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_完蛋!陛下這是要白嫖我!_思兔 

第265章(2 / 2)

戰場形勢瞬間反轉,剛才還圍攻城池的順軍,現在全都掉頭逃跑。轟隆隆的馬蹄聲越來越近,順軍士兵嚇得魂飛魄散。他們抬頭一看,隻見騎兵右臂上都綁著白布,心裡更是涼了半截。“咱們的騎兵來了!”“跟明軍拚了!”雖然嘴上喊著口號,但身體卻很誠實地給騎兵讓路。一千騎兵如潮水般衝向單化鳳的重步兵,塵土飛揚,氣勢如虹。

麵對這鋪天蓋地的鐵騎和塵土,單化鳳麵不改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從容。“列陣!”他一聲令下,聲音穿透了戰場的喧囂。長矛兵迅速將長矛插入土中作為支撐點,矛頭對外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刀牌兵則舉起盾牌保護長矛兵和後方的火器兵、弓弩兵。他們就像是一座移動的堡壘,等待著敵人的衝擊。

雙方幾乎同時開火,順軍的箭矢打在明軍的盾牌和盔甲上,發出“當當”的聲響,卻根本造不成任何傷害;而明軍的火槍和弓弩則讓順軍騎兵損失慘重,他們的身體在火力的撕扯下紛紛倒下,戰馬嘶鳴著四處奔逃。

順軍騎兵頭領見狀不妙,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他深知自己無法抵擋明軍的火力,於是立即帶著隊伍撤退,並模仿明軍的戰術進行騷擾。然而,他們的努力並未奏效,明軍的防線依然堅固如初。最終,順軍騎兵隻能無奈地撤離戰場,留下一地狼藉和無數同胞的屍體。

遠處的李自成看著這一幕,氣得直拍大腿。他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咬牙切齒地說道:“這明軍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怎麼這麼難纏!”謀士李岩則拿著千裡眼仔細觀察著戰場上的情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思和憂慮。片刻之後,他緩緩地說道:“皇上,這就是我之前跟您提過的遼東建奴的重步兵啊!”

李自成聞言麵色更加凝重,他意識到這種重步兵的威力非同小可。未來與建奴的交戰將是一場硬仗,他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應對這種強大的敵人。他開始思考如何加強自己的軍隊建設,提升士兵的裝備和戰鬥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皇上,昨天晚上啊,東便門那邊竟然有箭射進來了,還帶著封信呢。夜色深沉,月光稀薄,那箭矢穿透夜的寂靜,如同不祥之兆,突兀地落在了紫禁城的紅牆之內。箭上綁著的信件,仿佛是遠方急切的呼喚,帶著未知的訊息。

在乾清宮裡頭,我正打算休息呢,內閣的老大李邦華坐著轎子急匆匆地就來了。轎子一路顛簸,發出急促的聲響,在這寧靜的夜晚裡顯得格外刺耳。李邦華一臉焦急,眉宇間藏著難以掩飾的憂慮。

“皇上,您瞧瞧這信裡都說了啥?”我一聽,立馬坐了起來,心中的好奇與不安交織在一起。能讓李邦華這麼著急送來的,肯定是大事兒,我心中暗自揣測,莫非是前線有了什麼變故?

“好消息啊,皇上!薊遼那邊的總督冀資深帶著五千關寧鐵騎,說是來勤王的,天一亮就能到京城外頭了。還有遼東的吳三桂,領了一萬關寧軍也是來救駕的,現在他們已經到了玉田,三天內就能趕到京城!”李邦華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欣喜,仿佛久旱逢甘霖,給這沉悶的宮殿帶來了一絲生機。

我一聽,心裡頭那塊大石頭總算是落地了。還好還好,吳三桂他們雖然來得晚,但總算是來了。京城被圍了五天,這可是第二撥來救咱們的軍隊啊。我心中暗自慶幸,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行,我知道了。到時候讓他們直接進城!至於怎麼檢查他們身份,這事兒就交給兵部去辦吧。”我吩咐道,心中盤算著如何安置這支救兵。

可李邦華卻猶豫了那麼一下,眉頭微蹙,似乎在權衡著什麼。然後他說:“皇上,按咱們朝廷的規矩,勤王的軍隊是不能進城的。臣的意思是,讓他們在城外紮營,直接跟那些流寇乾仗算了。”

您也知道,明朝有這麼個規矩,勤王的軍隊都不能進城,這規矩啊,估摸著跟當年朱棣造反有那麼點關係,所以不管誰來勤王,都不讓進城。這規矩,還是當年己巳之變時,明軍吃了大虧的原因之一呢。

“規矩?”我苦笑著搖了搖頭,心想這都快亡國了,還守著那破規矩乾啥?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這種情況,還拘泥於舊規,豈不是自尋死路?

“我之前已經讓唐勝宇的部隊破例進城了,再破一次又有什麼關係?他們千裡迢迢趕來,什麼都沒帶,你再讓他們在城外紮營,這不是寒了將士們的心嘛!”我有些不悅,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邦華聽了,眉頭緊鎖地想了想,最後還是點頭同意了。規矩嘛,是約束人的,可不是約束皇帝的。能約束皇帝的,隻有皇帝自己。我心中暗自思量,這規矩,也得看時候,不能一概而論。

“李閣老啊,你覺得關寧軍一到,那些流寇會不會撤退?”我問道,心中卻已有了幾分猜測。

李邦華搖了搖頭,那表情看著像是說不會,但又有點難以啟齒的樣子。“說吧,皇上聽著呢。”我有點不高興了,這李邦華,平時挺機靈的,怎麼這時候倒吞吐起來了?

