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史公自序_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 > 第67章 太史公自序

第67章 太史公自序(1 / 2)

話說在遙遠的顓頊時代,天帝可是忙得不可開交啊!他老人家特地指派了南正重負責管天,北正黎負責管理地,這可真是分工明確,讓人佩服!到了唐虞時期,這兩位大神的後代重黎繼續繼承了這份光榮的使命,一直傳承到夏商時期,重黎家族可是世世代代都掌管著天地大事哦!

轉眼間來到了周朝,重黎家族的後代程伯休甫閃亮登場!可惜啊,到了周宣王時期,他們家族失去了守護天地的職責,變成了司馬氏,開始掌管周朝的曆史記錄。可是啊,這司馬氏也是命運多舛,惠襄年間就離開了周朝,跑到了晉國。後來啊,晉國的中軍隨會投奔了秦國,司馬氏則去了少梁這個地方。

自從司馬氏離開周朝去了晉國之後,家族就開始分散了,有的去了衛國,有的去了趙國,還有的去了秦國。在衛國的那些人啊,後來還當了中山國的宰相呢!在趙國的那些,則以傳授劍法論道而聞名,蒯聵就是他們的後代。在秦國的那位叫司馬錯,跟張儀可是有一場激烈的辯論呢!最後啊,惠王讓司馬錯帶兵去攻打蜀國,結果成功占領了蜀地,並且留下來守衛。

司馬錯的孫子司馬靳呢,曾經跟隨武安君白起一起作戰。後來啊,少梁這個地方還改名叫做夏陽了。司馬靳和武安君白起一起坑殺了趙國的長平軍,結果兩人都被賜死在杜郵,葬在了華池。司馬靳的孫子司馬昌呢,是秦國的鐵官,在秦始皇時期可是個重要人物哦!

蒯聵的玄孫司馬卬呢,是武安君的將領,曾經攻占了朝歌。諸侯之間相互稱王的時候,司馬卬被封為殷王。後來啊,漢朝攻打楚國的時候,司馬卬歸降了漢朝,他的領地就變成了河內郡。司馬昌有個兒子叫司馬無澤,無澤在漢朝擔任市長。無澤的兒子司馬喜呢,是五大夫之一,死後都葬在了高門。司馬喜的兒子就是我們的太史公司馬談啦!

太史公啊,他可是個學霸!他向唐都學習天官之術,向楊何學習易經,還向黃子學習道家理論。在建元元封年間啊,太史公在朝中任職,他深感學者們對經典的理解不夠透徹,而且很多老師教授的內容也有偏差。於是啊,他就寫了一篇《論六家之要指》的文章,來闡述自己對各家學說的看法。

哎呀,說到這治理天下嘛,那可真是“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啊!就像咱們做菜,都是想做出好吃的,但有的人用紅燒,有的人用清蒸,各有各的招兒。這陰陽、儒、墨、名、法、道德這些學派,都是想為天下找個好出路,隻不過方法不同罷了。

咱們先來說說這陰陽家吧,他們的學問啊,就像個百科全書,忌諱特彆多,讓人讀起來覺得束手束腳的,不過呢,他們關於四季變化的規律,那可是說得頭頭是道,不能不聽啊!

再來說說儒家,他們學問淵博,啥都想管,但有時候就是抓不住重點,費了半天勁,效果卻不大。不過呢,他們講究的那個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的禮法,那可真是百家爭鳴也改不了的。

墨家的人呢,他們提倡節儉,這個沒錯,但有時候節儉得過頭了,讓人覺得難以遵從。不過呢,他們那種節約資源、注重實用的精神,還是值得咱們學習的。

法家的人啊,嚴厲得很,缺少點人情味,但他們在明確君臣上下關係這方麵,倒是挺有一套的。

名家的人呢,他們喜歡摳字眼,有時候讓人覺得過於吹毛求疵,不過呢,他們那種追求名實相符的精神,也是值得咱們學習的。

最後說說道家吧,他們的學問就像個萬能鑰匙,啥都能開。他們講究的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這可是個高招啊!他們既吸收了陰陽家的順應四時、儒家的禮儀、墨家的節儉、法家的嚴謹、名家的名實相符,又能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簡直是隨心所欲啊!

