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魂境之上,便是神體境的奧秘領域。
神體境武者,可與大能境修煉者抗衡。
而晉升神體境,隻要能引導周天之力,就能破繭成蝶,踏入天人境。
至此,等同於仙宗門派的掌教級彆。
達到這一境地,便是一方強者的象征。
在仙宗內,也是太上長老的尊崇地位。
天人境之上,是空前未有的至高境地——主宰境。
以往,武道止步於天人境,即為極致。
是大乾太祖開創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突破天人境,成就主宰。
但大乾太祖的成功,或許耗儘了武道的氣運。
以至於主宰之上,何種景象,至今無人能夠揭示。
自他之後,武道便未曾再湧現出驚豔的英才。
這些年來,仙宗的壓製下,武道發展日漸萎靡。
這一點,從那些前來投奔的武者素質可見一斑。
雖說有數百位宗師,但武魂境僅有兩人,神體境更是空缺。
世人常說儒道斷裂,難有英雄輩出。
武道並未斷裂,然而多年以來,卻出現了極為嚴重的人才斷層。
在呂超看來,儒道複興尚存希望,畢竟儒道此前隻是暫時斷絕,並非沒有人才。
如今儒道重振,氣運持續攀升,說明儒道仍有巨大的潛力。
可武道又如何呢?
未曾斷裂,儘管受到仙宗的壓製,但淪落至此,實屬不該。
不過此事,呂超曾與左通判探討過。
左通判是目前巡天監察令中修為最高者,對呂超的疑惑,他給出一種見解
“武道陷入了衰敗之劫,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所謂衰敗之劫,是這片大陸上的獨特說法。
凡能孕育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岸人物的道統,都必將經曆這一劫難。
例如遠古時期,儒道誕出聖賢,燦爛了幾千年,隨後也經曆了長久的衰退,才逐漸恢複元氣
在古老的神話時代,曾有偉岸的仙尊攀登至仙道巔峰,使仙途獨步天下,然而在其羽化後,仙道亦步入了衰落的幽穀,沉寂許久。
仿佛是天地法則的一種體現,各派道統皆有可能主宰世間,但輝煌終究會被寂寥取代,無法永恒照耀。
呂超對此深感公正,這正是天道公正無偏的象征。因此,武術之道的式微也就順理成章了。
畢竟,前任武術巔峰便是那位傳奇的始祖。他才華橫溢,身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他的出現令武術之道光彩奪目,照亮了漫長的歲月。
如今,或許是武術之道該步入黯淡的時刻了。這個時代,正逢武術衰敗的浩劫,想要重振旗鼓,或許需等待一萬年的輪回。
對此,呂超唯有在心中為武者們默默哀悼。然而,武者們並未消沉,他們寧願傾儘全力換取短暫的輝煌,也不願碌碌無為。
始祖的時代,對武者而言是樂園,是永恒的璀璨回憶。武者的加入,極大地增強了天巡司的力量,同時也給秦正鋒等人帶來了壓力。
他們意識到自己已難以跟上步伐,於是紛紛選擇閉關,借助靈藥與靈針,以期突破自我。麵對即將到來的大爭之世,他們絕不允許自己落後於呂超。
緊隨武術之後,儒門子弟接踵而至。
“參見大宗師!”
儒門弟子們自四麵八方彙聚。相較於武者,他們對呂超更為親近,因為呂超現已是儒道的領軍人物。
他們期盼呂超能使儒道複興,重現上古時期的榮耀。儒道的複蘇,竟造就了九位大儒!
這九位大儒,除了魏斯在京都,其餘八人中有一半來自幽靜的山林。他們曾因失去希望而選擇避世,如今因呂超的崛起,紛紛湧入京都。
大儒並不在天巡司的招募範圍內,並非他們不合格,而是太過珍貴。武者的境界可比肩仙門,但儒道卻不行。
儒道的力量神秘莫測,強大的大儒甚至能擁有對抗仙門強者的實力。因此,大儒的誕生極其難得,且一旦出現,便強大無比。
然而,儒道追求的並非戰力,其宗旨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才是文人學者的真正誌向。
天巡司並非儒者的歸屬之地,若要言及,這裡僅需一位大儒便足夠。許茂便是最合適的候選人。
他雖尚未成大儒,但已在稷下學宮中獲得機緣。以其才智推測,離突破似乎已不遠。
這八位大儒中,有三位願赴稷下學宮講學,呂超欣然應允。此刻的稷下學宮百廢待興,三大儒駐守,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