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著青白光芒的鋒利鋼劍,帶著絲絲寒意,擱在李薌泉的脖頸之上,那股涼意瞬間穿透皮膚,直入骨髓,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須得把這個事給搓圓了,不然那劍一揮下來可不是鬨著玩的,可是會性命不保的。李薌泉馬上急中生智道“我道是何事,張將軍乃都統製,此消息我王早已知曉,就是我朝文官武將也是個個清楚得很。爾等要知,我王在最近的二十年內,便兩次派遣船隊來上國大宋打探過消息,而我這一支,卻是從暹羅、雲南而至川地,同樣如此,無奈途中遇韃子攻殺,隨從皆歿,如今隻剩孤身一人。”
張靖又一把抓住另一個重點“東婆羅王打探我大宋消息,是何用意?今日你不說個明白,斷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李薌泉冷汗冒出,這信口胡編的謊話以後真個不能再說了,但事已至此,還得繼續圓,他輕輕的推了推鋼劍,讓自己感覺好受一點“張將軍你的劍輕點,擱得有點痛了!實不相瞞,其實我王已從之前的數支人馬中大略知曉中原之事,此番差我來一是尋根,二則還是繼續打聽消息,。至於我王的本意,做為臣下,卻不敢妄自猜測。”
他感覺到這最後一句最能轉圜,能將“何意”模糊掉。果然,張靖語氣稍鬆,架在脖子上的鋼劍也沒有那般用力了,隻是語氣中仍充滿戒備,還有一分疑惑“你說的當真?那東婆羅王打聽母國消息做何意思?莫非其有意中原?”
李薌泉立時換上一副嚴肅的臉孔“張都頭,這個我真不能胡加猜測了,但我王絕無入主中原之意,而是。。。。。。他心向大宋啊,數次遣使請求冊封,皆不能得,惜哉惜哉!這些年聽聞神州被那韃子占據,便斷了冊封之念。國主祖籍同樣乃荊湖人氏,此番遣我前來,隻為尋宗,以求有朝一日能葉落歸根,也順便打聽神州消息!”
倒也說得過去,張靖語氣再次軟化“果真如此?”
李薌泉內心一鬆“句句是實!”
“且信你這回!”張靖這時已將鋼劍收入囊中,周遭的兵甲也垂下兵器,但張靖似乎又想起什麼,問道“東婆羅國主有未想過助大宋複國?”
這個題目有點大,李薌泉一楞,卻又不得不回複,於是含糊其詞道“這個嘛,隻能說我感覺似乎、好像有那麼回事,不然,我王為何要年年打聽此間消息!而且我王曾明確告誡薌泉兩點,其一是遇華夏漢民有難,要儘力幫扶,勿視而不見,如若漢民有需,更要鼎力相助,咳咳,這就是我為何對望湘村民拚死相助的原因,很簡單,王命在身,這回你能理解了罷;其二,若有願去婆羅國者,須全程護送。我的一言一行,皆在按我王的旨意行事。”
當然,這兩點其實就是他本人的想法。
這時的李薌泉,對自己的下一步也倍加清晰。自己在林中走了三天才出林就碰上了韃子,完全可以預見,這一路要走下去,不知有多少艱難在等著自己,沒有人是萬萬不能的,眼前的這些人,不知有沒有像王散那樣的能招攬幾個,想到王散,他便有些可惜,要不是王散一家都在一起,他逃離梅洞寨時,勢必帶上這個跟班。
張靖立馬收劍深深作輯“李大人,張某多有得罪,還望大人見諒!”
李薌泉暗自慶幸,還好古人不如後世之人那般爾虞我詐,就這麼一說,他們就信了,他輕輕抬手一扶“不怪都頭,多一些警惕總是好的,倘若是我,也會這麼做的。”
這時,跑向山中的村民也陸續回到已成一片廢墟的望湘村,原本的五百餘口被屠戮百人,整個村落內,到處都是一片哀嚎聲。
李薌泉歎了口氣,對張靖及靠近的王家二兄弟、村裡幾個德高望重的鄉望道“親人故去,是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但如今卻不能沉浸在痛苦之中,我們這些生還者,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當下最大的事,就是埋葬亡者,我的建議是不要拘泥於形式,尤其當下,更要去繁從簡,速速料理,畢竟這裡還有四百餘生還者。我估摸著,韃子肯定會再度返回,如果我們不能早點離開此地,隻怕。。。。。。”
與李薌泉重歸於好的張靖也道“沒錯,特使大人說得有理,韃子此番吃虧,必遣重兵來剿,如若我等還散落此處,必遭報複。”
李薌泉也是一歎“這也正是我所擔憂的!這樣,我有一個提議,先埋葬已死之人,救治傷者,將物資收集起來統一保管,再組織青壯編成護民隊,張都頭、王大哥,你意如何?”
張靖當然知道該怎麼做,但他不講出來,目的就是要探探李薌泉的能力,看看這個人是否真的有能力帶領大家走出困境。當聽到李薌泉說出了關鍵所在時,張靖心裡暗自思忖著此人並非單純的一介武夫,似乎還頗有些智謀和見識。於是他點點頭,說道“張某亦有此意!”
相比之下,王大郎就沒有張靖那麼多心眼兒。他隻覺得這位宛如天神降臨般的英雄,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望湘村的百姓們著想。心中對李薌泉早已充滿了敬意,連忙拱手施禮道“大人所言甚是,我望湘村之民感激不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既然如此,那就再好不過了!”李薌泉緊接著道“我提議立刻開始清點人數。年老體弱者和孩童去撿拾柴草,用來煮粥做飯;女眷們負責照顧傷者;年輕力壯的男子則分為甲乙丙三組。甲組領取兵器後,專門負責偵查警戒;乙組負責保護民眾的安全;丙組則負責收拾清理戰場,並尋找工具挖掘坑洞,將死者妥善埋葬。至於那些韃子,先剝光他們的衣服,然後挖個坑,集中堆放起來掩埋掉。”
說罷,眾人開始動手,抓緊時間處置一切。
此時此刻,譚如許一邊忙碌不停,一邊湊近張靖身旁,壓低聲音問道“都頭,我等何時動身前往淩霄城?”
張靖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若有所思地說道“依我所見,這位番邦使者確實有些真本事。倘若能夠借助他的力量,與東婆羅國國主建立聯係,那麼將來就算隻有一成的把握請來援兵,不僅可以恢複重慶的失地,甚至連收複川陝地區,也是極有希望的事情。”
“而那淩霄城的實力,你我最是清楚不過的,要抵擋得住韃子的大軍,難!若是能夠說服此人與我們一同前往淩霄城,對於大宋來說,絕對是一份巨大的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