至於儒家嘛,他們可是把六藝當作寶貝,整天抱著不放。可是呢,這六藝的學問啊,多得數不清,你一輩子都學不完。而且啊,他們覺得君主是天下的榜樣,君主怎麼做,臣子就怎麼跟,這樣君主就累死了,臣子卻輕鬆得很。這哪裡是什麼治理天下的好辦法啊!

說到陰陽家的四時變化,他們可是說得頭頭是道。春天要生長,夏天要成長,秋天要收獲,冬天要收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不能違背。但是啊,說違背了就一定會死,那也未必見得。所以嘛,陰陽家的學問雖然有用,但也不能全信啊!

儒家呢,他們以六藝為法,可是這六藝的學問太多了,你一輩子都學不完。所以啊,雖然他們講究禮儀,但有時候也是抓不住重點啊!不過呢,他們關於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的禮法,那可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啊!

哈哈哈,這墨家可真是崇尚堯舜之道啊,他們說起德行來,那可是“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這簡直就是“極簡風”的鼻祖啊!吃的東西也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土簋裝飯,土刑當湯,粗糧糙米,野菜羹湯。夏天穿葛衣,冬天披鹿裘,這簡直就是“返璞歸真”的典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要是這送葬的規矩也這麼搞,那可就更有意思了。桐木棺材隻有三寸厚,哭聲都傳不遠,這簡直就是在考驗家屬的“哭功”啊!他們還要把這當成萬民的榜樣,讓大家都來學。這要是真的實行了,那天下可就亂了套了,尊卑都分不清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墨家雖然節儉得有點過分,但他們的核心理念“強本節用”還是沒毛病的。要想讓老百姓吃飽穿暖,這節約資源、合理利用可是關鍵啊!這點上,墨家可是做得相當到位,就算有一百個反對者,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再來說說這法家吧,他們可是個“鐵麵無私”的派彆。在他們眼裡,法律就是一切,親疏貴賤都得靠邊站。這種做法雖然能暫時維持秩序,但長期下來,親情和尊卑可就都蕩然無存了。所以啊,法家這套東西,隻能用來應急,不能長期使用。

還有這名家啊,他們可是個“摳字眼”的能手。在他們那裡,一個名字、一個概念都能被他們玩出花兒來。不過呢,有時候他們過於糾結於名實之間的關係,反而讓人摸不著頭腦,失去了人情味。但話說回來,他們那種追求名實相符的精神,還是值得咱們學習的。畢竟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咱們也得學會分辨真假、明辨是非才行啊!

哎呀,說道家這無為而治啊,聽起來簡單,但理解起來可真是費勁。不過話說回來,道家這套哲學就是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講究的就是一個“順其自然”。它沒有固定的形態,沒有成型的套路,卻能洞察萬物,真是厲害得緊!

道家講究“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這樣就能成為萬物的主宰。有法沒法,看時機行事;有度沒度,看事物來配合。所以啊,道家說“聖人不朽,時變是守”,就是說聖人能順應時代變化,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道家還講究“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就是說“虛”是道的常態,“因”是君主的綱領。群臣都來議事,讓他們各自發表意見,這樣就能聽到真實的聲音,避免被虛假的聲音所迷惑。

形神不離,才是生命的真諦。神用過度就會枯竭,形勞過度就會疲憊,形神分離就會死亡。所以啊,聖人特彆重視形神的和諧統一。由此可見,神是生命的本原,形是生命的載體。沒有先安定精神,就談什麼治理天下,那豈不是空中樓閣嗎?

咱們再說說太史公司馬遷吧。這位老兄可是個傳奇人物,他老爸是天文學家,他自己也繼承了老爸的衣缽,掌管天官。不過呢,他可不滿足於隻研究天文,還想著治理天下呢!

