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劉敬叔孫通列傳_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 > 第37章 劉敬叔孫通列傳

第37章 劉敬叔孫通列傳(1 / 1)

劉敬這哥們兒,是個齊地人。話說漢五年那會兒,他正在隴西戍邊。有次路過洛陽,碰巧高帝也在那兒。這劉敬,原名婁敬,挺有個性的一人。他把拉車用的橫木一卸,披著羊裘就去見齊國的虞將軍了。

他一見麵就說“哥們兒,我想見皇上,有要事相商。”虞將軍看這哥們兒穿得這麼樸素,就想給他換身新衣服。可婁敬卻擺手說“哎,我穿的是啥就啥樣見皇上,要是穿得好,那就穿得好去見;現在我穿得寒酸,那就這樣去見。總之,我可不想換衣服。”

虞將軍一聽,覺得這人有性格,於是就去跟高帝說了。高帝也挺好奇,就召見了他,還請他吃了飯。

高帝問婁敬有啥想法,婁敬就說了“陛下您在洛陽建都,是不是想跟周朝比比誰更牛啊?”高帝說“對啊對啊。”

婁敬就笑了“陛下您得天下的方式和周朝可不一樣。周朝的祖先們從後稷開始,經過十幾代人的積德行善,才有後來的輝煌。公劉為了躲桀,跑到了豳地。太王因為被狄人打,又離開豳地,拄著馬鞭定居在岐山,大家都爭著跟他走。到了文王做西伯的時候,解決了虞、芮兩國的糾紛,開始接受天命,連呂望、伯夷這些大咖都從海邊跑來投奔他。武王伐紂的時候,八百諸侯不約而同在孟津集合,都說紂王該打,於是一波就把殷商給滅了。

後來成王即位,周公他們輔佐他,就在洛陽這裡建立了成周,因為這裡就是天下的中心嘛。諸侯們從四麵八方來進貢,路程都差不多遠,這樣有德行的君主就容易稱王,沒德行的就容易滅亡。在這裡建都,就是想讓周朝以德服人,而不是靠天險來讓後代們變得驕奢淫逸,虐待百姓。

周朝鼎盛的時候,天下和諧,四方民族都向往他們的風尚,仰慕他們的道義和德行,紛紛歸附並侍奉天子。那時候,周朝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八方大國的人民賓服,儘他們進貢的職責。但等到周朝衰敗的時候,一分為二,天下就沒人朝拜他們了,周朝也束手無策。這不是因為他們德行薄弱,而是因為形勢變弱了。

現在陛下您從豐沛起家,隻帶了三千人就橫掃蜀漢,平定三秦,跟項羽在滎陽、成皋打得火熱,大戰七十場,小戰四十場,讓天下的老百姓遭了殃,父子們的屍骨都暴露在野外,數不勝數。哭泣聲還沒斷,傷員們還沒康複,您就想跟成康時期比隆盛,我覺得這有點兒不靠譜啊。

再說秦地這地方,有山有水有險要,這就是個天然要塞啊。萬一有個緊急情況,百萬大軍隨時都能拉出來。再加上秦地的土地肥沃,這就是個天府之國啊。陛下您要是進了關在這裡建都,就算山東那邊亂了套,秦地這塊兒寶貝地兒還能保得住。

跟人打架的時候,你要是不掐住他的脖子,再給他後背來一拳,那你就很難贏啊。所以陛下您要是進了關在這裡建都,那就是掐住了天下的脖子,再給它後背來一拳!”

