬兵,而黎城隻派了1萬兵,最後隻剩下3萬兵逃奔,在江陰,鞏阿岱戰死,在舟山,圖賴戰死,在溧陽,覺羅富森戰死,黎城的戰力深不可測,以少勝多,不可硬鬥,目前態勢隻能效仿三國,慢慢圖之,如有必要,可招安大順軍,南明軍聯合對抗黎城。“
當然這些話,隻是薩爾哈岱一人之說,按目前清廷跟南明朝已到了水火不相容,滅之後快的地步,想要調轉“國策”很難實現,不過洪承疇還是想試一試,封官,封爵,再封幾個王也值,隻要能轉變目前的局勢,清廷就有利可圖。
永曆二年(公元1648年)四月,北書(清政府招降書)至南明朝,謂“大者王,小者侯”,可謂下了血本,可是江西金聲桓反正舉義兵。清兵自湖南回駐武昌。馬進忠複常德,王進才複桃源,澧州、石門各城。忠貞營亦克荊州、宜城,李成棟廣東反正,看來清廷的招降文書來的遲了些,這些人如果為了官位,再投清的話,那麼這臉皮有多厚才能做到。
堵胤錫是明末永曆朝官位最高的,直到最後永曆帝特賜龍旗十二,征調天下兵馬糧餉,加封胤錫為上柱國、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死後為文宗。
話說,這些清軍的江防守備很是巴結黎城軍的,最大的原因是黎城軍沒有架子,不驕惰,軍紀嚴明。在黎城軍看來,這些原本是大明投降過去的清軍,愛占小便宜,什麼都要,比如,黎城軍配發給每人的乾糧,有糙米糕、午餐肉、壓縮餅乾、方便麵、橘子汁、糖水蘋果等就是高級品,常常拿出一樣,就能獲得許多“特權”已方便,聽說這一次黎城船隊是采買煤的,不用黎城軍動手,整一個江防守備全部出動,用推拉車硬是把三噸半的燃煤運上了碼頭,最後,李甲給了些黎城的膠底鞋、煙草、糙米糕、午餐肉後,揚長而去。
在李甲看來,這些東西很不值錢,在黎城要多少就有多少,給出的這些東西加起來還不值幾百斤煤錢,可人家白給,還幫你運到了碼頭,說什麼也過意不去。可對清軍來說,這些東西少是少了點,畢竟隻是聽說過,沒有見過,就屬於稀罕物了。當場守備官就換上了黎城的膠底鞋,這舒適度,做工,穿上後的包裹度,特彆是側邊上的黃銅拉鏈一拉開了,一拉閉了,說什麼也不想脫下來了。
船隊進入湖南後,情況就非常複雜了,這是清軍、南明軍、原大順軍的交戰區,好在湘江可通衡陽,船到朱亭鎮打聽到了堵胤錫的下落,在永州結營。
到達衡州的草橋後,就不能前了,要補充糧食及燃煤,經過二個月的長途跋涉,40多人已經很疲憊,需要在草橋休整時日,林清白畢竟年老,首先扛不住了,也同意在衡陽草橋休整,就這樣停了下來。
草橋這個地方很熱鬨,也是衡州的一個商業繁華區,因有一座橫跨篜水河為七隧橋孔、長45丈,當地人稱為青草橋,以前是一座木橋,而被燒,現為一座半圓形的石拱橋,並改名叫“永濟橋”。而草橋不是指這座橋的名,是指這座橋邊的地名為草橋鎮,這個地方橋頭兩端,酒鋪鱗次櫛比。各家店前,酒旗千姿百態,迎風招展,獵獵飄舞。為了說明自家的酒好,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酒家老板們千方百計把自家的酒旗做得有特色,儘量使自家的酒旗格外引人注目。商人、貨主、船夫、漁夫、碼頭工人與挑腳行人彙聚於此。吆喝聲、叫賣聲與嘈雜聲混成一片,擁擠的人流,使這裡成為衡陽的主要交易市場。
目前的草橋各酒家還存在,人口的減少,不複往日的繁華,顯的有點凋敝,這裡駐有清軍,守將很不友好,看到兩艘船無帆,無人力拉動,而一艘船中間煙囪高聳,冒出淡淡煙氣,就大驚小怪了一番後,不讓船人員上岸,這一下可把李甲惹腦了,這是什麼意思?一路千裡而行,還沒碰到過這樣的事,清軍守將帶著百人,就跟李甲的兵對上了。
此時的衡州知府是王登進,祖籍遼東,為清廷第二任衡州知府,就在去年何騰蛟敗退出去,盧鼎部下的將領就開始大肆搶劫,把衡州洗劫一空,目前清軍又占了此地,駐兵防守。
李甲的一個加強排隻有41人,加上炮艦上的一個艦炮班及船員9人,在人口數量上對比清兵不夠看的,李甲也不多話,話也喊了,也表明了身份,隻能把船駛離碼頭,泊在江心,炮艦上的二門70艦炮對準清軍就是一炮。隨著轟地一聲炸響,碼頭上清軍四散而逃。這一炮炸死了7人,還是打在邊上的效果,那位守將一看開炮了,也傻眼了,還有邊上清軍稀稀落落的弓弦聲,隨即發一聲喊就退出碼頭。
隨後李甲又把船停靠過去,直接把碼頭東邊的石鼓書院一起警戒起來。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店鋪裡的老百姓躲進屋裡,扒門縫,碼頭對麵的街麵上全是黑壓壓的清軍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