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淸懿之所以會鬆口氣,原因也簡單。
從皇後這一項安排,其實可以簡單窺見一些這個時代女子,或者也可以隻單單針對這個朝代公主的地位。
若是公主隻能由女子授課,那極大可能說明在這大寧朝,對於女子的束縛已經嚴苛到了一定程度。
而皇後言談之間,卻好似李淸懿也可跟其他皇子一般,去上書房讀書,那倒算是一個好消息了——環境沒那麼嚴苛,對於李淸懿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要真跟明清時的女性一樣,就連公主都隻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牢牢束縛在宮闈紅牆之內,那李淸懿會覺得窒息。
不過想想也是,要真到了那種程度,皇帝就算再如何寵愛李淸懿,又是個不拘小節的性子,也不可能把李淸懿直接抱到朝堂之上去。
深夜,皇帝忙碌了一天,終於能休息了。
因為劉延康的事,最近朝堂上有不少人被牽連。
在這多事之秋,皇帝對於那些蠹蟲是一點沒客氣,就算其中有一些還是太祖時期的老臣,隻要被查到對著國庫伸手,其他那些要麼直接跟著劉府一樣被抄家流放,要麼就是一擼到底,子孫三代不得入仕。
皇帝重感情這事不少人都清楚,這幾年皇帝手段趨於溫和,倒是讓這些朝臣們忘了一些事。
當初先帝從太祖手裡接過皇位,順順當當地從太子升級成了這個國家新的君王,然而彼時新朝建立不過二十年,大寧依舊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無論是內部的天災還是外部的蒙古殘餘勢力動亂,都讓彼時朝堂上下都處於緊繃狀態。
而先帝素來勤勉,為穩定朝堂,夙興夜寐,到了最後,即便正處壯年,卻也隻在那龍椅上勉強支撐了三年,病故。
恰在此時,好不容易在先帝努力下平穩些許的邊境得知先帝病逝的消息,蠢蠢欲動。
眼看著戰事即將再起,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皇帝便是在這時候臨危受命,千裡迢迢被召回京城,接過先帝傳下的皇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兵蒙古殘部。
你不是不老實嗎?
你不是想趁著中原不穩時來搶掠資源嗎?
媽的,老子就算是窮到吃不起飯了,也要跟你們拚了。
先帝性情溫和,皇帝做皇子時就有俠義之風,登基之後也不出人意外,愣是把自己私庫和皇後的嫁妝拿出來湊軍資,也要把邊境那些不老實的玩意兒打回去。
有他帶頭,當時還未仙逝的太後在病中也讓心腹收拾了自己的體己銀子,捐贈出來,之後便是連鎖反應,整個朝堂上下彆管真心還是假意,都掏了錢。
贏了嗎?
贏了。
但也沒贏,當時內憂外患,條件受限,這場戰役雖然是大勝,卻也損失慘重。
但當時皇帝這個決定,卻無疑是最正確的,因為這一戰讓大寧周邊那些國家勢力都知道了,大寧不是好欺負的,大寧的新皇帝雖然上位倉促,卻也不是那種好欺負的人。
他們打出了大寧的聲威,打出了大寧的尊嚴,也讓那些人都知道,並不是太祖去世了,大寧就會如幾十年前的那個中原王朝一般懦弱好欺負。
中原懦弱了幾百年,在大寧太祖手裡,再次恢複了中原王朝的強勢。
對外,皇帝態度強硬,就算是舉全國之力也要把騷擾邊境的敵人打回去。
對內,皇帝也不客氣。
因為過去幾百年,前前朝皇室可能因為立身不正的原因,奉行的是什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導致文臣在朝堂上的話語權過重,表麵對君王十分恭敬,可實際上行事上卻總是想乾預君王的各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