高帝把這事兒跟群臣商量,這些群臣大都是山東人,都爭著說周朝王了幾百年,秦朝兩代就亡了,所以還是建都在周地靠譜。高帝聽了有點兒糾結,一時拿不定主意。直到留侯張良明確地說進關中是上策,高帝才下定決心,當天就驅車西進,定都關中。

然後高帝說“最初提議建都秦地的是婁敬,這‘婁’字跟‘劉’挺有緣的。”於是一高興,就賜他姓劉,還封他為郎中,號稱奉春君。

過了幾年,到了漢七年,韓王信造反了,高帝決定親自出馬去收拾他。到了晉陽,聽說韓王信跟匈奴聯手要對付漢朝,高帝就火了,派人去匈奴探探風。匈奴這幫人精明得很,把精兵強將、肥牛壯馬都藏了起來,就展示些老弱病殘和瘦弱的牲畜。漢朝的使者去了十批,回來都說匈奴就是小菜一碟,輕鬆可打。

高帝又派劉敬去匈奴打探,劉敬回來彙報說“兩國交戰,一般都是炫耀自己的長處。但我這次去,隻看到些老弱病殘,這肯定是匈奴想隱藏實力,埋伏奇兵來打我們個措手不及。我覺得匈奴不能輕舉妄動去打。”

可這時候,漢兵已經過了句注山,二十萬大軍已經浩浩蕩蕩在路上了。高帝一聽劉敬這麼說,火冒三丈,罵道“你這齊國的俘虜!就靠一張嘴混了個官,現在居然敢亂說話動搖我軍心。”說完就把劉敬關進了廣武的大牢。

高帝繼續前行,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把高帝圍在了白登山,整整圍了七天七夜才解圍。高帝逃回廣武後,立馬放了劉敬,說“我不聽你的話,結果被困在了平城。我已經把那些說可以打匈奴的使者都斬了。”於是,封了劉敬二千戶,讓他做了關內侯,號稱建信侯。

高帝從平城脫身後,韓王信這廝居然叛逃到匈奴那邊去了。那時候,冒頓是單於,兵強馬壯,手下能拉弓的有整整三十萬大軍,搞得我們北邊苦不堪言。高帝頭疼得要命,就去找劉敬問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劉敬這哥們兒就說了“現在天下才剛穩定,士兵們都打累了,咱們不能用武力去解決。冒頓那貨殺了他爹奪位,還娶了他爹的老婆們,這種貨色,你跟他講仁義是沒用的。要想長久解決,隻能慢慢算計,讓他們的子孫後代都當咱們的臣子。不過,就怕陛下您下不了決心。”

高帝一聽,急了“隻要能行,我有什麼下不了決心的!快說怎麼辦!”

劉敬就說了“陛下要是真下得了決心,就把您的長公主嫁給冒頓,再送上一大筆豐厚的嫁妝。匈奴那邊一看,咱們漢朝的公主都送過來了,還有那麼多寶貝,他們肯定會搶著要,還會把公主當作正室。以後公主生的兒子,鐵定是太子,接冒頓的班當單於。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貪圖咱們漢朝的財寶啊。您每年都把漢朝多餘、匈奴稀少的東西送過去,再派能言善辯的使者去教他們禮節。這樣,冒頓在世的時候,是咱們的女婿;他死了,外孫就是單於。你聽說過外孫敢跟外公對抗的嗎?這樣一來,不用打仗,就能讓他們慢慢變成咱們的臣子。當然,如果陛下舍不得長公主,找個宗室或後宮的女子假扮公主送過去,那人家也不傻,不會看重她,也就沒啥用。”

高帝聽了覺得有理,說“好主意!”然後就想把長公主送過去。可呂後一聽這事兒,日夜啼哭“我就這麼一個女兒,你怎麼能把她送到匈奴那種地方去!”最後,高帝還是沒舍得送長公主過去,找了個宮女,假裝是長公主,嫁給了單於。然後派劉敬去匈奴簽訂和親盟約。

