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月用指尖點了點安年的小鼻頭,寵溺的說道“你看,現在不懂吧?”
“若是年年去學堂裡好好學習,以後便可以認字識數,寫詩作畫,當年年會斷文識字後,自然就會博古通今。”
安年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說道“那成,等咱們銀錢掙夠了,就進學堂。”
“銀錢是掙不夠的,最佳啟蒙卻隻有短短幾年。”
“那年年明年就去學堂,學習認字識數,以後也要變得和姐姐一樣厲害。”
聽安年這麼快便答應下來,安月內心鬆了一口氣。
祖孫三人來到荒地,安年放下背簍,說道“我們現在就挖很多很多的野蒜,掙銀錢進學堂。”
安月和外祖母都不約而同的笑了笑。
安年還真跟個小大人似的,開始教外祖母如何下刀挖野蒜。
祖孫三人蹲在荒地裡,有說有笑的挖著,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日落西山,歲暮天寒,一股寒氣隨風而起。
外祖母起身對姐弟倆說道“年年,月月,咱們回家吧!年年剛生過病,這會兒天氣轉涼,不宜在外久待。”
安月朝外祖母點點頭,想著院子裡應是有人來送魚換銀錢了。
祖孫三人連忙背起背簍,——回家。
安月走進院子,放下背簍,院子裡站著一對男女,女子是陳大誌媳婦兒,看來男子定是陳大誌。
安月連忙去屋簷處取提前準備好的柴火木炭。
外祖母和陳大誌夫婦說道“你們兩口子一下午便捕到這麼多魚?”
陳大誌看起來便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撓著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嬸兒,這是我們倆帶著兩個崽子一起捕到的魚。”
安月拿著柴火木炭和她的背簍走過來,陳大誌媳婦趕緊上前說道“月月,這是我們捕的兩桶魚,你看看可還成?”
安月走過去一看,全都是大魚,品相很是不錯。
安月笑著點點頭,轉頭說道“舅舅,麻煩你過來同大伯一起抬秤稱重,外祖父看秤報數。”
把木桶一個個提起來,將桶裡的魚和水快速倒在背簍裡,把水漏掉,再用大秤的秤鉤將背簍鉤住,將扁擔穿過提繩,兩人抬起準備讀數。
外祖父讀著大秤杆子上的數“四十七斤。”
魚可是不能缺水太久,兩人放下背簍,將魚趕忙倒進水缸裡。
外祖父說道“再將背簍稱一下。”
這時,張大財挑著木桶走進院子,他放下肩上的木桶,笑著對陳大誌夫婦調侃道“喲!你們跑得夠快啊!”
陳大誌說“天有些下涼,怕兩個小崽子著涼,便早些回來。”
安月將第一次的稱重,記在圍牆上後,又將空背簍的斤兩也寫上去。
安月走在陳大誌夫婦麵前,說道“一共是四十七斤,除開背簍的二斤,正好是四十五斤。”
夫婦倆笑著表示同意的點點頭。
隨後安月便數出九十文錢出來,交給陳大誌。
“一共是九十文錢,清點看看是否對數。”
陳大誌激動的接過安月手中的銅板,遞到他媳婦兒手中。
他媳婦兒數了數,興奮的點著頭說道“對的嘞,對的嘞,整整九十文錢。”
張大財驚訝的睜大著雙眼,走上前對著夫婦兩人說道“九十文錢就這樣掙到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