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世祖!
趙似發表完講話,張叔夜代表尚書省講話,然後蘇攜和兩位院副也做了一番講話,主要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三年。接下來是頒獎。格物院研究的學術機構是眾多的研究所,但是組織結構卻是以學會為主。數學學會、物理和化學學會、天文學會、地理學會、醫藥學會以及工程師學會。以會員製,囊括了天下科技英才。各學會會員資格互相不衝突,你要是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格物院的各大學會你都可以參加——加入一個學會,成為會員,是需要相當的研究成果,不是你填張表就可以加入。而各個學會每三年會選出該會科研成果卓著者,在科技大會上加以表彰,由官家親自授予獎章。數學學會是劉徽獎章,理化學會是沈括獎章,天文學會是張遂獎章,地理學會是酈道元獎章,醫藥學會是孫思邈獎章,工程師學會最高榮譽是大良造。除此之外,格物院還有一個最高獎—蘇頌獎章,規格最高、榮譽最重的獎章是大良造和蘇頌獎章。工程師學會的工程師,側重技術,目前分機械製造、采礦、冶煉、營造、紡織、船舶六大類,他們分布於工廠、會社、大學和官府,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格物院內部的話語權很重。趙似也很重視工程師,專門成立大良造以表彰卓越者——得授這個榮譽,朝廷同時授予其中大夫勳位,享受四品知州待遇。而蘇頌獎章是格物院最高榮譽,一旦獲得,同樣獲得中大夫勳位。各學會獎章、大良造、蘇頌獎章獲得者名額每次不會超過三名,且不會追授已故者——這個容易扯皮,而且會扯不清楚。格物院副院使兼工程師學會總理事韓公廉主持頌獎會議,先宣讀各學會獎章獲得者,一一上台,由格物院院正蘇攜授予獎章。在萬眾期盼中,大良造獲得者王忠、徐利的名字被宣布。兩人聽著名字很普通,但是立下的功績卻非常不簡單。王忠是大型立式紡紗機的發明者和改進者,這一發明和改進,使得大宋棉布產量突飛猛進。不僅使得國內百姓們有衣穿,還逐漸成為出口的拳頭產品。徐利是新式三桅海船的設計者。沒錯,三桅縱橫帆海船是趙似畫出來的,還根據他所知道的知識對各部分和功能進行了解釋。但是把它變成實物的是徐利,龍潭船廠資深船匠。宋國自從大規模製造三桅縱橫帆海船後,船隊能夠裝得更多,跑得更遠、更快。同時水師也變得無比強大,清剿著危及大宋商路的海盜水賊。由此,大宋海上貿易得到了極大地發展,不僅在南海地區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在蒲甘、天竺、波斯、炎洲東海岸地區搶生意、占地盤,甚至開始深入大食和紅海地區——掏大食商人的老窩。三桅縱橫海船以及日漸成熟的大宋船隊和海軍,是支撐這一切的堅實後盾。韓公廉宣讀著兩人功績的簡述,引起一陣陣的歡呼聲和雷鳴般的掌聲。接著新晉垂拱殿直學士銜的蘇攜,意氣風發地代表朝廷宣讀了表彰令——大良造獲得者由格物院提名,尚書省審定授予。禮部尚書劉正夫把大良造的金質獎牌和尚書省的嘉獎令,授予到王忠、徐利兩人手上。蘇頌獎章獲得者名單由蘇攜宣讀,蔣鶴年,謝東齊。蔣鶴年是煉鋼高爐的發明者,同時這些年不斷進行技術改進,使得它更加完善和先進。使得大宋鋼鐵產量突飛猛進。謝東齊是一位船長,也是發現方壺島的探險隊長。第一屆蘇頌獎章授予了治理黃河大獲成功的潘訓和王德直,以及發現瀛洲新大陸,帶回三大良種的探險隊隊長汪誌。這次又分了一個名額給地理大發現者,可見趙似和朝廷對地理大發現的熱衷和重視。蘇攜宣讀了兩位獲得者的功績後,張叔夜將獎章和尚書省嘉獎令授予給了蔣鶴年,謝東齊。頌獎儀式進入到最高潮,趙似在萬眾歡呼聲中,走上前台。宇文虛中端著一個盤子,上麵放著十餘枚銀質獎章,正中間有一個寶鼎。這是寶鼎勳章,專門授予“文德”,與專授“武功”的雲麾勳章相等。不過此寶鼎勳章周圍的字,與專授給文官的不同。文官的寶鼎勳章,寶鼎周圍的四個字是“惠政有勞”,而授給格物院諸學者的寶鼎勳章,周圍的文字是“崇理昭曜”。趙似將銀質寶鼎勳章授予給各學會獎章獲得者。宇文虛中接過另外一個盤子,上麵放著四個金質寶鼎勳章。趙似將它一一授給了王忠、徐利、蔣鶴年和謝東齊。然後親口宣讀了授封勳位的敕命書,四人全部被敕授中大夫勳位。掌聲雷動,所有人神情各異地看著趙似和四位幸運兒,就連站在一邊的各學會獎章獲得者,也是掩不住的羨慕。其中有不少人想必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成為這樣的幸運兒,有朝一日,也要站在這個台子上,接過官家的敕命書,接受萬眾矚目的榮耀。羅培嗣拍著手掌,左右顧盼,顯得漫不經心。嶽卓群看在眼裡,輕聲問道“羅,你覺得這一切毫無意義?”“我覺得這是一場鬨劇。一群學者,像教士一樣賣弄文字,迷惑人心;一群工匠,貪婪粗鄙。真是想不通宋國官家為何如此禮待他們?他們能騎馬握刀嗎?能殺死幾個敵人?”嶽卓群搖了搖頭,“羅,你這樣想就錯了。宋國水師的船堅炮利,你應該是深有感觸。那些讓人生畏的海船,就是今天大良造榮譽獲得者徐利設計出來的。剛才獲得格物院最高榮譽——蘇頌獎章的蔣鶴年,是煉鋼技術的改進者。因為他的貢獻,宋國現在一個月的鋼鐵產量,比世界其它地方一年的總產量還要多。”“第一屆大良造榮譽獲得者是蘇攜和許臨,他們發明了巨型投石機和烈焰彈,火槍火炮和火藥,完全改變了戰爭方式。死在這些武器下的敵人,超過十萬。羅,你說他們能不能殺死敵人?”羅培嗣啞然,他看著前麵人頭湧動,興奮不已的宋人學者和工匠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