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的話,就如同在原本平靜無波的池塘裡,扔下了一塊巨石一樣,瞬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都督要打和寧國了?”
“那麼,清虜那邊呢?”
一時間,在場諸將之眾,有的喜悅,有的疑惑,有的愕然。
而楊振,則饒有興致地觀察著諸將的神色和反應。
其實,早在楊振率軍北上不久,就召集麾下將領們討論過這次北伐的戰略問題,其中也討論到了和寧國的未來問題。
當時,楊振的主張是先收拾清虜,收拾完清虜以後,趁回軍之際,在沈器遠平壌兵馬的配合下,一舉拿下和寧國。
當然,當時也有另一種意見,也就是張臣的意見,先拿下和寧國,斷掉清虜的一個左膀右臂,斷掉清虜的一個重要糧餉來源,然後放心進攻清虜。
但是,楊振為了避免此舉可能引發的半島混亂,甚至是引發整個大後方的混亂,以至於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所以沒有采取這個建議。
然而現在,楊振不僅拿下了九連城,而且拿下了鳳凰城,同時意外的乾掉了濟爾哈朗本人,甚至也乾掉了清虜的駐朝監國辦事大臣敬謹貝勒尼堪本人,還順帶滅掉了清虜駐朝兵馬中的三千精銳馬甲兵。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出兵南下漢陽城,反而會造成半島的動蕩和混亂。
尤其是,一旦和寧國的小朝廷,比如李倧,一旦見勢不對,反過味兒來,自己主動反正了,搶先一步反清歸明了,那咋辦啊!
到時候,不管是沈器遠,還是楊振,就都沒有了出兵廢掉他的借口了。
這是楊振絕不能允許的。
對他來說,廢掉李倧是必須的。
至於廢掉李倧之後,是另立李氏宗室出身的子弟,還是直接支持沈器遠自立,則要根據具體形勢而定了。
但是,廢黜李倧,同時清除掉李倧的那些鐵杆支持者,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要快。
好在,眼下有著最好的借口,那就是李倧及其鐵杆支持者們,都剃發易服,降事清虜了。
在當前情況下,有了這個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借口,怎麼拿捏他們,都不算過分,而且大概率並不會招致和寧國民間的大規模反抗。
畢竟,在和寧國南方反抗清虜的起義接二連三發生的時候,金海鎮兵馬一旦聯合沈器遠的平壌軍,一起打出“清君側,逐胡虜”的旗幟,應該還是非常合乎民心的。
楊振一邊想著這些,一邊看著眾人,但見諸將雖然神色各異,最終卻無人張口說話,於是笑了笑接著說道
“你們啊,不用擔心我先前的態度。之前我雖然說過,在滅亡清虜之前,我們要保證後方穩定,不能讓和寧國陷入混亂之中,但是如今形勢有所變化,我們的策略也要及時調整。
“而且我們也不是不打清虜了,清虜該打還是要接著打的,隻是清虜漢陽辦事大臣尼堪及其主力覆滅,漢陽城方向兵力空虛,我們不抓住這個時機,一旦等到失去大義名分,就不好插手了!”
這個時候,還是張臣率先反應過來。
“都督的意思是,一旦和寧國小朝廷知道尼堪已經覆滅,而且濟爾哈朗兵敗身死,鳳凰城、九連城,朔州、昌城等地,都被已我們拿下,很快就會背棄清虜,主動投效我們,到時候我們反而不好動手了?”
“沒錯。所以我們出兵的時機非常重要。”
張臣的疑問剛說完,楊振立刻就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這一下子,眾將頓時恍然了。
“原來如此。”
“是啊,伸手不打笑臉人,到時候和寧國主主動來投,都督還真不好下手了!”
“還真是如此,漢陽城那邊真要是聞訊就把辮子給剪了,沈都元帥他們可就坐蠟了,到時候進退兩難,平白失了機會!”
祖克勇、仇震海和李祿,先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祖克勇雖然沒有參與楊振在北伐之初召集的那次會議,但他也是聰明人,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關節。
他也知道,沒了和寧國,所謂的大清國就將失去一個重要的物資補給來源地,而失去了清虜的駐軍,和寧國小朝廷在現在的金海鎮麵前,就是被擺上砧板上的魚肉而已。
唯一的顧慮,是金海鎮需要一個堂堂正正的名義,而這個名義現在正好有,但是時間久了就未必有了。
既然明白了楊振的想法,幾個人自然不會反對,於是紛紛表態支持。
但是,也有仍舊不太放心的。
“這個,都督這個意思,可是要借此機會,把和寧國全部納入版圖,一變而為大明的郡縣嗎?”
出席會議的嚴省三,猶豫再三之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以目前我們金海鎮的實力,都督若是堅持如此做,一力強推之下,想必和寧國上下也無可奈何,隻是,難免後患無窮啊!
“且不說和寧國李氏國祚兩百餘年,一朝化為郡縣,必有不明大勢、對抗天朝的人,就是我大明京師那邊,一旦決定收入版圖,派了大批文官大員前來接收,也會給都督平添無數麻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嚴省三的這些話,顯然也引起了其他幾個總兵官的思考,原本熱烈的場麵一下又冷場了。
人人都看著楊振,想弄明白他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因為這麼做確實風險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