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
“人口增多,土地變大。”
“耕種的工具更好了,用的種子也好了。溝渠水利也修得更多了。”
趙似笑著說道“朱藏一說的,有點挨上邊了。是生產力提高了。”
“生產力?”
又是新名詞。
“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財富的能力。”趙似簡單地說明道。“以前用刀耕木犁,現在用牛耕鐵犁。這就是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為什麼在不斷提高呢?就是人對美好生活的欲望。”
“人總是希望吃飽穿暖,所以想儘一切辦法種地織布。在滿足這些條件後,又想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適,於是人們又開始養蠶抽絲、架橋鋪路、修建閣樓正是這種欲望,推動著生產力在一步步向前。”
李綱三人不由地點頭,可是用心一琢磨,發現有些不對勁。
“趙官人,你說的生產力,跟此前我們討論的公共支出有什麼關聯嗎?”
“關係很大啊。因為公共支出,不僅包括厚生福祉,還有更重要的職責,提高生產力,增加畝產,促進工商”
聽了趙似的話,三人有些迷糊了。
“趙官人,公共支出還有這功用?不知如此實現?”
“其實很簡單,比如用賦稅去架橋鋪路,疏通河道。轉運變得快捷便利,貨殖販運也變得有利可圖,商賈更願意把天南地北的貨品,運到各地去販賣。”
“用賦稅去組建格物院,提高農種蠶織技術,讓畝產更多,讓絲綢更精美。種植棉花,開設工廠,紡紗織布。修建海船,出海通商,聚四海之財以養中華”
“賦稅的公共支出,可以作為第一筆投資,啟動這些工商實業,然後它們產出盈利,再投入,從而源源不斷,形成一個不斷創新盈利的循環。”
聽到這裡,朱勝非似懂非懂地說道,“趙官人,你的意思是以賦稅養稅源,從而獲得更多的新賦稅。”
趙似一拍手道“對,就是這個道理。”
他都有些無語了。
自己的腦海還是帶有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很多想法想讓現在的人明白,想用他們現在的語詞說清楚,還真是有些銜接不上。
不過還好。新招錄的這些秘書郎,都足夠牛,居然從自己如此生僻枯燥的講述中,很快體會到精髓,一句話就點得明明白白。
我叭叭說了一大通,還不如人家短短的一句話“以稅養稅源!”
我以後再也不自視甚高了!
李綱三人忍不住討論起來。
明朝霞看著三人的樣子,悄悄拉了拉趙似,低聲問道“十三郎,你下詔追贈範文正公為魏王;王荊公進諡號文成,追贈豫章郡王,一同配享太廟,是不是分化瓦解這些讀書人?”
“對的。”趙似看了看在一旁討論得越發激烈的三人,低聲答道“我追贈王荊公,加諡號,是安撫新黨,讓他們吃顆定心丸。範文正公寒門出身,立功立德立言,在舊黨以及普通學子中聲譽極高。我追贈加諡他老人家,就是要拉住學子儒生裡為數不少的中立派。”
明朝霞眼睛一亮,“那太學諸多學子鬨事,不是問題?”
“正好給了我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太學,在我的教育革新計劃裡,有些雞肋。不如趁著這次機會,把它拿掉。”
“十三郎,聽說太學裡還有五六百名太學生。”明朝霞有些擔心,“他們要是鬨將起來,恐怕不好收場。”cha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