司馬遷出生在龍門,小時候就在河山之陽耕牧。他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讀古文,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遊曆天下。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可謂是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啊!

後來啊,司馬遷當上了郎中,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回來後還報告了戰績。這老兄可真是能文能武啊!不過呢,他的傳奇故事可不止這些,咱們下次再聊吧!

哎呀,這一年天子開始建立漢朝的封禪製度,可咱這太史公呢,偏偏就留在了周南,沒能參與這場盛事,心裡那叫一個憋屈啊,結果就悲憤交加地離世了。還好,他的兒子司馬遷正好出使回來,在河洛之間見到了老爹最後一麵。

太史公緊緊握著司馬遷的手,老淚縱橫地說“咱家可是周朝的太史世家啊,從祖宗開始就在虞夏時代顯赫一時,掌管著天官事務。可惜啊,家族後來中衰,難道要在我這裡斷絕了嗎?你現在成了太史,可得延續咱家的祖業啊。現在天子繼承了千年的統緒,封禪泰山,我卻沒能跟去,這就是命啊,命啊!我死後,你一定要成為太史,當了太史,千萬彆忘了我一直想寫的那些著作啊。你知道嘛,孝道可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的,中間要侍奉君主,最後要立身揚名,讓後世都記住你,這樣才能顯耀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道啊。

“想當年,天下人都稱頌周公,說他能歌頌文武的德行,宣揚周邵的風範,表達太王王季的思慮,一直追溯到公劉,以此來尊崇後稷。可是啊,自從幽王、厲王之後,王道就缺失了,禮樂也衰微了。還好有孔子出來,修複舊有的禮樂製度,討論詩書,撰寫《春秋》,讓後世學者都以此為準則。可是啊,自從孔子獲得麒麟以來,已經過了四百多年,諸侯相互兼並,曆史記載都失傳了。現在漢朝興起,天下一統,有明主賢君、忠臣義士,我身為太史卻沒能記載下來,廢棄了天下的史文,我真是太害怕了。你一定要記住啊!”

司馬遷低頭流淚說“兒子愚鈍,但請父親放心,我一定會詳儘地論述您所整理過的舊聞,不敢有絲毫遺漏。”

就這樣,過了三年,司馬遷果然成了太史令,開始編纂《史記》,整理石室金匱中的珍貴書籍。又過了五年,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這一天,天曆開始改革,在明堂舉行大典,諸神都接受了新的紀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太史公司馬遷感慨地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去世五百年後有孔子,孔子去世後至今又五百年,難道就沒有人能繼承聖明之世,闡明《易經》的傳注,繼承《春秋》的事業,探究《詩經》《尚書》《禮記》《樂經》的要義嗎?’這份責任,難道不就在我身上嗎?我又豈敢推辭呢!”

壺遂這個上大夫,一臉好奇地問“誒,太史公啊,你說說,孔子為啥要寫《春秋》這本書呢?”太史公捋了捋胡子,慢條斯理地回答“我聽說董生是這麼解釋的,他說啊,‘周朝那時候世道衰微,孔子在魯國當司寇,諸侯們嫉妒他,大夫們排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話沒人聽,道行不通,於是就在那二百四十二年裡,把天下的是非曲直都寫下來,給後人當標杆。他貶斥了那些不稱職的天子,讓諸侯們知道要守規矩,還批評了那些亂來的大夫,這都是為了維護王道的秩序啊。’”

太史公繼續道“孔子說啊,‘我想光用嘴巴說說,不如通過具體的事情來展現得更深刻明白。’《春秋》這本書,上邊講了三王之道,下邊辨析了人事的規矩,區分了嫌疑,明確了是非,堅定了猶豫,讚美了善良,鄙視了邪惡,尊崇了賢能,貶低了不肖,保存了將亡之國,延續了已絕之世,填補了缺漏,振興了廢弛,這可真是王道的大道理啊!”

