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十五國分彆是朝鮮、日本、大琉球(今日本衝繩)、小琉球、安南國(今越南北部)、真臘國(今柬埔寨)、暹羅國(今泰國)、占城國(今越南南部)、蘇門答剌、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
若是看下地圖,因為地裡緣故,西洋那邊的一些小國大明是真沒想過。
至少朱棣沒想過。
因為打下來也不好管理。
但中南半島不一樣。
和大明接壤!
也許朱棣以前沒想過,但自從黃昏在他耳畔說過那麼幾次後,他就有這個想法了,如何才能比肩老爹的武功?
打下整個中南半島,大概就可以了。
如果再收拾了漠北,那就超過了。
如果順帶收拾了亦力把裡和帖木兒,那就可以比肩秦皇漢武,以永樂大帝的脾性,既然有這種可能,哪會不去操作。
隨著朱棣的旨意去往應天,大明京畿那邊開始躁動起來。
靖難之後的武將,其實還是樂意打仗的。
時間飛逝。
黃昏在應天這邊,遇著了難題。
扶搖會館進展不錯,很快就有三四百人的人才彙聚,畢竟在扶搖會館注冊掛名,每個月就有一兩銀子,相當於一位秀才,這好事誰不願意去?
甚至其中好幾位擅長建築方麵的老師傅,被華為房產、水泥工坊高新招了去,拿著高薪收入,生活比秀才們過得還要滋潤。
但是順天這邊漸漸有了反對聲。
大多來自讀書人。
因為順天很多讀書人發現,除了那五十位被聘為教授教導扶搖會館人員讀書認字的落第秀才外,其他落第秀才們很難在扶搖會館注冊,隻有寥寥二三十人,而這二三十個人中,有擅長西洋話的,也有深諳天文地理的,還有喜歡研究奇淫技巧的——簡而言之,都是些“不務正業”的讀書人。
反而是各種有才華擅長寫文章的,扶搖會館一個不要。
用扶搖會館館長張堯、林振東和蔣楠的話來解釋,你們這些擅作文章的大才,是朝堂上治理江山的人才,理應去科舉報效家國,不能耽誤在這裡。
話是這麼說,可大家還是眼紅每個月一兩銀子的餡餅,何況堂堂讀書人,竟然不如那些下裡巴人的泥水匠、木匠、鐵匠了?
是以非議之聲漸起。
黃昏沒理睬。
隻是暗暗的請朱棣派了鷹揚衛的精銳,在暗中拱衛扶搖會館,謹防一些讀書人世家使陰招衝擊扶搖會館。
所以扶搖會館不是難題。
化為房產目前也沒有難題,前期是修泥土夯築的小區,技術和資金都沒問題,設計圖紙也大多按照傳統方式,已經在逐步運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