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清隨之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夫君,你有想過,錦衣衛的暗線是誰嗎?”
藍昭微微點頭,神情凝重。
“想過,但他們藏得太深,暫時還沒露出馬腳。”
被人密切監視的感覺,著實不好受。
徐妙清卻是莞爾一笑。
“夫君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安插錦衣衛暗線目的是為了防止功勳造反。”
“即便知道是誰,而又將其鏟除。”
“這豈不是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嘛?”
大家閨秀,也是有著大家閨秀的好處。
頭腦清晰,聰明伶俐,絕非是那群花瓶女子能夠比得上。
聽她這樣說,藍昭則完全不擔心錦衣衛暗線的監視了。
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大多數都在府外,並且最大限度規避著一切風險。
就拿“殺豫王”來說。
從頭到尾,都經過縝密的布置,甚至連朝廷會有什麼反應,都被藍昭一一算準。
唯一的意外,即是燕王朱棣的到來。
借用吊唁之名,行使查案之實。
依照目前局勢來看,朱棣在應天府待不長,就算朱元璋願意支持他,也得經過太子朱標這一環。
可以確定,燕王朱棣在應天府呆不久,但藍昭並不打算讓他痛痛快快的回去。
藍昭從來都不是忍辱負重的人。
聖人曾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藍昭卻自認為並非君子。
什麼下作手段都能夠用的出來。
徐妙清之所以能夠傾心,正是看中了他這放蕩不羈的特點。
先前,為了造謠中傷豫王朱桂,編造出軍事同盟的流言,但他並不知道,自己誤打誤撞掐住了朱棣的一根命脈。
藍昭打算利用此事,繼續向朱棣發難。
因為豫王已死,京師當中的流言逐漸陷入平息,總不能繼續去攻擊一個死者吧?
現在風聲又開始變得不對勁起來。
鋒芒直指燕王朱棣。
朝野當中,都在議論朱棣查案的真實目的。
次日的早朝上,都察院左都禦史、吏部尚書詹徽領銜參奏。
“陛下,都察院接到檢舉,燕王查辦豫王一案中,存在枉法之舉。”
“私自竄通錦衣衛,構陷無辜者,以致於涼國公與錦衣衛發生衝突。”
“此責應當在於燕王!還望陛下下旨嚴查!”
接踵而至的,便是諸多淮西勳貴。
錦衣衛刑訊逼供的構陷次數不少,但還是頭一次被這麼多臣子彈劾。
朱元璋還是選擇袒護燕王,淡淡道“咱讓燕王徹查豫王之死,三法司與錦衣衛都可歸其調遣,為了找出凶手,在手段上有些出格也未嘗不可。”
言中之意,便是在告訴群臣,彆拿這件事情發難。
可惜的是,有人不聽話。
都察院一名四品禦史再度開口。
“陛下,大明律在上,燕王在下。”
“若是以後人人效仿燕王,查案不講究事實與證據,僅憑懷疑便可抓人進入詔獄嚴刑審訊。”
“一旦屈打成招,便是冤假錯案,那豈不是朝中忠良都得受其戕害?”
換做以前,這幫禦史是鐵定不敢在朱元璋麵前蹦躂。
稍微弄得老朱不爽,輕則革職,重則杖斃。
今日一反常態,朱元璋意識到其中有鬼,目光看向站在群臣之前的太子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