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到底還是沒拗過兩大吃貨的央求(洛欣+金羽),停下來展現了一番烤肉的手藝。
浪費了一個小時,他們再度起飛。
不過,吃飽了的金羽,速度明顯比之前慢了不少。
同樣吃飽喝足的洛欣,靠在劉煜的一側懷裡,問道“老公,我們是先去搞軍火,還是先去搞糧食?”
“軍火。”
劉煜說著,從係統空間中拿出一張地圖。
將地圖展開,鋪在腿上。
“這些標注的地點,都是存有軍火的地方嗎?”水妖嬈的目光在地圖上轉了一圈,好奇道。
“沒錯,都是。”
劉煜給她們介紹道
“這些軍火庫分為兩種,一種是近些年修建的軍火庫,一種是上世紀修建的軍火庫。
前者,基本上都隸屬於南方戰區,是戰區彈藥庫,裡麵儲備的軍火,也多是當前軍方列裝的各種先進武器。
後者,是上世紀時,帝國為了打有可能爆發的世界大戰而建造的,裡麵的武器裝備雖然落後於現在一代、兩代,甚至是三代,但對付喪屍絕對是夠了,而且數量特彆巨大。”
“為了打世界大戰我倒是聽說過這方麵的傳聞。”
水妖嬈靠著劉煜的肩,輕輕頷首。
“想當年,帝國也是世界霸主呀”
劉煜感慨一句,目光瞟向天空。
自己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那幾天,在查看本世界的曆史時,可真真是震驚了許久。
此間再遙想,瞬間思緒湧動
————————
諸夏曆4341年,也就是西元1644年。
4月25日,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見出逃無望,在絕望中自縊於煤山。
由此,大順政權入主中原,表麵上看起來如日中天。
沒多久,吳三桂降而複叛,回師山海關、擊敗兵少的唐通部,正式與大順決裂,向清廷求援。
李自成與麾下文武商議後,決定征撫兼施,率主力部隊、馬步軍共六萬,出兵山海關。
哪料吳三桂鐵了心要做帶路黨,即便李自成原諒他,他也堅決不投降。
雙方最後在一片石展開決戰。
正當五萬關寧軍苦苦支撐到極限,即將被順軍打崩時,一直以逸待勞、坐山觀虎鬥的多爾袞,率領八萬清兵傾巢而出,一舉擊潰順軍!
李自成見大勢已去,隻好率殘部撤退,後因害怕城中前明降軍與吳三桂裡應外合,更是倉促撤出京城。
哪料,害怕什麼就來什麼。
薊、宣、大等鎮的十萬明軍降兵,見新東家似乎不怎麼給力,直接二次叛變,配合清軍殲滅分散在當地的順軍。
不僅如此,整個中原大地上,那些恨極了大順政權的地主士紳們,也都揭竿而起,紛紛充當帶路黨、喜迎王師。
其餘地方的前明降兵降將見狀,更是望風而降,改旗易幟,搖身一變成了漢八旗。
一幫腐朽無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壓榨底層軍戶和百姓是把好手,階級立場大過民族立場的軍閥和官僚!
一群來自底層,沒有長遠戰略規劃,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獨特時局而沒有牢固根據地隻能到處就食,無法從流寇變成坐寇的義軍。
一個經過數十年戰火曆練和洗禮,又兼有兩代能力不俗領導者奠基,政治目標明確、軍事實力強橫的‘異族+原王朝既得利益者’集團。
大順的敗亡史,就如穿越前曆史上的那段時期一模一樣!
在隨後的時間裡,於清、明、西三國的不斷絞殺下,逐漸風流雲散,徹底失去了逐鹿的資格。
剩下的那點殘部,沒人覺得他們能再翻盤。
時間來到清軍占據天下大部後,時局逐漸明朗,時人都悲觀的以為,天下將徹底改朝換代。
可未曾想到,‘殘西+殘明+殘順’這個奇葩組合,竟然開始回光返照了!
得說,綽號“黃虎”、“八大王”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彆看他是大老粗一個,在人們的印象中不怎麼樣。
但他收義子的能力,那可真是一絕。
四位義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除了艾能奇早早去世之外,其餘三人,都創下了當世了不起的成就。
秦國主孫可望,執政治理無人能及!
在義父陣亡、人心惶惶的危急存亡之秋,確立了‘四將軍體製’,維持了大西集團內部的基本團結,避免了像大順集團一樣在李自成死後自我瓦解。
然後審時度勢果斷發兵入滇,在軍事上打擊土司、土著,在政治上打著為沐國公報仇的旗號進行統戰工作,招攬人心豎起民族大旗共同抗清。
最牛逼的是,他在滇州進行徹底的土地改革,最終做到了以一州之力供養數十萬大軍!
這份種田能力,不敢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也絕對古今罕見,唯諸葛武侯能勝之。
晉王李定國,統兵作戰百戰百勝!