劉敬從匈奴回來後,跟高帝說“匈奴那邊的白羊王、樓煩王離長安最近的地方隻有七百裡,騎兵一天一夜就能衝到關中。關中現在剛被打亂,人少地肥,可以充實點人口。想想當初諸侯起兵的時候,除了齊國的田家、楚國的昭、屈、景三家,誰能興起來?現在陛下雖然在關中建都,但人實在太少。北邊有匈奴威脅,東邊有六國的殘餘勢力,這些宗族勢力都很強大,萬一有個變故,陛下您也彆想安穩睡覺了。我建議陛下把齊國的田家、楚國的昭、屈、景三家以及燕、趙、韓、魏等國的後裔和豪門名家都遷到關中來。平時可以防備匈奴;如果諸侯有變,也能帶領他們東征。這就是強化根本、削弱枝節的策略。”

高帝聽了大為讚賞“好主意!”於是就讓劉敬負責把提到的那些人都遷到關中來,一下子就遷了十幾萬人。

叔孫通這哥們兒,原本是薛地人。秦朝那會兒,因為文學才華被召去當了個待詔博士。過了幾年,陳勝在山東起義,秦二世聽說了,就召集博士和儒生們開會,問“楚國的那些戍卒攻打蘄縣還打進了陳地,你們怎麼看這事兒?”三十多個博士和儒生齊刷刷地說“做臣子的不能擁兵自重,想造反就是死罪,絕對不能赦免。請陛下火速發兵,滅了他們!”秦二世一聽就火了,臉色鐵青。

這時候,叔孫通站出來了,說“你們說的都不對。現在天下一家親,咱們把郡縣城牆都拆了,兵器也熔了,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咱們再也不打仗了。而且咱們有聖明的君主,法令也完備,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四麵八方的人都來歸附,怎麼可能有人造反呢?陳勝那些人,就是一群偷雞摸狗的小賊,哪兒值得一提呢?讓郡守和郡尉去抓他們就行了,陛下您根本不用操心。”

秦二世聽了大喜,說“說得好!”然後又問其他人,有的說是造反,有的說是盜賊。於是秦二世就讓禦史把那些說造反的都抓起來,說他們是胡說八道。而那些說盜賊的,就都被打發了。叔孫通因此得到了二十匹帛、一套衣服,還被封為博士。

叔孫通出宮後回到住處,那些儒生們就圍上來說“先生你怎麼那麼諂媚呢?”叔孫通說“你們不懂啊,我差點兒就沒能從虎口脫險!”然後就溜了,跑到了薛地,結果薛地已經投降楚國了。等到項梁到了薛地,叔孫通就跟了他。後來項梁在定陶打了敗仗,叔孫通又跟了懷王。懷王成了義帝被遷到長沙後,叔孫通就留在了項羽身邊。漢二年,漢王帶著五諸侯攻進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漢王。漢王打了敗仗往西逃,叔孫通也就一直跟著漢王了。

叔孫通一開始穿著儒服,漢王看著就煩;於是他換了個造型,穿上了短衣服,按楚國的風格來,漢王這才高興。

叔孫通投降漢王的時候,帶著一百多號儒生弟子。但他那會兒也不給弟子們推薦推薦,就光給漢王推薦那些原來的強盜壯士。弟子們都偷偷罵他“跟了先生你好幾年了,好不容易跟你一起投了漢王,現在你卻不推薦我們,光推薦那些大壞蛋,這是為啥啊?”叔孫通聽說了,就跟他們說“漢王現在正在拚命打天下,你們這些儒生能打嗎?所以我先推薦那些能砍人奪旗的。你們彆急,等著我,我不會忘記你們的。”後來漢王就拜叔孫通為博士,還給他起了個號叫“稷嗣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漢五年,天下已經一統,諸侯們一起在定陶推尊漢王為皇帝,這時候叔孫通就負責搞定各種儀式和名號。高帝把秦朝那些煩瑣的禮儀法規全都廢了,講究個簡潔明了。但這下可好了,群臣們喝酒爭功,喝醉了就瞎嚷嚷,有的還拔劍砍柱子玩,高帝看著都頭疼。

