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上花-7_柒零後生活誌之春意遲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柒零後生活誌之春意遲 > 第3章 海上花-7

第3章 海上花-7(1 / 2)

高考後的第二天,楚如白帶著另外七位同學到了南漳,這裡麵包括了葉清靈、黃薇和張伯倫,還有新聞學院的四位同學葉鵬飛、丁誌宇、全清煌、郭馨,加上何誌彬和葉琳瑤,正好十人。

十個人原本同一天從上海出發,到武漢的時候,楚如白提議就地遊覽幾日,由葉清靈做向導,正好另外幾位同學之前都沒有到過武漢,大家就接受了這個建議。考慮到對鄭雨的承諾,何誌彬提出先行一步,五日後在南漳會合。見何誌彬這樣,葉琳瑤也無心與楚如白他們同遊武漢,就提出與何誌彬同行,就這樣十個人在武漢兵分兩路。

“探訪荊山藝術之行”最早是由何誌彬提出來的,當時隻是想著帶楚如白和鄭雨一同進山,去漳河源探訪馮家兄妹,誰知道楚如白把這件事宣揚了出去,借著之前藝術展的餘熱,這件事就有了名號,報名的人數超出了何誌彬的預期,考慮到安全問題,他們合計了一下就隻挑選了四位同學組成一隊一起前往,正好那時候學校還有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他未加入的同學倒也沒再強求。

楚如白提前打電話給葉清靈,讓她在武漢等著。五天的時間足夠飽覽三鎮風光。

黃薇原本想和何誌彬他們一起去南漳,還是張伯倫考慮的周到,覺得葉琳瑤第一次去何誌彬家,他們一同前去並不方便,得給他們一些獨立相處的時間。黃薇知道,張伯倫這是在暗示自己。

葉清靈雖然在武漢讀了兩個學期的書,但是平時出去閒逛的時間並不多,她對除了學校所在區域外,其他地方並不熟悉。還好楚如白一早做了功課,規劃了一條遊覽路線,不過,五天的時間也隻是做了三天的規劃,另外兩天他是想留給大家在襄樊玩的時間。

在大家看來,武漢和上海的城市格局、風格都差不太多,那些民國時期遺存的建築都講述著城市的滄桑與過往。不同的是,武漢山、湖眾多,山水之城顯得更有靈氣些;上海臨江沿海,城市顯得更加多元化些。

楚如白的路線裡,第一天是武昌。

武昌之名始於元朝,辛亥革命時期令這座城市一舉成名。雖然也是一座千年古城,卻曆經戰火,保留的足跡並不太多。武漢人對武昌的稱謂是一個大區域的概念,武漢三鎮的稱謂同樣如此,並非指武漢隻有三個建製鎮合並而成,而是以長江和漢江分界,將分割出來的三個區域分彆命名為武昌、漢口、漢陽,武昌是泛指長江以南區域。

武昌既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科教名城,湖北半數的高校設在區域內,並且含金量極高,也因此,到武昌瀏覽的目的地除了名勝古跡外,像武漢大學這樣的高校也成了必遊景點。

差不多用了一天的時間,楚如白和葉清靈帶著同學們粗略地閒逛了一下。先是起義門、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共五大會址,然後才是武漢大學、東湖。一天的時間大家總覺得不夠儘興,像東湖,走了不到一半的距離天就黑了,遠看著磨山想上去卻擔心第二天沒了精力,錯過了更好的風景。

晚上的時候,楚如白帶大家到了曇花林一帶,這片區域算是保存的比較好的古街區,裡麵不僅有舊民居,也深藏著眾多武漢小吃,大家對這些小吃都讚不絕口,也總會拿這些小吃與上海的小吃對比。比如蔥油拌麵與熱乾麵,同樣是乾拌麵,熱乾麵的內容就要豐富許多;再比如蔥油餅與武漢豆皮,感覺上都是餅,但武漢豆皮每一口下去都能遇見驚喜;更彆說麵窩和糊湯粉,這種小吃在上海簡直就是異類,在此時卻成了一種享受。