清廷定南王孔有德出河池來犯,孫可望兵分兩路,北路以劉文秀為主將,東路以李定國為主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軍東征抗敵,清軍張、魏二將出兵迎戰,被李定國大破,斬首五千餘級,張國柱狼狽而逃。
隨後李定國連戰連捷,下武岡、複寶慶,斬殺孔有德麾下將領孫龍、李蝦頭,和孔有德主力大軍戰於大榕江,殺得孔有德丟盔棄甲、屍滿溪穀,最終逼得孔有德在絕望中自焚而死,收複桂州全境。
此後他繼續北伐,直搗襄樊,連取十六郡、三千裡土地,讓清廷大驚,急命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征討。
結果,清軍大敗,被斬首數千級,損將二十餘名,連親王尼堪都被李定國親手斬殺、劈成兩半。
由此,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甚至嚇得清庭內部有放棄南方,與南明共分天下的想法。
蜀王劉文秀,能文能武、居中調和!
義父身死,隨自己大哥出征滇州求出路,水性極好,在緊急關頭飛渡大江、渡山城,後破貴州、入滇州,立下汗馬功勞。
在隨後的時間裡,其經營主政川蜀,不僅將川中各藩儘數擊破,執政之法更是深得孫可望真傳,為抗清積累了雄厚實力。
等到了清廷分兵兩路南下時,他為北路主將,對手是比孔有德更強的平西王吳三桂,以及對方麾下的關寧鐵騎、十萬大軍。
結果劉文秀沒費多少力氣,就收複了除保寧外的川蜀全境,完成了對吳三桂的合圍,來到了人生最為高光的時刻。
似乎,整個諸夏民族最後的氣運,就灌注在這三個人的身上!
僅有一隅之地的南明小朝廷,在三者的強勢帶飛下,硬抗住了占據天下大部分膏腴之地清廷的進攻。
還連續力挫清軍,看起來光複半壁江山,也並非什麼難事?
然而,世間的意難平又一次出現了。
好像是上蒼非要跟這殘破的山河、這苦難的民族做對一樣,就不給機會。
孫可望利令智昏,奪劉文秀兵權、進攻李定國的部隊,最終導致內外離心、眾叛親離。
為了報仇雪恨,孫可望選擇投降滿清,背叛了曾經的自己、背叛了抗清大業,成為被清廷卸磨殺驢的“義王”,漢奸、國賊,以及小醜。
給後人徒留一句感歎“卿本梟雄,奈何做狗!”
李定國發現孫可望想當曹操、王莽的不臣之心,對此極為憤怒,與義兄一刀兩斷!
他卻忘了,自己明明是大西賊寇出身,當年因反抗明朝官府的橫征暴斂、士紳官吏的盤剝壓榨,而追隨義父起兵,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明朝的孝子賢孫大忠臣了?
奉南明旗號聯合抗清隻是統戰的政治口號而已,今後用完是要丟的,結果他真忘記了曾經的階級立場。
不過,也或許是他不服孫可望,一係列的軍功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借助這個理由成為老大。
反正當他失去兩個兄弟後,也是獨木難支,最終憂憤病死。
劉文秀在高光時刻後立即陷入低穀,因大意輕敵而被吳三桂翻盤,敗退回滇州。
後出征荊粵,初期水陸並進、戰無不勝,但因秋雨季節、江水泛濫,他和大部隊與前鋒水師拉開了距離。
結果,盧明臣的水師中伏,六戰不敵、敗退龍陽,最後身中數箭,焚舟赴水而死。
先頭部隊gg,這仗沒法打了,劉文秀隻好退兵。
之後孫李爭鬥,劉文秀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刺血書想來挽回兄弟三人曾經的情義,卻不想他們已經形同陌路,最後因過度憂心、染病而逝。
說來也怪,當年在太湖、漢水裡遊泳,鳳凰山下齊心協力飛渡長江的三兄弟,在光複了小半個江山後竟然兄弟鬩牆、反目成仇,實在令人惋惜。
或許,是李定國立下潑天大功後,一直當後勤保障總管的孫可望眼見李定國的威望超過自己,於是心生嫉妒、惶恐自己不能再令眾人賓服,所以變成了這樣。
或許,是劉文秀明明有當亂世梟雄的能力,卻有一顆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的心,過於重視兄弟情義,誰都能奪他的兵權,就沒想過爛攤子不行了,自己也可以闖出一條路來,以至於大好局麵徹底無可挽回。
也或許,是“內鬥會亡國、亡國也要內鬥”的那群南明士紳真的很會洗腦,把李定國這個‘大西賊’給忽悠瘸了,讓李定國死保他們、對永曆誓死效忠,使其成為了對付自己大哥最鋒利的一把刀!
還或許,是昔日‘四將軍製度’出現時就買下了隱患,君臣不明、四人當家,後麵出現的內訌屬於必然。
更或許,是孫可望千算萬算就沒算到自己義弟會真跟自己反目,當初就不該接手南明這個‘爛攤子’、‘巨坑’,對付那幫“乾啥啥不行、扯後腿第一名”的選手,還是清軍的屠刀最好用。
而終歸到底,若無意外的話,那接下來,曆史的軌跡就將演變成“海盜守國門、賊寇死社稷”。
至最終,神州陸沉、遍地膻腥!
但曆史的轉折點,恰恰就發生在這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