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把鏌元素合成方法展示給於振峰,於振鋒對這種技術一點也不陌生,甚至星火科技粒子研究院也在嘗試製造新的元素。
於振峰仔細觀看鏌元素合成的方法,他鬆了一口氣,半信半疑的說道:“如果真能製造出鏌元素,看誰還說螺旋粒子加速器是一個廢物。
花費數千億元,卻一點成果都沒有產出。
我現在就去實驗室做實驗,看一看量子計算機推測的信息是否正確。”
於振峰表情很輕鬆,合成鏌元素的方法,他們實驗室就能做到。
隻需要通過高速粒子加速設備,讓鈣原子和镅原子相互轟擊,隻要選定好鈣原子和镅原子的同位素,就有可能人工製造出鏌元素。
他們需要的鏌元素會永久存在,其他鏌元素同位素不到一秒鐘,就會完成衰變,徹底在現實中消失。
於振峰拿著人工智能湘華推導出的鏌元素合成路徑,去實驗室開始嘗試製作鏌元素。
3月29日,經過數千次對撞實驗,及時調整設備的參數,於振峰終於製作出可以永久存在的鏌元素。
他親手製作出鏌元素,就萬分佩服量子計算機強大能力,他心中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惶恐。
量子計算機比他還懂科研,必須要充實自己,獲得更多成果,要不然就被人工智能超越。
4月6日,於振峰帶領科學家根據人工智能湘華給的技術標準,製作出大小是一立方米的粒子電池。
周宇接到於振鋒的信息,他們實驗室已經製作出粒子電池。
他立刻趕往科研中心,經過十幾天的發展,科學家們都已經接受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計算強大的功能。
他們通過人工智能湘華,解決困擾他們很長時間的難題,量子計算機開始在科學家群體中聲名鵲起。
更多科學家開始佩服周宇高瞻遠矚,早早就已經布局量子計算機。
周宇和於振峰圍攏在一立方米大小銀白色的物體前。
於振鋒感慨的介紹道:“它真是名副其實的電池界大胖子,人工智能湘華預計的非常精準,隻是一立方米大小的粒子電池,它儲存的電量就高達5000萬度。
粒子電池放電十分迅速,它可以在一秒內把全部電能放光。
粒子電池充電必須要使用大容量電容,對它進行一次性充電。
粒子電池鏌元素的特性決定,它可以緩慢進行放電,但充電過程必須一次性完成。
正是由於粒子電池這個特性,限製了粒子電池的發展,我們現在有超導材料,可以製作超級電容。
但超級電容很貴,粒子電池造價也非常貴,一立方米粒子電池造價就100億。
隻要材料不突破,它也隻能用於高端環境。
我計算的是今後工業化生產價格,如果按照實驗室造價計算,一立方米粒子電池造價都已經突破500億。”
周宇對這個情況早有預料,他看到鏌元素的時候就有了心理準備。
人造元素極難合成,更何況是永久存在的人造元素,價格昂貴是必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