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歸家的熱鬨_重生之鄉野賢農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鄉野賢農 > 第三七八章 歸家的熱鬨

第三七八章 歸家的熱鬨(2 / 2)

“你這小滑頭!誰也知道這是蘑菇,關鍵是你認的出這是什麼菌菇嗎?”

指著袋子裡新鮮的竹蓀,沐正峰也笑罵了一句,而後才道“這是竹蓀,真正的山珍。等下中午,我用這個給你打湯喝,保證你喜歡喝。這菌子,比雞縱菇都鮮!”

“哇,真的嗎?竹蓀,是長在竹林裡的嗎?那咱家竹林,怎麼沒見長過呢?”

“要是有竹林都會長,這玩意還能叫山珍嗎?這也是我這趟進山,在一片真正人跡罕見的竹林裡找到的。還有一些乾貨,往後想吃的話,泡發一下就能吃了。”

“哇,真好!看來往後,天天都有好吃的了。”

不光沐萱高興,那麼看熱鬨的表弟表妹們也高興。除了山珍之外,背簍裡還有不少野味,都有塑料袋包裹著。可以說,中午就這些食材,也夠眾人美餐一頓。

而此時接到楊阿姿打來的電話,正在老廠的吉阿依跟學校的陸晴菲,都二話不說直接趕來。雖然她們沒有車,但也有踏板車,來沐家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年前沐正峰跟鎮裡承諾,修建一條直達白瓦寨的水泥公路,目前也在緊張施工中。相信再過半個月,這條公路就會修建完成。有了水泥路,將來進車通行就更方便了。

陪著小妹們聊了一會,回竹屋洗了個澡的沐正峰,很快來到彆院廚房,開始為眾人準備中午飯。那怕楊阿姿讓他休息,可她知道勸不了這個男人。

雖說她的廚藝也不錯,但例如甲魚藥膳這種菜,她還是做不來的。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在廚房幫忙。等吉阿依跟陸晴菲到了,兩女也是非常高興。

看著清洗乾淨的竹蓀,兩女都很好奇的道“哇,這就是竹蓀,怎麼長這個樣子?”

“不長這個樣子,那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其實竹蓀未開傘前最美味,而且要早上采集更為鮮美。要是到了下午,它的菌傘一開,雖然更漂亮,但味道也會有所改變的。”

“難怪呢!聽阿爺說,這菌子打湯最為鮮美,對吧?”

“嗯,等下你可以嘗嘗。雖說山裡不時能采到,但這樣的山珍,已經越來越難碰到了。我這趟進山也算運氣好,剛好找到一片竹林,連續采摘了幾天。

還有一些乾貨,等下次去看你阿爺,還有省城那些老爺子,也可以送些乾貨給他們嘗嘗鮮。這種好東西,對省城那些老爺子而言,還真的未必有錢就能買到呢!”

對著陸晴菲說出這番話,女孩也極其高興。雖說省城老爺子們,對幾個女孩似乎都態度友善。可陸晴菲心裡清楚,那些老爺子應該更認可她。

當然,在她跟沐正峰之間,如果真要隻選一個,恐怕她的份量,還真的未必有沐正峰那樣受重視。可以說,沐正峰是憑自身能力,得到這些老爺子器重的。

隨著沐正峰的回歸,一道道美食陸續端上餐桌,已經等候多時的沐萱等人,首先品嘗竹蓀菌湯。喝過之後,眾人也是交口稱讚,覺得這湯真心很鮮美。

反觀已經不怎麼下廚的白阿琴,看到沐正峰回家明顯多起來的歡笑聲,也覺得這個家少誰都行,唯獨不能少了沐正峰。可以說,沐正峰才是一家之主啊!

等吃完飯,收拾碗筷這種事,自然用不著沐正峰動手。借著機會,沐正峰也詢問吉阿依,有關服裝廠跟工業區的事。身為助理跟設計部主管,吉阿依對廠裡事也知曉甚多。

進山這段時間,服裝廠跟其它工廠的事,沐正峰也有交待讓她盯著一點。總的來說,工業區各工廠目前運行都正常,一切都如沐正峰預想那般展開。

剛剛擴建的商業街,往往店鋪剛建好,就有商家搶著預定。甚至那些商家,直接表示自己裝修。原本想裝修毛胚房在出租,不少人都直接表示用不著。

誰都清楚,眼下在工業區開店,隻要找準定位的話,還真是開一個店火一個。不少在縣城做買賣的商販,如今都盯著那些開始預租的店鋪。

可以說,單單這些店鋪的租金收入,就令沐正峰賺了不少。跟其它新開樓盤相比,沐正峰新建的商業街,店鋪都是隻租不賣,而且租金比縣城商鋪都要貴一點。

即便如何,看到漸漸人多起來的工業區,還有那些工資收入都不低的工人,很多商販都願意過來租店鋪。說到底,有錢賺的情況下,租金高一點又有什麼問題呢?

反觀陸晴菲,則負責監督修路還有建板房學校的事。吉爾鄉的板房小學,如今已經建造完畢。隻不過,眼下還沒進行招生,但校工已經招募了一批。

提前招募校工,既為看好板房學校,也為照顧校辦農場。種兔還有小豬崽什麼的,眼下都送了過去。加上農場還租賃了不少田地,也會種上糧食等農作物。

就近招募的那些校工,情況跟古寨鎮板房小學差不多,大多都是失孤且帶小孩的人。有這樣一份工作,她們自然很珍惜。等九月份開學,她們也能提前進入狀態。

可以說,板房小學的出現,不光給了很多山裡孩子讀書求學的機會,也給這些貧困家庭一個改變的機會。既能賺到錢,還能照顧到孩子,這自然也是一件大好事啊!



最新小说: 氣府消散,修成絕世戰府 穿到荒年,我的空間能自動補貨 快穿之真假人生路 漫天神佛,我選擇拜自己 穿越古代富裕家團寵 遊戲現實雙麵板,彆人刷怪我看海 全係靈師:廢材四小姐要逆天 四合院:悟性逆天,從曲藝開始 酆都城裡安個家 四合院:奮鬥從五十年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