李邦華這人吧,懟起人來那叫一個犀利,但跟皇上閒聊的時候,說話就特彆小心,生怕哪句話說錯了,惹我不高興。“臣以為,流寇可能會退到宣府去。”他分析道,聲音中帶著幾分不確定。

“為什麼?”我追問,心中卻已有了幾分了然。

“宣府啊,那可是咱們朝廷的九邊重鎮之一,進可以威脅到京城,退又能守住大同,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而居庸關雖然易守難攻,但離京城太近了,流寇不會在那裡久留的。”李邦華解釋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專業與自信。

“所以臣覺得,流寇要是撤退的話,肯定會選擇宣府。”他總結道,目光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我點了點頭,心裡頭也明白,這形勢啊,基本上就是這麼個情況了。不過我也得防著李自成那小子可能退到大同去,畢竟那也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李閣老啊,你知道我想問什麼嗎?”我問道,目光中透露出幾分狡黠。

“知道,皇上想問的是流寇退兵之後,咱們京城的防線該怎麼布置吧?”李邦華回答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了然。

對頭!我高興地拍了拍大腿,心中暗自讚歎李邦華的聰明。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流寇走了之後,咱們北京城的防線該怎麼安排。想當年皇太極那小子老是能溜進關內來搗亂,靠的可不光是他的騎兵和大炮啊,更重要的是他有蒙古人的情報。

就在明林小風元年的時候啊,皇太極親自帶著精銳部隊在敖木倫襲擊了多羅特部,俘虜了一萬多人呢。到了九月,他又帶著滿蒙聯軍去征討察哈爾,一直追到興安嶺才大勝而歸。這一仗打下來,皇太極就從察哈爾蒙古那裡得到了好幾條入關的路子。其實這些路子說來也簡單,就是在長城的某些地方挖個洞,然後鑽進去就行了。

李邦華這家夥早就料到這一點了,所以他從袖子裡掏出一封題本遞給我。我懶得看,直接問他:“李閣老你直接說吧,我現在沒心情看這個。”

“是!”李邦華清了清嗓子,然後說道:“守衛京城的關鍵在於薊州鎮!”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勝利。

“薊州鎮距離京城有三百裡遠,東邊可以支援山海關,北邊可以守住喜峰口,西邊則可以支援京城和居庸關,甚至還能影響到宣府!”他繼續解釋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自豪與自信。

“想當年就是因為薊州鎮的武備鬆弛,兵力不足,才讓建奴借著蒙古人的指引闖進了中原!”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痛惜與惋惜,仿佛那段曆史就在眼前。

“所以臣認為咱們應該在薊州鎮屯駐重兵,這樣既可以震懾建奴,又能保衛京城!”他總結道,目光中閃爍著智慧與決心。

“隻是……”李邦華說到這裡卻停了下來,似乎有些猶豫與遲疑。

我笑著問他:“李閣老是信不過我呢還是信不過大明啊?有話直說!”我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調侃與玩笑,試圖緩解這緊張的氣氛。

“隻是關寧軍的兵力太少了,如果他們要守山海關的話,就沒辦法再守薊州鎮了。”李邦華說出了他的擔憂,語氣中透露出幾分無奈與憂慮。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把關寧軍調到薊州鎮去守,但是又怕這樣一來山海關就沒人守了。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山海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李閣老你多慮了,我打算用關寧軍守山海關,但是不用他們守薊州鎮。”我解釋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自信與從容。

“難道皇上您不信任他們嗎?”李邦華有些驚訝地問我,似乎對我的決定感到不解。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隻是點了點頭。有些話啊,隻能意會不能言傳。之前在內閣裡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但是宮裡人多嘴雜,這種事情還是能不說就不說吧。其實我不是不信任關寧軍,我是不信任吳三桂那個家夥。這種政治投機分子,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效忠的也不是大明,而是他自己。但是呢,大明朝和我現在能用的人確實不多了。對於關寧軍,我們可以利用,但是不能太過重用。讓他們守山海關可以,但是不能讓他們守京城。曆史上吳三桂能放建奴進山海關,同理他也能放人進北京城的大門。

“那皇上您打算派誰去守薊州鎮呢?”李邦華有些疑惑地問道,似乎對我的決定感到困惑。現在大明朝四處用兵,兵力已經很緊張了,如果不用吳三桂和關寧軍的話,那我們還能用誰呢?

我想了想,然後反問他:“李閣老,如果我派你去練兵的話,新招募的士兵多久能上戰場?”我試圖從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線索和啟示。

李邦華閉上眼睛深思了一會兒,然後回答道:“回皇上,臣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來練兵,才能讓他們上戰場。”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堅定與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勝利。

“好!”我站了起來,然後說道:“那就這麼定了!你立刻擬旨,等流寇退兵之後就發出去。讓山海關的總兵高第帶著他手下的一萬兵馬去薊州鎮駐守。同時讓兵部招募三萬新兵,也送到薊州鎮去,讓他們加緊練兵,準備戰鬥。”我吩咐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決絕與果斷。

“戰馬不夠也沒關係,我昨天不是跟你們說過建奴的重步兵嗎?你們就按照那個標準給士兵們配備雙甲,再製造一些戰車來。”我繼續說道,心中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建奴有的,咱們大明也要有;建奴沒有的,咱們大明更要有!

“我不怕建奴不來,就怕他們不來!隻要他們敢來中原,就是他們的葬身之地!”我豪邁地說道,目光中閃爍著堅定與自信。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守護好這片土地,讓大明的旗幟永遠飄揚!(本章完)

:.



最新小说: 陳升沈言卿 問道大千世界 名柯:和死神做同學 終歸始 征戰諸天,從召喚狠人女帝開始 神啟之炎黃 港綜:大佬的養成筆記 一人:二手夏禾助我修行 我殺到了影視世界 大明第一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