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矮胖胖,下巴有顆黑痣的蘇先生端著茶碗,閉目徜徉於那自由歡快的旋律中無法自拔。
這種縱情高歌的感覺真不賴啊!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欣喜地看著筆墨未乾的二十個字,龍顏大悅。
雖然暫時不知道該怎麼用,但至少拿到了寶庫鑰匙不是?
隻要肯鑽研,他相信總會有一天總會弄明白的。
大有可為!
一眾大臣也鬆了口氣,陛下倒是天性樂觀,這也省了許多口舌。
不然要是陛下真的急著搞懂這幾句口訣的含義的話,那可就難辦了。
這二十位元素還是托後世的福才有幸得見,其中缺少了大量的資料,一時間定然是搞不清楚與之相關的道理的。
【漢唐之後,長安城為什麼衰落了?】
【其實長安的衰落是一個長時段的過程,長安的興起和繁榮,主要得益於關中平原】
【而長安的衰落,說到底其實就是關中平原、或是關中地區的衰落】
【事實上伴隨著從秦漢直至隋唐一千多年的發展,為承載日益龐大的人口規模,關中平原可以說是遭到了近乎不可逆的過度開發】
【首先就是由於過度開墾和大規模的城市宮室營建所造成的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
【而森林資源的破壞以及農業和生活用水過度,又造成的水資源開始銳減】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一度號稱八水繞長安的關中平原地區竟然出現了河流水量銳減,乃至於斷流的情況,像涇水、渭水、灞水等重要河流水量銳減】
【而關中地區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的嚴重枯竭,隨之帶來了更加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使關中平原陷入了雨豐則泛濫、雨少則乾旱的怪圈】
【據統計自唐朝初建的武德年間到盛唐的開元年間的一百多年裡】
【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共發生了20起嚴重的水旱災害,到唐中期的公元8世紀100年的時間裡,竟然爆發了37次嚴重的旱災,平均每兩年多一次】
【曾經沃野千裡的關中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的膏腴之地,到了唐中後期其生態環境逐漸走向大崩潰的邊緣】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的笑容逐漸收斂,這事他還真沒仔細思索過。
長安城作為大唐的國都,其衰落對於大唐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關中作為大唐立國根本,其麵臨的問題,竟有些無解。
至少李世民經天幕一提醒暫時就沒想到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
長安作為大唐國都,不可避免地會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人口的流入又會催生出大量的居住需求,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砍伐樹木營建屋子和宮室等。
此外大量的人口入流的居住需求會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耕地,但人卻還是要吃飯的,這又是另一個尖銳的矛盾,即耕地大幅減少而糧食需求劇增.
而與之息息相關的則是漕運!
這是一條條傳導鏈。
李世民的臉一下子變得不太好看,他望向房玄齡,一向號稱多謀的房玄齡也緊皺眉頭。
【而生態環境的崩潰雖因人口增長和農業過度開發而引起,但最終影響的還是農業生產本身】
【一方麵缺水洪澇旱災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始終困擾著農業上的增產增收】
【另一方麵人口日益膨脹導致本就十分惡劣的農業生產環境,又因可耕地資源的不足而變得更加惡劣】
【更何況經曆了自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綿延不斷的戰爭重創,事實上就連當初的漢長安城都已破敗不堪】
【且隨著關東地區和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經濟重心逐漸開始向東向南轉移】
【這也使得關中地區作為中國曾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加的黯然失色】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朱元璋則是暫時鬆了口氣,天幕中現在講的是李唐。
按天幕的說法,其實李唐定都於長安的做法,不說錯誤,至少是存在問題的。
其麵臨的問題就是上述所說,以及漕運問題。
從洛陽到長安要經過一段極其湍流的河段,該河段會導致漕運的成本急劇攀升。
但朱元璋則覺得定都長安的策略沒問題,此時天幕提及的問題不過是知道了後來的曆史,以後來者的角度來批判這個決定,頗有些馬後炮的意思。
【長安近乎苛刻的缺糧問題是足以動搖統治的大問題,隋唐兩朝的做法主要就是修築大運河】
【通過漕運把糧食從關東和江南,經由洛陽運抵關中大運河,由此成為確保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地區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而作為東糧西運的重要中轉站,為確保從大運河運過來的糧食能夠成功運到長安】
【洛陽在隋唐兩朝得到了大力營建,並從國家戰略的高度被賦予陪都的政治地位】
【通過洛陽隋唐朝廷得以將廣大關東和江南地區的物資,源源不斷的截流到關中和長安】
【而從大運河經洛陽入長安的漕運路線,要經過黃河三門峽段】
【黃河三門峽段風浪險急,據記載10艘漕船折損七八艘都是常事】
【同時從渭水進入長安的河道,由於日益嚴重的泥沙淤積,行船更加困難,甚至要邊挖沙邊行船】
【日益高昂的運輸成本讓唐廷開始思考定期遷都洛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關中地區和長安日漸衰落的必然趨勢,長安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立都的基礎,而安史之亂則加劇了這一趨勢】
【此後經濟中心開始向東向南轉移.】
漢末南郡。
諸葛亮和龐統等人簡直不敢相信,關中在後世竟然衰落了。
那可是八百裡富庶之地、號稱天府之國的關中啊!
而經濟中心向東向南轉移,則是對應了小冰河期的氣候變化。
可歎,盛極而衰。
之後的事,朱元璋已經知道了。
長安隨著盛唐的逝去,輝煌也為之消散,確實比較可惜。
他對於長安其實是有些想法的,但此時也隨之散去。
貞觀年間,長安城。
長安城諸坊中不少文人雅士也為之嗟歎,這種感情極為複雜。
一方麵天幕曾言及,漢唐作為古代王朝的巔峰,長安城的輝煌是引人注目的。
而另一邊竟是盛極而衰,令人歎息不已。
真是時也,命也。
太極殿前,李世民沉重問策,唯有一片寂靜以對。
房玄齡胡子扯掉一根又一根,怎麼樣才能保證人口流入的情況下,在不占用耕地的情況下解決這批人的居住、生活的問題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