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方針已定,行動決定一切。
遼王帶來的工程隊、工匠、工人和士兵,加起來有近三千人,說乾就乾,伐木的伐木,建房的建房。
由於人手有些緊張,遼王笑著給朱高熾和朱有燉帶來的兩千人馬也安排了活“兩位賢侄啊,你們就和周興的一營人馬一起開渠挖溝,布置營柵。你們要想跟我學兵法,這是第一課。”
他現在倒不嫌兩個便宜侄兒吃的多了,反而嫌他帶的人有點少。
見朱高熾麵露難色,遼王又問道“你難道沒聽說,你皇爺爺表揚我在大淩河木柵宮台的事兒?”
朱有燉很有眼力勁,搶先答道“侄兒知道。路上吳紀善給我講過。我們這就去乾。”
沒過幾天,準備安置到會寧府的三千戶魯王府護衛陸續抵達這裡,周興又從會寧府調來兩營人馬支援,基建大軍越來越多。
兩天後,郭鏞也帶領商隊和大宗物資到了這裡,進行有力的現場後勤保障。
遼王不由感慨道“這可比本王當年在大淩河畔木柵宮台不知強了多少倍!”
郭愛不知什麼時候站到了遼王的身後,突然冒了一句“是啊,現在有了我們,至少晚上睡覺不會冷了。”
明珠說道“冷也沒關係,鬥鬥地主,勞逸結合,就不冷了。”
遼王不由再次無語起來,那麼有意思的紙牌娛樂硬生生地被這兩個貨給帶偏了,越來越像低級趣味……
十天後,一個天鵝城初步輪廓已經初現,依然是木柵為牆,木刻楞為房,但是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大半人家的住宿需要,鬆花江南北兩岸二十多裡長的木柵和壕溝預示著未來天鵝城的宏大和高。
很快,遼王又調整了計劃,讓軍民齊動手,開荒屯田,工匠們開始修建船廠,指揮建城的活兒則完全交給了一直帶在身邊的紀善吳亮。
吳亮見前麵傅安、胡廣、李喜旺都有了一城治理,早就躍躍欲試,馬上擼起袖子拚命乾,小說也不寫了,決定比前麵幾位乾得更好。
廣寧右護衛的士兵們聽說遼王是在給自己建天鵝城後,也是乾勁十足,承包了所有燒磚燒瓦、采石淘沙的臟活、累活和重活。
按照遼王的要求,來自沈陽和長春的大批物資持續運到了天鵝城。
但是,各地耕牛還是比較緊張,緊急調來的一批蒙古黃牛和騾馬隻適合耕旱地,加之又過了培育水稻秧苗最佳時機,集體轉業的魯王府護衛們隻好種起了從來沒有見過的玉米。
牲畜不夠,他們就以鋤為犁,以人為役,揮汗如雨。
在內地的時候,他們也經常這麼乾。並不是家家戶戶都養得起牛,買得起騾馬的。
到五月下旬的時候,大家還是種下十萬畝的玉米,另外又種了十萬畝的麻。
就在這持續高強度的勞動中,大家的怨氣越來越大。
有一天,終於有幾個魯王府的護衛,鬨著要回山東老家,迅速得到其他人的響應。
吳亮連忙向大家保證“大家放心,你們種的這玉米是遼王發明的神奇作物,產量絕對能夠滿足年底天鵝城附近兩萬軍民一年的口糧。”
有人抱怨道“我們已經在路上走了幾個月,還要等幾個月,眼前沒有糧食,讓我們怎麼活啊?”
吳亮解釋道“遼王殿下不會讓大家餓著的。前麵耽誤了些時間,遼王答應,先給每家補償五百斤大米。農閒的時候,無論男女老幼,幫助官軍築城建房,還可以額外領取工錢,換取柴米油鹽。”
又有人問道“遼王讓大家種這麼多麻乾嘛?編繩子,在我們活不下去的時候給一個解脫嗎?”
好多輾轉數千裡而來的魯王護衛們現在對遼王很有怨氣。
正在周圍釣魚的遼王聞訊後,迅速趕了回來,親自解釋起來“各位鄉親,你們種的十萬畝檾麻和亞麻,實際一點都不多。以後鬆花江下遊的糧食產量有上十億斤,你們想一想,得用多少麻袋裝?”
一個膽子大一些的魯王護衛就說道“騙人,這裡都是荒山野嶺,哪裡能種糧食?還上十億斤?”
在這人的煽動下,許多魯王護衛開始起哄“騙人!騙人!騙人……”
遼王見江邊有一艘船正在卸糧食,於是把小手向江邊一指,說道“你們知道這糧食從哪裡來的嗎?就是你們經過的長春,三年前的長春比現在的這裡還荒涼?”
魯王護衛們還是將信將疑,聚在一起,遲遲不肯散去複工。
遼王隻好劍走偏鋒,把牙一咬,說道“各位一定要相信本王,如果到了秋收的時候,每畝玉米要是達不到八百斤一畝,本王就把兩位王妃送給你們當老婆。”
見遼王竟然拿王妃打起了賭,魯王護衛們又信了幾分,但還是有人問道“既然玉米產量那麼高,那我們都種玉米好了,為什麼要種麻?”
遼王隻要繼續耐心解釋
“鬆花江千舟競發,帆布和纜繩都要用麻來做;鬆花江到處都是魚,家家戶戶要備個漁網,漁網也要麻來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既然要織麻袋、織帆布、織纜繩、織漁網,還不得要建一個大大的麻紡廠?建一個麻紡廠,你們山東婦女勤勞能乾,到了冬天農閒的時候,說著家長裡短,掰著瞎話,還能在廠裡紡麻掙錢,補貼家用不是……”
其實,遼王拿王妃來打賭,大家也不敢要,遼王說的建什麼麻紡廠,是個新鮮事物,大家不懂,也不感興趣。
但看著河邊停靠的大船上的糧食慢慢搬上了剛剛建好的木棚倉庫,堆得像小山似的,魯王護衛們感覺遼王說話應該還是算數的,在輾轉數千裡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怨氣也慢慢隨風散去,最終還是回到工地上和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