“要我說啊,《易經》講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所以擅長變化;《禮》經講的是人倫關係,所以擅長行動;《尚書》記載的是先王的事跡,所以擅長政治;《詩經》裡寫了山川草木、禽獸雌雄,所以擅長風情;《樂經》講的是音樂的起源,所以擅長和諧;《春秋》呢,它辨析是非,所以擅長治理人。因此,《禮》是用來規範人的,《樂》是用來調和人的,《書》是用來指導事的,《詩》是用來表達意的,《易》是用來說明變化的,《春秋》則是用來闡明道義的。要想撥亂反正,沒有什麼比《春秋》更合適了。”

“你瞧瞧,《春秋》這本書啊,字數雖然隻有幾萬,但包含的內容可是成千上萬。萬物的興衰聚散,都在這本《春秋》裡了。這書裡麵啊,記載了三十六起弑君事件,五十二個國家滅亡,那些諸侯們東奔西走,連自己的江山都保不住的,數都數不過來。究其原因啊,都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根本。所以《易經》上說‘失之毫厘,差以千裡’。就是說啊,‘臣弑君,子弑父’,這可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它是慢慢積累下來的。”

“所以啊,有國家的人不能不知道《春秋》,不然的話,前麵有讒言而看不見,後麵有賊人而不知道。做臣子的也不能不知道《春秋》,不然的話,守規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做合適,遇到變故的時候又不知道怎麼隨機應變。做君主的、做父親的如果不懂《春秋》的道理,那必定要背上首惡的名聲。做臣子的、做兒子的如果不懂《春秋》的道理,那必定要遭受篡位弑君的懲罰,背上死罪的名聲。這些人啊,其實都以為自己是在做好事,但就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隻是被那些空話套話給蒙蔽了,還不敢推辭。這就是不懂禮義之道的結果啊!最後搞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這樣一來啊,君主不像君主就會犯法,臣子不像臣子就會被誅殺,父親不像父親就會無道,兒子不像兒子就會不孝。這四種行為啊,可都是天下的大錯啊!要是把天下的大錯都歸咎於他們,那他們也隻能接受而無法推辭了。所以啊,《春秋》這本書啊,可是禮義的大宗啊!”

“還有啊,禮義是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加以禁止的,法律則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加以製裁的。法律的作用啊,一眼就能看出來;而禮義所禁止的東西啊,卻往往難以察覺。”太史公說完這番話,壺遂聽得頻頻點頭,表示受益匪淺啊!

壺遂這哥們兒,一臉認真地問“話說孔子那會兒,上頭沒個好君主,下邊又沒人用他,所以才寫了《春秋》,想用這文字來定義禮義,當個標杆。可如今你這太史公,上頭有明君,下邊有職位,啥都不缺,你說你想寫個啥來明誌呢?”

太史公聽了,擺擺手說“哎,你這看法可不對。我聽家裡老人說‘伏羲那哥們兒,純得跟啥似的,搞了個《易經》八卦。堯舜盛世,那都記載在《尚書》裡,禮樂也這麼來的。湯武牛逼的時候,詩人們歌頌他們。而《春秋》嘛,就是挑好的說,貶低的講,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德行,讚揚周王室,可不僅僅是諷刺批評哦。’自從漢朝興起,到了現在的明君,得了瑞獸,封了泰山,改了曆法,換了服裝顏色,受了天命,恩澤無邊,連海外的異族都爭相來朝貢,這好事兒多得數不清。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使勁兒歌頌聖德,都說不完。有才不用,那是國家的恥辱;君主英明,德行不被傳頌,那就是我們這些做官的失職了。再說,我曾經也手握大權,如果不記載這明君的德行,不講述功臣、世家、賢大夫的業績,那我可就對不起祖宗了。我說要整理這些故事,就是要把世傳整理得井井有條,這可不是創作,你把它跟《春秋》比,那可差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這樣,太史公開始動手整理了。可誰知,七年後,太史公遇到了李陵那檔子事兒,被關了禁閉。他歎了口氣說“唉,這都是我的錯啊!都是我自作孽啊!現在被毀了,也沒啥用了。”然後他開始深入思考“《詩經》《尚書》裡那些隱晦的內容,其實都是作者想表達自己的誌向和思想的。想當年西伯侯被囚在羑裡,就演算了《周易》;孔子被困在陳蔡之間,就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就寫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了腳,卻寫了兵法;呂不韋被貶到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囚在秦國,寫了《說難》《孤憤》;那《詩經》三百篇,大概都是聖賢們發泄憤懣、表達誌向的作品。這些人啊,心裡都有個結,想不通啊,所以才寫東西,寄托情感,給後來人看。”於是,太史公終於完成了從陶唐時代到麒麟出現的曆史記載,從黃帝開始,一直寫到當下。

