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朱棣頷首,“沒錯,朕親眼所見還能有假不成,我知道夏尚書你的想法,這也是朕的想法,朕已經決定,要在全國推廣紅薯的種植,確保朕的千萬子民都能吃飽飯。”
一位都察院的禦史出列,道“啟稟陛下,微臣起於寒門,少時躬耕於阡陌之間,閒暇讀書,雖不若鑿壁偷光,但亦是花費了彆人數倍的時間,彆人十年寒窗苦讀有今朝,微臣則需躬耕之餘讀書,才有今日報效家國的機會,所以其實深諳農事,還請問陛下一件事,這紅薯雖然生長習性對環境要求不高,但它產量幾何呢?”
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種作物,隨便哪個旮旯裡都能生長,但一畝地隻有一百來斤,這就沒必要全國推廣了,因為根本無法解決糧食危機。
朝堂臣子聽這位禦史說辭,先還撇嘴,覺得這貨有點不識時務啊,這個時候你還來顯擺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過聽他說完,倒都沒意見了。
確實。
說起農事,這位四十歲才中第,十年間便成了禦史的老進士,恐怕還在戶部尚書夏原吉之上。
畝產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棣笑眯眯的,“畝產量麼,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東郊實驗田那邊的產量,一畝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國推廣,普通老百姓受限於技術和時間,大概產量要低一點,但再怎麼低,畝產量也該在兩千斤以上,諸位愛卿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罷。”
奉天殿頓時一片嘩然之聲。
就算是不諳五穀的漢王和趙王等王孫子弟,也知道這個畝產兩千多斤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從今以後,大明子民不會再挨餓!
不挨餓。
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哪怕是富得流油的大宋,都沒做到這一點,用句超越時空的觀點來說,這三個字還是在十九世紀下葉才實現的。
一位侍郎出列,“如果真能達到這個產量,還能作為主食,這個番薯難道可以取代水稻和小麥?”
朱棣搖頭,“這當然不可能。”
人怎麼可能不吃米和麵粉。
所以這個番薯產量再多,也不能完全取代水稻,最多就是作為輔食,或者在災害年歲作為主食,畢竟朱棣深有感會,昨夜吃了紅薯後,其實新鮮感過後,胃上感覺不是很好。
沒有大米的那種舒適感。
朱棣又道“諸位卿家還有意見沒有?有意見的話自己去東郊的實驗田去參觀,朕心意已決,明年開春之後,將在全國推廣紅薯的種植,為此朕打算成立一個農業部,將農桑事務從戶部剝離出來,專門負責農業事務,按照九寺五監的地位設立,第一任農業部左部長,任命為黃昏,至於農業部其他人手……嗯……”朱棣眼睛一亮,看著先前那位大器晚成的禦史,“由鄭鈞禦史權兼農業部右部長。”
禦史鄭鈞大喜,這個農業部雖然隻是九寺五監的地位,但他隱然有種感覺,這個農業部有會像六部一樣成為朝堂中樞部門,自己現在雖然是副手的右部長,但黃昏這人不會一直留在農業部,也就是說自己將來很可能成為一位尚書級彆的大佬。
立即行禮,“微臣領旨!”
朱棣頷首,“蹙尚書,關於這個農業部的結構,你們吏部迅速拿出方案來,鄭鈞,待吏部那邊拿出方案後,你自己親自去六部、都察院、九寺之中挑選合適的人手,湊齊這個部門……”
咳嗽了一下,“蹙尚書,看著辦啊。”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這是不放心。
深恐蹙義給弄一個複雜的部門來,到時候人手又要捉襟見拙。
蹙義領旨,“微臣知曉。”
朱棣大笑道“諸位卿家還有事否,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這是把狗兒的工作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