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黃昏大感意外。
千古帝王永樂,一生征戰沙場的朱棣,喜歡的竟然不是豪壯邊塞詩,而是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的春花秋月詞。
說出來誰信?
黃昏信了。
朱棣靖難的原因,曆史眾說紛紜,說是被建文逼得靖難,又或者說是本就覬覦江山,都不影響朱棣成為永樂大帝,但後人對於朱棣五征漠北的原因,大多分析的局勢和政治,沒考慮到人。
朱棣也是一個人。
一個作為天子的父親。
太祖“留”給他的大明江山,如果在他後人手中逐步衰落,一生要強的永樂,大概會在九泉之下死不瞑目,所以他要打漠北。
打得漠北不敢犯南。
打得漠北無力犯南。
在這種情況下,他喜歡李後主的詞其實就不那麼意外了。
朱棣怕他後人成為亡國之君,他怕大明的未來,又出現“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種打臉君王和大明百姓得過且過的詩句。
所以喜歡。
真正目的,應該是以李後主的詞自省。
朱棣看著圍過來的一千精銳,麵色如常,眸子裡卻充斥著複雜情緒,憤怒、失落、失望、黯然、慶幸、高興……皆有。
憤怒於老二的瘋狂。
失落失望於老二的不成才,黯然老二的格局太小。
慶幸於發現得早,幫妻子徐皇後填了個大坑。
要不然這事傳到後世,妻子就會背個禍害家國的惡名。
所以他不得不來鹽官鎮。
至於那一絲微妙的高興,則是出自於成就感。
老子果然慧眼識英才。
當初要是一把火燒了神棍黃昏,那也就沒今日這樣的黃昏。
如此臣子,自己前些日子究竟中了什麼邪,竟然想把他流放到北方去,這樣的人就應該一直在禦駕之前不斷的出謀劃策。
一線大潮已過,永樂三年真正的大潮剛起。
朱棣負手向前。
烏爾莎等人自覺兩分,讓出一條。
李謙率領的五六十個錦衣男子亦是如此。
賽哈智率領身旁的錦衣衛緹騎讓開路後,也拱衛在朱棣、黃昏身後,神情緊張,如果對麵的人不顧一切,那就殺。
沒什麼好說的。
隻需要拖住一點時間,杭州前衛和杭州後衛的精銳兵馬就會接到聖旨趕來支援。
朱棣負手來到陣前,冷冷的看著騎馬的將軍。
略感意外。
還以為會是支持老二的武將,哪裡知道是少有的幾個支持老大的武將之一。
將軍唐寧。
杭州前衛指揮使。
這位指揮使不是一般人,其父唐雲是靖難功臣,封為新昌伯,可惜在永樂元年死了,在論功行賞之時,唐雲後人不能世襲爵位,是以唐榮世襲指揮使。
畢竟靖難之戰中,唐雲的戰功一般。
這就叫命好。
站對了隊伍,所以有明一朝,唐雲後人隻要不作死,再怎麼著也能當個指揮使,是尋常人家幾輩人都混不出來的人生。
唐寧也是見過朱棣的,今日聽從五軍都督府那邊丘福的意思,公器私用帶一千人來鹽官鎮殺幾個西域逃犯,而幫助西域逃犯的人中有一個人叫黃昏。
也一並殺了。
唐寧知道黃昏,也見過。
曾經的天子寵臣,如今已被罷官,好殺。
本以為殺幾個逃犯和一個黃昏,是小事一樁,哪知還沒動手,就見黃昏從那一群人中走出來,又見一位黃袍中年人在前,唐寧恍然大悟。
難怪淇國公要叫自己帶著一千兒郎來鹽官鎮,感情這邊不僅有逃犯,還有人謀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