話說咱們這五帝啊,就像是個天團組合,黃帝老大,法天則地,那四位聖人也跟著,各自搞出了一套規矩,搞得有模有樣,這功績啊,簡直了,得讓後世子孫們萬世傳頌。這就有了咱們的《五帝本紀》第一彈!

再來說說大禹這貨,治水有功,讓九州都心悅誠服,簡直比唐堯、虞舜還牛!可惜啊,夏桀這貨太淫驕了,最後隻能被流放鳴條。這就有了《夏本紀》第二彈!

到了商朝,契這哥們兒是創始人,成湯這哥們兒也厲害,但最牛逼的還是武丁,找到了個叫說的神人,簡直就是高宗再世啊!可惜帝辛這貨太沉迷酒色了,諸侯們都不鳥他。這就有了《殷本紀》第三彈!

周朝這邊呢,棄這哥們兒是種地的祖宗,德高望重,連西伯侯都佩服他。武王在牧野一戰定天下,可惜幽王、厲王這兩個昏君把酆鎬給搞丟了,最後周朝就衰敗了,連洛邑都沒人祭祀了。這就有了《周本紀》第四彈!

說到秦朝,伯翳這哥們兒可是幫大禹治過水的,穆公這人講義氣,可惜最後搞了個“以人為殉”的破事,被後人罵死了。但昭襄王這哥們兒可是個狠角色,把秦朝帶向了巔峰。這就有了《秦本紀》第五彈!

秦始皇這哥們兒一上台,就並吞了六國,還搞了個“銷鋒鑄鐻”的狠招,自稱皇帝,那牛逼勁兒簡直了!可惜啊,二世這貨不給力,子嬰也成了俘虜。這就有了《始皇本紀》第六彈!

秦朝一完蛋,天下就亂了,項羽、劉邦這些豪傑就冒出來了。項羽這哥們兒雖然勇猛,但太殘暴了;劉邦這哥們兒雖然出身草根,但靠著功德得了天下,最後還改製易俗,搞得有聲有色。這就有了《項羽本紀》第七彈和《高祖本紀》第八彈!

呂後這老太太也挺狠的,搞死了不少諸侯和大臣,最後還惹來了滅門之災。但漢朝初興時,孝文帝這哥們兒可是個明君,廢除了肉刑,開通了關梁,廣施恩澤,讓天下人都歸心於他。這就有了《呂太後本紀》第九彈和《孝文本紀》第十彈!

哎呀,這曆史啊,就像一部大戲,一幕接著一幕,看得人眼花繚亂啊!

話說這天下啊,諸侯們一個個驕橫得跟啥似的,吳國那幫子人更是帶頭搗亂。好在咱們京師出手果斷,七國之亂被一舉平定,天下這才恢複了太平,老百姓們也都過上了安穩富裕的生活。這段曆史,就被我寫成了《孝景本紀》第十一卷。

漢朝興起了五世之後,到了建元年間,那可真是繁榮昌盛啊!對外咱們打跑了夷狄,對內又修訂了法度,還搞了封禪大典,改了曆法,換了服裝顏色。這一連串的豐功偉績,我都一一記錄在《今上本紀》第十二卷裡了。

再來說說這三代(夏、商、周)吧,時間太久遠了,具體年份都搞不清楚了。不過沒關係,我翻遍了家譜和舊聞,總算是把這三代的曆史給梳理出來了。於是呢,我就寫了《三代世表》第一卷,給大家簡單講講這三代的曆史。

