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黃昏不是東宮的敵人。
而且隻要北伐不徹底失敗,對太孫影響不大,而若是北伐勝利,太孫的履曆更鮮亮,從而讓東宮太子的位置更穩。
但如果真的要換帥,東宮勢力肯定願意把朱瞻基推上去。
十六七歲的人,當主帥也不是不行。
萬一咱們的太孫殿下就是大漢的霍去病呢,未及冠就封狼居胥他不香嗎,如果真這樣,那還有誰能動搖太子朱高熾的地位?
張信等人一聽就愣了,囁嚅著不知道說什麼好。
太孫替換黃昏……
這事吧你還真不好反對。
可也不能同意。
朱高熾見狀,隻得出來打圓場,說換帥一事事關重大,不能輕易定論,容我稟報陛下之後,請陛下聖裁,諸位就不用爭論不休了。
不愧是朱高熾,恐怕他早就想到了。
官員除拜,他絕對不會去沾,隻是換帥一事張信站了出來,得給這位深得父皇信任的隆平侯一個麵子,同時看看隆平侯到底是支持誰的。
結果顯然易見,支持老二的。
還有個目的,朱高熾相信支持自己的三楊肯定會反對,而且會提出太孫朱瞻基作為換帥人選——這事一旦報告給父皇之後,就會在父皇那裡留下印象換帥的話,太孫其實也可以考慮的人選。
一舉兩得。
所以朱高熾很快就將自己摘清,表示我這個太子絕對不會染指官員除拜這個國家君王才能擁有的絕對權力。
這一點,朱高熾玩得很溜。
可以說,永樂年間的朱高熾,在朝堂上氣質和實力拿捏得死死的,要不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早就得逞了。
隻論政治手段,朱高熾還真有點他大伯朱標的影子。
可惜他老爹不是朱標他老爹。
所以正史上朱高熾的太子位置一直是風雨飄搖。
退朝。
退朝之後,朱高熾沒有回乾清殿繼續處理政事,而是來到坤寧宮,找到正在陪母後散步的父皇,如此這般一說。
朱棣訝然萬分,“關外局勢這麼複雜了?北伐大軍還在瓦剌區域遊蕩,找不到瓦剌的主力?這不明擺著麼,韃靼區域至少有四萬瓦剌主力,黃昏為何不帥軍去順平和延平,他帶著大軍在瓦剌區域打獵麼,難道太孫和雄霸都看不出來?”
黃昏看不出來就算了,雄霸絕對不會看不出來。
一連串的問題把朱高熾問了個滿頭大汗,隻得邊擦額頭的汗一邊解釋“根據傳回來的軍報,黃昏確實率領著十五萬北伐大軍在鄂畢河一帶追剿瓦剌的主力,斬獲頗豐,不過韃靼區域,也確實有瓦剌的主力。”
朱棣沉默了許久,“所以朝中大臣認為黃昏無能,才要換帥?”
朱高熾點頭,“目前跡象看,黃昏確實掌控不了北伐這麼大的軍事行動,眾多臣工有換帥的想法也沒錯,畢竟北伐茲事體大,出不得差池,若是被瓦剌坐大,後果不堪設想。”
朱棣嗯了聲,“確實。”
又問道“張信推薦的是漢王去主持北伐大事,楊浦推薦的你家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