叔孫通多聰明啊,一眼就看出高帝越來越受不了這幫群臣的鬨騰,於是就給高帝出主意說“那些儒生們,雖然進取不足,但守成可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我想征召些魯地的儒生,跟我的弟子們一起製定朝廷禮儀。”高帝聽了,有點擔心地問“這事兒能行嗎?彆又搞出一堆煩瑣的東西來。”叔孫通笑了笑說“五帝的音樂各不相同,三王的禮儀也各有千秋。禮儀這東西,就是根據時代和人情來定的。夏、殷、周的禮儀都有增有減,就是因為時代在變嘛。我打算參考古代的禮儀,再結合秦朝的禮儀,來個混搭風。”高帝聽了覺得挺有道理,就說“那你試試吧,記得要簡單易懂,彆搞太複雜了,得讓我能輕鬆駕馭。”

於是叔孫通就派人去征召了魯地的三十多位儒生。但魯地有兩個老頑固就是不肯來,他們說“你叔孫通伺候過的主子都快十個了,每次都是靠拍馬屁上位。現在天下剛安定,死的還沒埋,傷的還沒好,你就想搞禮樂那一套。禮樂可是要積累百年德行才能興起的,我們可不忍心跟你同流合汙。你做的這些根本不合古道,我們不去!你自個兒玩吧,彆拖累我們!”叔孫通聽了也不生氣,笑嘻嘻地說“你們倆真是典型的書呆子,根本不懂得與時俱進。”

於是叔孫通就帶著他所征召的三十人向西出發,再加上皇帝身邊的學者和他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排練起了朝會禮儀。大家拿著用綿絮製成的禮器,練習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說“皇上,您可以先看看我們的成果。”皇帝看完後,讓他們演示一遍朝會禮儀,然後說“這個我可以。”於是下令群臣開始正式排練,一直排到十月。

漢七年,長樂宮終於建成了,諸侯和大臣們都在十月來這裡朝拜皇帝。朝會禮儀可講究了天剛蒙蒙亮,司儀就開始忙碌起來,引導大家按順序進入殿門。院子裡車騎步卒排列整齊,守衛宮殿,還布置了兵器,張掛了旗幟。一聲“趨”令下,殿下的郎中們夾緊陛階,陛階上站了數百人。功臣、列侯、將軍等武官按次序排在西邊,麵向東;文官從丞相以下則排在東邊,麵向西。大行設置九個迎賓讚禮人員,依次傳呼。然後皇帝坐著車從宮中出來,百官各就其職,傳令警衛,引導從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吏依次朝拜皇帝。從諸侯王以下,所有人都感到震驚肅敬。朝拜禮儀結束後,又擺上了酒宴。在殿上侍坐的大臣們都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起身向皇帝敬酒祝壽。酒過九巡,司儀說“酒宴結束”。禦史們執法如山,發現舉止不合禮儀的人就立刻帶走。整個朝會過程中都設有酒宴,但沒有人敢喧嘩失禮。於是高帝感歎道“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於是拜叔孫通為太常,賞賜黃金五百斤。

叔孫通趁機進言說“我的那些弟子儒生們跟了我很久了,跟我一起製定了朝會禮儀,希望陛下能給他們一些官職。”高帝很高興,就把他們全都任命為郎官。叔孫通出去後,把五百斤黃金都賞給了弟子們。弟子們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真是個聖人啊,他了解當今的重要事務。”

漢九年,高帝把叔孫通調任為太子太傅。到了漢十二年,高祖想換個太子,用趙王如意來替代現任太子,叔孫通聽到風聲後急忙進諫說“老板,你可得三思啊!想當年晉獻公因為驪姬那點事兒,廢了太子,立了奚齊,結果晉國亂了幾十年,成了天下的笑柄。再說秦朝,也是因為沒早點確定扶蘇的地位,才讓趙高那小子有機會假傳聖旨立了胡亥,最後搞得秦朝都滅亡了,這些可都是您親眼所見啊!現在的太子仁孝有名,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個好太子;再說呂後跟您一起共過患難,吃過苦,您怎麼能背叛她呢?如果您真的想廢長立幼,那我先求個辭職,我寧願以死相諫,也不願意看到您做出這樣的決定。”