周朝後期啊,周王室衰微,諸侯們開始專權,連《春秋》都沒法詳細記載這段曆史了。不過呢,我還是從家譜和史書中找到了些線索,寫了《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卷,帶大家領略一下周朝諸侯們的風采。

春秋之後呢,就是戰國時期了,那時候陪臣們都開始掌權,強國們互相稱王爭霸。最後秦國一統天下,滅了其他國家,自己當了皇帝。這段曆史我詳細寫在了《六國年表》第三卷裡。

秦國雖然牛逼,但也是個暴政的國家。楚國人終於忍無可忍,發起了反抗。項羽這哥們兒趁機搗亂,漢朝就站出來主持正義,討伐項羽。短短八年間,天下就換了三個主人,這變化可真是夠快的。這段曆史我就寫在了《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卷裡。

漢朝興起以來啊,到了太初年間已經有一百年了。這期間諸侯們分分合合,家譜和史書都記載得不太清楚了。我呢,就努力梳理了一下這段曆史,寫了《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高祖皇帝的那些功臣們啊,個個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他們被封為諸侯,享受榮華富貴,但有時候也會因為權力太大而招來殺身之禍。這段曆史我就寫在了《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卷裡。

惠帝和景帝時期呢,我主要寫了《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卷,講講這段時間裡功臣們的爵位和封地變化。

到了建元年間啊,咱們漢朝開始四處征戰,北邊打匈奴,南邊打南越,還征討了其他夷蠻國家。這些戰功啊,我都一一記錄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卷裡了。

諸侯們勢力大了之後啊,就開始搞七國之亂。不過呢,這些諸侯們的子弟們眾多,卻沒有爵位和封地,於是就開始推行恩義政策來削弱諸侯們的勢力。這樣一來呢,國家的權力就逐漸回到了中央。這段曆史我就寫在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卷裡。

一個國家啊,有賢能的宰相和良將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僅是國家的支柱也是老百姓的楷模。所以呢我就寫了《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卷來記錄這些名臣們的功績和事跡賢者我讚揚他們的治國之道不賢者我也揭示他們的所作所為讓大家看清真相。

至於禮儀方麵呢那可是咱們中華文明的精髓啊!從夏商周三代開始禮儀就不斷演變但核心還是要貼近人性、通達王道。因此呢我就寫了《禮書》第一卷來探討禮儀的演變和精髓。

最後來說說音樂吧!音樂可是能移風易俗的好東西啊!自從雅頌之聲興起後人們就開始喜歡聽鄭衛之音了。不過呢這鄭衛之音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它是人們情感的一種體現啊!所以呢我就寫了《樂書》第二卷來探討音樂的起源和演變以及它對社會的影響。

哎呀,說到這兵強馬壯、德高望重,不就是黃帝、湯、武這些大佬們的標配嘛!可那桀、紂、二世這些哥們兒,就是仗著兵強馬壯亂搞一氣,結果咋樣?崩得一塌糊塗!所以啊,得慎重啊,慎重!說到這,我得提提司馬法,這可是源遠流長啊,太公、孫、吳、王子這些大佬都能繼承並發揚光大,簡直就是時代的瑰寶啊!這就是《律書》第三卷啦。

咱們再來說說律和曆的關係。律呢,就像個陰柔的治理者,治理著陽剛的世間;曆呢,就像個陽剛的治理者,治理著陰柔的時間。這律曆啊,相互製約,相互治理,簡直就像太極圖一樣,陰陽平衡,缺一不可。可惜啊,五家的說法都不一樣,最後還是太初元年定下了基調。這就是《曆書》第四卷啦。



最新小说: 月薪三千打工人穿越到古代做王妃 沈帝的迷人嬌妻 重生1990我賣鹵大腸開始發家 神醫千金帶億萬物資穿七零拽爆了 無敵皇豎子,擁兵百萬! 打死我也不成親!白毛狐娘真香啊 拐個巨星談戀愛 修仙異聞 婚途裂痕 校花騙我進黑廠,我以殺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