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查海禁走私,朱家父子覺得派藍昭親臨,完全是在大材小用。
可和白蓮教扯上關係,事情的嚴重性再一次凸顯。
藍昭的意思也很清楚。
此次走私,不單單是地方上的官吏貪墨,還牽涉了倭寇和白蓮教。
如果隻是為了籌措軍費。
錦衣衛先抓人,然後抄家產,五十萬兩白銀妥妥的有,可一些藏在暗地裡的事就未必能挖的出來了。
藍昭擔任兵部尚書以來。
浙江和福建好幾次往兵部呈折子,說是想讓朝廷調兵平定倭患。
正好,趁著此次機會,一並解決了!
這也符合朱元璋的意圖。
眼前的洪武皇帝,曾經寫過一首名為《倭扇行》的詩文。
其中有兩句為君臣跣足語蛙鳴,肆誌跳梁乾天憲。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
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倭寇從君臣到子民都像跳梁小醜,畏威而不懷德,日後必成華夏大患。
後世證明,朱元璋說的真沒錯。
白蓮教在大明四處為患,要是這種組織和倭寇勾結起來,還腐蝕了地方上的官吏。
局勢就不能用嚴重來形容了。
最終,朱家父子同意藍昭前往浙江。
隻說了八個字。
“速戰速決,務必清之!”
藍昭鄭重道“臣領命!”
在這之後,藍昭回到兵部,調閱了浙江、福建兩地近些年的海防情況,以及各個衛所記錄下來的倭寇情報。
明初的倭寇沒成氣候,後來之所以會愈發危險,也不隻是他們自身逐步強大。
還有,漢奸的出現。
浙江和福建兩地,有著不少百姓以捕魚為生,朱元璋大行海禁政策,寸板不得入海,斷了漁民的生路。
這也催長了漢奸的誕生。
為了活命,光靠著耕地那點糧食,連朝廷的稅賦又不夠,浙江和福建這倆地方又多是世家。
不少有本錢的百姓,選擇遷移內地。
但是,那些活不下去的,隻能暗地裡和倭寇勾結,成為所謂的海盜。
這些情況都在兵部文書中有著大量記載。
朱元璋近些年來,也放開了一些有利於民的政策,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漁民們成了漢奸,發現劫掠其他人來錢更快,還種個屁的田,還打的屁的漁?
打不過朝廷水師,難道還打不過那些百姓?
除此之外,一些浙江商賈為了謀取利益,經常對外出海走私,這也是海盜和倭寇們劫掠的目標。
即便被劫,他們也不敢聲張,朝廷不但不會保護,還會加以打擊。
久而久之,倭寇和海盜就會徹底凝結成利益共同體,倭寇吃大頭,海盜吃小頭,到了嘉靖年間就誕生了一位大海盜,汪直。
讓胡宗憲和戚繼光頗為頭疼。
如果能在洪武年間,解決了這些隱患,後世子孫就能少些負擔。
對於倭寇。
藍昭心底有著不可磨滅的成見。
此次前去,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以提升自身在他心裡的權重地位,這是私心。
若論公心,也要為天下百姓做些好事。
借著走私一案,或許可以讓朱元璋對海禁政策表現出寬鬆態度,這也是在為大明的海運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