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沒有細想其中原因,也沒有時間去細想。
根據曆史的經驗,各種自然災害往往相伴而生,如久旱必蝗,大旱必震等等。這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他隻好把郭庸、郭鑒兄弟強行抓了公差,讓他們關門停了生意,到山東大量采購雞鴨,分送懿州、黑山等重點區域,防止蝗蟲泛濫成災。
為確保遼東有充足的糧食應對下一步可能發生的更為嚴重的天災,遼王親自到長春督戰抗旱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朱植可是在長春方向投放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他對這一帶的情況最放心不下,同時也抱有最大的希望。
麵對持續乾旱,他這時候寧願放棄廣寧,也要力保長春。隻有保住長春的收成,才能力爭留住八成以上的移民,穩住歸附不久的蒙古和女真各部。
這就是年初,他為什麼批評張信沒有戰略眼光的原因。
六月底,朱植到遼陽巡視,安排設置了一係列粥棚之後,直接到了長春一趟。
原來在四月初的時候,黃湜到達長春地區,全權負責屯田事宜,前前後後總共接收大約一萬二千戶前來屯墾的移民。
黃湜見屯墾力量有限,當時隻是暫時隻規劃了三個屯墾區黃龍府的長春左屯衛,長春以南伊通河畔的長春後屯衛,以及長春軍營周邊地區,長春以北的前屯衛和以東的右屯衛,就暫時擱置起來。
規劃好屯墾區域,黃湜就集中力量乾起大事來,開始分解任務。移民們負責種植二十萬畝水稻,三十萬畝大豆,平均每戶要種植近二十水稻,二十到三十畝的大豆。
駐防長春的董興負責帶領士兵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開溝挖渠,興修水利。
由於去年遼王已經讓董興他們提前做了不少準備,李喜旺很快就帶領十個種稻高手指導移民們先利用簡易大棚,迅速育了八千畝秧苗。
一個月後,等秧苗長齊,二十萬畝稻田也整理出來了,剛好可以移栽秧苗。
又十天後,等二十萬畝水稻栽種完,移民們開始放慢節奏,種上三十萬畝大豆。
等大豆種完後,一些有力氣的散戶又自發開墾荒地,種上兩三個月就能見收成的梁粟之類的小米。
就連李喜旺也不得不佩服中國農民的勤勞。
與此同時,沈莊沈三公子也帶著一批工匠和工程隊來到了長春堡。
他們先按遼王的要求,在長春周圍的交通要道和險要位置建立一係列小型棱形戍堡,組成一個鬆散的防禦型堡壘圈。
在這個堡壘圈子之內,董興就親自帶領士兵們伐木建造軍營和移民們的臨時安置房。
平安後來回到長春以後,也讓黃龍府和伊通兩地照此模式開展建設。
六月份,隨著各衛兵力陸續調整到位,平安也是親自帶領士兵們建設軍營、民房。
遼王讓平安從哈拉章那裡借五百人建馬廄。平安卻找哈拉章借了兩千人,建完馬廄後,又在長春、黃龍府和伊通三地的堡壘圈之外,開挖護城河。
這樣既可作為防禦工事,又可引水灌溉水稻,順便也防止新歸附的海西女真部落和新投降的蒙古部落時刻惦記著造反。
負責屯田的黃湜、負責防務的平安以及穿越而來的包工頭沈莊等人就這樣擼起袖子加油乾,密切配合,悉心籌劃,有條不紊地同時進行著挖渠、築堡、建房和屯田四大任務。
誰也沒想到,三人的努力居然讓長春第一年屯田就成為大遼東的頭號大黑馬。
來到長春後,遼王心中埋藏了十幾天的鬱悶和擔心終於一掃而空。
看著周圍的水稻和大豆,一片欣欣向榮景象,他竟然像孩子般地抱著平安跳了起來“平安!你真是我的親哥哥!遼東明年不會餓肚子了!”
從此,朱植見了平安,就喊平安哥,以致於老朱聽說此事後,專門把平安召到應天進行一番考察,發現這平安確實為人謹慎本份,也就收為義子。這是後話。
喜歡去大明扶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去大明扶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