高帝聽了,擺擺手說“哎,老叔,你彆太激動了,我隻是開個玩笑而已。”叔孫通可沒那麼好糊弄,一臉嚴肅地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動,整個天下都會受到震動,您怎麼能拿這麼大的事兒開玩笑呢!”高帝看他這麼認真,也隻好說“好吧好吧,我聽你的就是了。”

後來有一次高帝設宴,看到留侯帶來的客人跟著太子一起進宮,他突然發現,哎呀,這個太子還挺有人氣的嘛,於是就再也沒提換太子的事兒了。

等到高帝駕崩,孝惠帝即位,他對叔孫通說“老叔啊,先帝的陵園和宗廟,這些禮儀群臣們都不太懂啊。”於是就把叔孫通調去當太常,負責製定宗廟的禮儀法規。以後漢朝的各種禮儀法規,都是叔孫通這位太常大人一手操辦的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孝惠帝把長樂宮當作了東邊的行宮,時不時地去遊玩一番,但每次都清道戒嚴,實在是煩人。於是他就想了個法子,修了條空中通道,就建在武庫的南麵。這天,叔孫通正好來彙報工作,趁機私下問道“陛下,您為啥要修這條空中通道通到陵墓呢?還每個月穿著正裝去高廟遊玩?高廟裡供的可是咱大漢太祖,怎麼能讓後世子孫在宗廟的通道上走來走去呢?”孝惠帝一聽,嚇得夠嗆,急忙說“快,快把它拆了!”

叔孫通笑了笑說“陛下,君主可不能有過錯的舉動。現在通道已經修了,老百姓也都知道了,如果再拆掉,那豈不是告訴大家您有過錯?我倒有個主意,不如在渭北再建個原廟,您每個月還是可以去遊玩,同時還能擴大宗廟的規模,這才是大孝啊!”孝惠帝一聽,覺得有理,就下令讓有關部門去建原廟了。嘿嘿,這原廟的興起,還得歸功於那條空中通道呢!

有一次,孝惠帝春天想去離宮遊玩,叔孫通就說了“古時候春天有嘗果的習俗,現在櫻桃熟了,可以摘下來獻給祖宗,陛下您出遊的時候,順便摘點櫻桃去宗廟拜拜吧。”孝惠帝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答應了。從此以後,獻果的習俗就這麼興起了。

太史公說“俗話說得好,‘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就是說,好東西都是靠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弄出來的。高祖皇帝從平民起家,平定天下,他的智謀和用兵之道,可以說是無人能敵了。但是呢,劉敬提出的一個建議,就讓整個國家安定下來,可見智慧並不是一個人就能獨占的。叔孫通這個人呢,他懂得順應時勢,製定禮儀,能屈能伸,最後成了漢朝的儒學宗師。所以說啊,‘大直若詘,道固委蛇’,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最後太史公還來了句總結“廈藉眾乾,裘非一狐。”就是說大廈要靠眾多的木料支撐,貴重的裘衣也不是一隻狐狸的腋毛就能做成的。劉敬脫下拉車的挽具去進諫,最終讓國家安定下來;叔孫通在草地上製定禮儀,讓皇帝開始尊貴起來。他們這些人都為漢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啊!

喜歡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月薪三千打工人穿越到古代做王妃 沈帝的迷人嬌妻 重生1990我賣鹵大腸開始發家 神醫千金帶億萬物資穿七零拽爆了 無敵皇豎子,擁兵百萬! 打死我也不成親!白毛狐娘真香啊 拐個巨星談戀愛 修仙異聞 婚途裂痕 校花騙我進黑廠,我以殺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