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總指揮,就是新任的鬆山團練總兵官夏成德。
“鬆山團營,下設三營十五個哨,平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戰時則由鬆山團練總兵官統一調度指揮。”
楊振分配了各種留守的任務之後,對著在場的眾將最後說道“十五個哨,餉額共計四千五百人,說多當然不多,可說少,也不算少了。這些人馬,進取或許有所不足,但是防守,當無太大問題。
“況且金複蓋海之地,距離鬆山城看似遙遠,但其實,不過隻有一海之隔罷了,若論兩地真實距離,近便處尚不到二百裡。
“若鬆錦危急,本都督率軍從對岸來援,也不過三兩日罷了。若遇事不能決,可隨時遣人渡海見我。”
楊振說完這些話,目光從一眾奉命留守的將校官弁臉上看過去,見無人有異議,點了點頭,又說道
“雨水節氣已過,天氣正在轉暖,預計再過數日,沿岸海冰就將漸漸消融,到時候,就是本都督過海移防之日。
“諸位奉命留守的要儘快整編隊伍,建成團營,剩下未得奉命留守的,聽從協理營務處指揮,儘快收拾人馬行裝,隨時準備啟程!”
楊振這麼一說,堂上眾將,不管是跪著的,坐著的,站著的,一時皆齊聲領命,轟然說道
“謹遵都督號令!”
眾將接了命令,楊振便叫他們各自回去準備,很快,人都散去,唯有監軍內臣楊朝進仍袖手端坐在楊振一邊的太師椅上,麵色凝重,一動不動。
“兄長,海上通航之後,你是準備與我一同渡海移駐遼南去呢,還是說暫時留駐在鬆山城中?”
今日的議事,雖然不是最後的移防動員,但是該說的話,楊振都說了,該做出的部署,也都部署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是等著天氣變暖,冰情緩解,等著袁進、仇震海、俞亮泰他們率領船隊歸來了。
所以,也到了楊振確認楊朝進態度的時候了。
“不瞞漢卿你說,前番京師來人,除了傳旨之外,也給我捎來了一些消息,言道朝廷似有撤除內臣監軍之議!”
“撤除內臣監軍?竟有此議?”
楊朝進的話叫楊振心中一動。
楊振知道,崇禎皇帝在派不派內臣監軍這個事情上,始終與朝廷上的大臣以及地方上的督撫重臣們有爭執。
在崇禎皇帝做皇帝的十七年時間裡,一會兒派,一會兒撤,翻來覆去、反反複複折騰了好幾回。
難道這一次,讓自己趕上了?
如今的楊振,已經不同於以往了。
他已經不需要再有個監軍內臣來幫助自己取得崇禎皇帝的信任了。
同時,他也不需要有個監軍內臣來幫自己規避高起潛這個薊遼總監軍的坑爹玩意兒了。
所以,此時的他,跟朝廷各路兵馬、天下各地督撫的想法,基本上是一樣的,並不想身邊有個太監當監軍內臣或者監視中官來掣肘自己。
眼前的這個楊朝進,雖然與自己的關係也可以,到任之後,曾與自己約法三章,並不怎麼乾預軍事指揮,並不怎麼乾預鬆山各部官軍的人事任免,算是監軍內臣中很好的一個了,但是,對楊振來說,他還是不希望看到一個監軍內臣跟在自己的身邊。
比如這一次,他主動開口詢問楊朝進的意見,其實心裡是有傾向的。
他希望楊朝進繼續留在鬆山城裡,而不是跟著他去遼南,去旅順口。
但是這個話,他又不能明說,隻能旁敲側擊的詢問,然後隨機應變進行勸說,爭取讓他先留在鬆山。
對楊振來說,在對待祖大壽、對待滿韃子的問題上麵,這個楊朝進比起眼下鬆山留守諸將,反而更值得自己信任。
讓楊朝進留在鬆山城裡,不僅能減少一個監視自己的人,而且能增加一個監視鬆山諸將的人。
但是,讓楊振沒有想到的是,朝廷上麵居然興起了裁撤各路監軍內臣的朝議,心裡麵一時喜憂參半。
卻說楊朝進聽了楊振的驚訝反問,先是歎了口氣,然後說道“天子受製於朝議,已久矣。眼下朝議紛紛,眾口一詞,皆言內臣監軍害事,所以,裁撤監軍內臣一事,恐怕已成定局矣。”
“那,不如兄長暫且留在鬆山城內,以觀形勢,再定行止。先前天子旨意,催促小弟率軍東渡甚急,弟恐不能在鬆山久留了!”
“也隻好如此。漢卿能以朝廷大局為重,咱家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先遣軍移防大事要緊,至於咱家個人的去留,一切候旨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