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科技樹!
5月11日,陳瑾郵箱中接到最新一期的《柳葉刀》期刊電子版。
乾細胞神經修複技術赫然在列,陳瑾論文早已經寫好,獲得徐洋的臨床數據,論文最後一個短板被補齊,有詳細的臨床數據支撐它。
她立刻通過燕京大學的渠道,給《柳葉刀》期刊投稿。
整個《柳葉刀》期刊編輯部都被震驚,通過專業科學家的審核後,立刻把這項技術發表在最新一版的《柳葉刀》期刊上。
陳瑾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自己的老公周宇。
“老公,我的論文登上《柳葉刀》。”
周宇立刻恭喜道:“這是一個不錯的成果,你再接再厲,以後登上《自然》,你已經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就要嘗試超越自己的理想。”
“不用超越理想,我的理想一直在進步。”陳瑾調皮的說道。
蕭美玲走進來詢問道:“小陳,你的論文是不是發表了,我看到泰晤士報已經報到這項技術,彆是你的技術被人剽竊了。”
“蕭姐,我的論文已經發表在《柳葉刀》期刊上,媒體報道的應該就是我。”陳瑾笑著回應道。
蕭美玲再次拿出手機,翻看泰晤士報的報道,泰晤士報報道研發者是來自華夏燕京大學的陳女士。
“這個應該是你沒錯,小陳,恭喜你年紀輕輕就研製出這麼重大的成果。
以後脊柱受損再也不會導致高位截癱,斷肢再植的患者功能恢複也更加順利。”
蕭美玲由衷的讚歎道,她作為一個醫生,太了解這項技術能在臨床上給患者帶來的好處。
小張護士立刻走了進來,驚喜的說道:“陳醫生,院長看到《柳葉刀》期刊後,他已經把你前幾天治療的案例公布出去,說等一會兒記者就會來采訪。”
“院長是太想出名了,至於這麼興師動眾嗎”陳瑾無奈的說道。
“你是不看重名利,但有些人卻非常看重名利,這項技術宣傳出去對你也有好處。
有了專家頭銜,以後做什麼工作都方便。”蕭美玲笑著說道。
陳瑾卻不知道,在他們聊天過程中,記者和消息靈通的高位截癱患者已經開始奔向醫院。
陳瑾和蕭美玲正在討論脊柱修複手術的術式。
小張護士突然震驚的說道:“完了,今後要非常忙碌,住院部的同事告訴我,我們院裡轉來30多個高位截癱的病人,還有病人在持續申請轉院。
如果記者曝光之後,我們醫院肯定人滿為患,不知道陳醫生會忙碌成什麼樣子。”
蕭美玲擔憂的問道:“小陳,做這種神經恢複手術,你每天最多能做多少台。”
“如果是高位截癱的脊柱神經恢複,根據病情的不同,我也隻能做3~4台,再多我體力就跟不上。”陳瑾苦笑著說道。
“我這就和院長說,讓他每天最多安排三台手術,你每天隻進行這三台手術,要有充分休息的時間,並留下應對突發事情的時間。”蕭美玲立刻決定道。
陳瑾感慨道:“蕭姐,這隻是治標之策,讓我們醫院有能力的醫生做我的助手,其他醫院來的交流醫生也可以做助手。
等到我這項技術不稀缺,那時我才能真正的輕鬆下來。”
陳瑾正在準備接受記者們的采訪,她就看到醫院中來了許多人,都是高位截癱的病人,他們得知消息就快速趕了過來。
蕭美玲安排他們進行入院檢查,安排打印他們的脊柱骨骼和培養患者的乾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