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4 不難難題_跨界經營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跨界經營 > 0154 不難難題

0154 不難難題(1 / 1)

跨界經營!

話說全人工種植並不如遮陽傘計劃的高科技,在人工光源下生產食物實際上自人類發明了電燈之後就可以進行了,隻要不計較成本的話。

當然全人工種植技術采用的光源、光譜、溫度、濕度、時間、供水、堆肥、控製、專用機械等等肯定也是需要研究的,不過那隻關係成本與效率,並非是攔路虎。

而且那些技術經中國人開路,研究與試驗下來雖大有潛力可挖,但實用性毫無問題,所以在提出三大方針自救以來各國也是在全人工種植上多少建設了一些。

現在的問題是之前巨型火箭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不覺得,等巨型火箭試驗成功,遮陽傘計劃問題壓力大減時世界各國才警覺他們的全人工種植計劃完成率大多數隻有百分之幾,少數在百分之十幾,連中國人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樣低的完成率也就是說人類能夠避免烤焦了,卻無法避免被餓死。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比烤焦好多少,可問題是既然全人工種植技術不複雜,為何計劃完成率如此低?

無法提高完成率人力不足是一個原因,更關鍵在於基本建設量太大了。比如中國人均住房不過五六十平方米,但現在全人工種植規劃是人均二百平方米,雖說這些建築物不必衛陶、不用門窗、不經裝修,可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卻不比普通住宅少。

這個需求基本上等於要求各國十年內造出一二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的鋼筋水泥建築物來,因為不少國家的住房是木頭為主的,所以他們的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隻能滿足百分之幾的量,擴大產能也是困難重重。

除了世界各國建築材料與施工力量不足拖累了全人工種植計劃的完成,實際上各國的發電廠也是遠遠不夠,因為全人工種植猶如人類在吃電,食物都是電能換出來的。

全人工種植建設情形如此惡劣當然也是有一些認識與行政原因,主要是各國並不夠果斷地執行計劃經濟,這個時候隻有全民動員不計代價才能將全人工種植計劃的完成比例提高上去。

除此之外還要因地製宜,在中國本來耕地少,廣大平原還要安裝超級發動機,隻能在沿海地帶造六七層的鋼筋混凝土永久性建築物,但其他各國並不一定要學中國人的。

比如大量的木頭建築雖然保存時間短一些,效率差一些,可是省力省時就好,隻要先保證讓人吃飽,永久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可以在遮陽傘計劃完成後再蓋也來得及。

由於遮陽傘計劃中的關鍵節點巨型火箭試驗圓滿成功,世界各國人民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全人工種植上來,因為它與遮陽傘計劃猶如人之雙腳缺一不可。

這一來全人工種植計劃的慘狀讓人民非常憤怒,在各國人民的壓力下各國政府殘剩的陋習陳規迅速打破,各國徹底轉入計劃經濟,征用物資此時彆說討價還價隻有一張證明此事及記載一些具體數據的白條就是一切,當然這時也不可能有人硬頂。

各國的全人工種植因眼看不烤焦也餓死,在全民壓力下各國進入了一個比戰時還齊心協力,動員所有的力量之時代,這個時代比戰時往往靠管製不同,因為這時代的人自發自覺要求政府儘一切力量,而不是如戰時隻是政府與軍隊要人民儘力。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時代,所以迸發出的力量也不一樣,最顯著是全人工種植的計劃完成比例直線上升,都是以翻番論的,按這個勢頭遮陽傘計劃完成後世界各國人民雖仍然不能擺脫挨餓,可不會餓死。

全人工種植計劃順利推進,雖不可能一下能按計劃完成,實際上各國也就是已經在短時間完成度達到百分之三十而已,但這也是證明各國進入了一個真正全民儘力狀態。

而且這樣一來全世界也不必糾結是否推遲遮陽傘計劃,因為這個完成度加上還可以提高一些,加上這些年可以儲蓄一部分,到遮陽傘計劃完成時這些國家的人民不能豐衣足食,七八成飽沒有問題,不足部分在遮陽傘計劃完成後還可以繼續建設。

實際上各國的計劃也是按不同標準的,其中中國人的標準最高,可說是糧油、蔬菜、瓜果、禽蛋、肉類等都是按這時標準計算的。不過如此計劃的底氣來自中國有龐大的建築大軍,海量的建築材料生產廠,有高效的動員組織力。

至於其它各國大多數隻計劃此時標準的六成左右,所以隻確保吃飽,其它少量供應。因而他們完不成計劃會餓肚子,中國人完不成計劃暫時生活苦一點,所以其它各國在全人工種植方麵進度加速度,世界各國人民滿意中國人也滿意,因為世界食物短缺中國人肯定是還要支援他們的。

而且是就算此時世界各國絕大多數完全轉入一個全新時代,全民齊心協力自救而不計代價,因而全人工種植計劃的完成比例直線上升,讓世界各國人民鬆口氣,但中國人仍然不能置身事外。

這個原因是此時世界各國有大型火電生產能力的國家不多,中國人需要為全世界生產大批一百萬千瓦的超臨界發電機,這樣一台發電設備可是一個不小工程,需要的還不是幾套幾十套,僅這個任務就不小呀。

這筆賬很好算,四台超臨界發電機的電廠在中國也是有名的大電廠,世界頂級的水電站也不過十台多一點裝機容量,實際上不可能每日滿負荷發電。

可一個人需要的食物按這時的效率要十千瓦電左右,這個效率確實是不高,原因是光轉化效率本來就低,穀物之類大部分秸杆是無效生產,所以也在試驗可以直接充當食物的藻類。

藻類是試驗與迫不得已之舉,正常情形下增加一台一百萬千瓦發電機隻能供應二百四十萬人,這也就是說這時僅為全人工種植就要生產近三千台超臨界發電機。

這還不包括龐大的輸變電設備生產,還有為遮陽傘計劃、超級發動機計劃,還有其它各種需要而擴大所需的發電設備。這其中還要為太陽能、風力、水力等發電補差額,因為遮陽傘計劃一實施這些發電方法就會大大減少發電量。

計算一下這些年每年需要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少不得十億千瓦,這中間當然會大量建設核聚變發電設施,而且這是終極解決目標,不然彆說汙染什麼,地球也沒有那麼多煤炭甚至是有也難挖。

此時整個地球到處是坑坑窪窪,鐵、銅、鉛、鋁、錫、、、、、、隻要是礦藏幾乎無處不在開挖,因為現在需求是無限量的,而在滿地球大挖坑最多的就是為取煤炭。

另外僅為了挖掘、運輸礦石,製造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也一樣需要巨量的鐵礦石、銅礦石、煤炭等等,而為了遠離太陽人類最後會將地球挖成什麼樣?還會留下多少資源?地球何時能消除滿目瘡痍恢複過來,此時根本沒有人考慮。

如中國人此時考慮一年內、十年內、幾十年內中國需要為世界生產多少火電廠?多少核聚變發電廠?其中需要多少鋼鐵與銅?加工設備缺些什麼?

這些此時真是算不清楚的一本賬,所以全人工種植計劃在技術上的難度隻是提高效率不容易,可是要讓地球人全靠此為生的工作量起碼等於人類百年積累。



最新小说: 蠱仙人,蠱蠱蠱蠱蠱蠱 罪仙島 神奇寶貝之我有狗係統 遊戲時代的幻靈術士 護花少年在都市 葉秋白陸長生 九零:你攀高枝我另嫁,後悔啥 腹黑嫡女:冥王萌上小藥妃 [綜]不羈的男人 長公主殺瘋了,攝政王跪求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