第二天的時間安排在漢陽,其實也不全是漢陽。

按楚如白的規劃,早上爬蛇山、登黃鶴樓,眺望長江彼岸,體悟唐代詩人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之後徒步穿越武漢長江大橋,感受大江之上的升騰氣勢;隨後到達漢陽,登龜山,上電視塔,於半空中俯瞰整個江城;再接著,過晴川閣、訪歸元寺、遇古琴台……一路下來,已是黃昏,循著夕陽,沿著江邊一路向前到達武漢關,鐘樓傳來的鐘聲令所有同學想起了上海的外灘,同樣的殖民文化遺存這讓兩座城市在此刻重疊起來。

第三天的時間原本是安排去漢口,考慮到晚上要出發去襄樊,大家決定留在返程時再做遊覽,就再次去了武漢大學,實際上是想彌補第一天的遺憾,登上磨山。

整個行程下來,所有同學對楚如白都讚賞有佳,覺得他身為湖北人十分稱職,不僅博學還很熱情,倒是與武漢這座城市的風格十分想像。

三天的時間雖然不多,但足以初步了解一座城市,大家通過武漢對接下來深入荊山的行程充滿了期待。他們到達襄樊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淩晨。

在襄樊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足夠飽覽市內的人文景觀。楚如白帶他們遊覽了古隆中,拜訪了諸葛孔明的躬耕之地,在樊城的古街巷中穿行,遍嘗襄樊美食,唯一遺憾的是,襄陽古城正在修葺的北街和昭明台還沒有落成開放,隻能草草的遊覽了譙樓、習家池、仲宣樓、夫人城、襄陽公園這些景點,雖然不及武漢那樣豐富,卻也令同學們感覺到滿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在楚如白帶著同學們遊覽漢襄兩地的名勝時,何誌彬已經著手在南漳安排起進山的事宜。

對於何誌彬發起的這項活動,何博文覺得很有意義,他就這件事寫了一報告遞交給了文化局,因為之前藝術展的事情,文化局也十分重視,又向上進行了彙報,這才讓一幫孩子的行為變得正式起來。

陪這幫同學一起進山的除了何博文,還有文化局負責民間文化整理的柯岩林以及博物館的研究員賴啟明,這三個人都是經常在荊山來回穿行的文化工作者,用何誌彬的話講,他們是荊山的“靈魂守護者”,正是有他們,荊山的文化之魂才得以存續。文化局還特意幫這群學生在縣招待所安排了住宿,出發的當天局長親自到場送行助威,他希望同學們返校後能用好手中的筆和相機,真實記錄與報道此次荊山之行的所見所聞,更加希望荊山之中散落的那些藝術之魂能被更多人感受到。

文化局找來了一輛麵包車,兩邊車身都披掛著“複旦大學探訪荊山藝術之行”橫幅,除了原有的人員之外,縣裡還派來了一名醫護人員和兩名民警,以確保整個行程的安全。加上鄭雨、盧佩姍、陳曉娜、司機,一行二十人,從便河路的商業大廈出發,一路向西而行。

考試前,錢碧塵就和陳曉娜約好一起去廣州找陸春鶯,一來陪她和聶青風補下蜜月之行,二來去實地看下廣州音樂學院。陳曉娜也很想去,不僅是錢碧塵所說的這兩個理由,她對陸春鶯一再提到的“海上花”充滿了好奇心。不過,在何誌彬講到此次荊山之行的事情時,她更想參與其中,這對於她說可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她想起去年春節與堂兄弟一起登上青龍寨時的情景,很想知道在荊山之中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山寨等待人們靠近,那種曆史的厚重感與神秘令她十分向往。也正是這個原因,她第一次拒絕了錢碧塵的邀請,原以為錢老師會為此而生氣,卻不料錢碧塵一聽說這件事不僅沒生氣反而大讚一番,還說如果不是為了愛情,她一定要會申請參與其中。

按何博文、柯岩林、賴啟明三人的路線,“複旦大學探訪荊山藝術之行”從縣城出發,先後到達薛坪、板橋、巡檢、東鞏、肖堰五個鄉鎮,最後回到縣城,共計十天的時間。此次“藝術之行”也可以說是何博文他們工作成果的一次全方位展示,涉及到民間藝術、傳統手作工藝、古遺址、古民居、已發掘景觀等五個方麵。

何博文他們三人長期搭班深入荊山腹地,這條路線走過多少次,已經沒人能計算清楚,但是對於其中的風險,卻沒人會忘記,特彆是那些風險易發點,更是爛熟於心,這些都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換回來的。

雖說有風險,何博文他們依舊向險而行。麵對巍巍荊山,處處隱藏的神秘與未知吸引著他們,讓他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整個荊山山脈,四季不同,風光旖旎,不僅植被茂密,而且物產豐富,唯一的缺憾就是交通不暢,或許這也是優點,正因為這個缺憾,這些地方未遭到滅絕性的破壞。山人十分純樸,待人也十分熱情,傳統禮儀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或許正是因為山人的這種特點,許多傳統的手工業、種植業以及山人的娛樂形式得到了傳承,而這一切,在新時代裡,並沒有顯得格格不入,反而給經濟驅動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

麵包車開始進入山區時,同學們已經被沿途的風光所吸引,儘管所行之路並非坦途,但是那種顛簸反而讓同學們覺得是種享受,這可能也和這些同學長期生活在城市裡有關,偶爾換一種環境,總是會激發大家內心的驚奇。

作為博物館的研究員,賴啟明在麵包車離開縣城之後就開始如數家珍式的向同學們介紹起南漳的曆史。同學們顯然是被賴啟明生動形象的介紹所吸引,不僅認真聆聽,還不時低頭做著筆記。

賴啟明從遠古時期講到現代文明,從三疊紀遺存的恐龍化石群講到新石器時代的羅川遺址;從古羅國、古盧戎國講到楚人的蓽路藍縷;從秦伊廬建製講到隋南漳建製初始;從卞和獻玉講到白起攻鄢再到水鏡薦諸葛……在同學們看來,其貌不揚的賴啟明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的語音播放器,令所有人都沉浸其中。

柯岩林在賴啟明之後把他們這些年在這五個鄉鎮收集整理的民間藝術成果也做了講述。這些藝術成果涵蓋了傳統音樂、美術、體育、曲藝、戲劇、方言、歌謠和遊藝、技藝、競技,涉及到山人生活的各個方麵。所有成果中,最受推崇的當屬端公舞、皮影戲、剪紙、漳河魚燈、嗚音喇叭、墾荒鑼鼓、秧田歌、東鞏高蹺、鬨年鑼鼓、劃旱船、打花棍、喊彩等多個藝術形式。有些是山人日常生活常見常用的形式;有些用來祭祀慶祝;有些隻有春節和其他重大節日時才能看到;還有一些是抒發山人情緒的最佳形式。這些成果不同賴啟明的曆史溯源,需要在親眼驗證或親身體驗之後才會有所體悟,柯岩林也承諾,在這次藝術之行中,他所提到的這些藝術成果分彆會在五年鄉鎮一一展示給同學們,這讓所有人充滿了期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最後臨到何博文了,他主攻的方向是散落在荊山深處的文化遺產,除了像馮家兄妹所住的馮家老宅、陳曉娜老家的陳家老屋,還有幾十座類似的居民散落在不同的地方,這些老宅要麼是成功人士歸隱所建,要麼就是素人打拚光宗耀祖,無一不見證了荊山原住民曾經的輝煌曆史。除此之外,還有像陳曉娜去過的青龍寨這樣的曆史遺存,雖然牆石冰冷,但是立於山顛的巍峨雄姿卻極有溫度,撫石而過,兵戈鐵馬迎光而至,馬嘶鐵嗆隨風而入,總能令人重返那段曆史。像這樣的山寨,何博文和同事們已經發現了很多,他們相信,在久遠的那個年代,這樣的建築在荊山還有很多,有一些是他們暫時無法抵達的地方,需要再經曆一段時間的尋找方能重見天日。當然,令何博文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馮天源家世代相傳的古法造紙技藝,雖然在科技時代,這種技法並不能創造規模效應,但是成品所帶來的自然氣息,是那些化學製劑所不能媲美的。在何博文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這種古法技藝不僅隻局限於造紙,還有竹編、木雕、根藝、織染、布藝、製茶、釀酒等,有些技藝已經瀕臨滅絕,幸好有何博文這類人的存在。



最新小说: 小姐是太後,她罩我 武俠:從魔劍生死棋開始無敵 官權:青雲巔峰 我在異界撿垃圾吃的那些年 姑娘使不得啊 玄幻:殺豬百萬頭,我無敵世間 三國:開局黃巾渠帥,陣斬關羽 九霄獨尊:青雲之巔 星際:我一個雌性,囂張點怎麼了 穿越獸世:她生了一個新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