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製約,開疆擴土有瓶頸_斐潛小說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斐潛小說 > 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製約,開疆擴土有瓶頸

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製約,開疆擴土有瓶頸(2 / 2)

更何況這些農學士將來還有可能會被提拔成為地方官吏,輔佐或是主政,完全隻是轉眼農業知識,而沒有任何政治方麵的能力,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於是在稍微了解了一下之後,斐潛並沒有因為他們爭吵而生氣,而是覺得他們不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爭論上……

『即便是不計首級之功,依大漢之律,斬獲敵國之酋王者,可侯也。』斐潛微微笑著說道,『呂奉先西域破敵軍有三,滅國有二。西域之功,毋庸置疑。謊報軍功固然有罪,然明知有功卻不賞,豈非同過乎?』

『不過,這功過之大小,賞罰之多寡,不應是在朝堂之中,坐而論之麼?』斐潛笑嗬嗬的伸手示意了一下養殖場的環境,『何必爭於飛禽之側,論於牛馬之前乎?』

眾人一愣,旋即也是笑了起來。

呂布之前征討西域,收複了西域的權柄,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即便是呂布當下再征大宛,也並不能表示說他之前的功勳就不認賬了,或者乾脆就汙蔑他之前的首級是冒功……

等眾人都緩和下來之後,斐潛又是將主要議題重新拉了回來,說道:『至於戰馬與駑馬之選……倒是一個好議題……你們怎麼看?』

馬種是需要培育的。

在斐潛在長安三輔點亮了對於對於禾苗的種子的研究樹之後,其他牲畜,包括豬牛羊雞鴨等都陸陸續續的展開了品種的研究。

斐潛在北地,有一整塊的適宜各種研究的區域。

沒錯,就是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地處北方邊境,黃河貫穿其間,水草豐茂,形成了農牧皆宜的環境條件,也因此成為中原政權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必爭之地。在這一塊土地上麵,有山有水有平原,有草地有荒漠,更有農耕和遊牧的碰撞。

崔城先上前一步,拱手為禮,便是沉聲說道,『今西域之況,當引河套舊例!漢禦外敵,蓋城,燧,烽,障,亭爾,然障亭雖便於布置,然不可抵禦敵眾是也!若欲禦敵於外,必須有城燧之防!城或千餘,燧或五百,除就食於屯外,另需菜蔬,豆醃等等,亦有器具用度,皆需轉運!此等之事,當為駑馬輸送!駑馬!並非戰馬!』

王勻在一旁聽了,皺眉擺手而道,『非也,非也!西域之所重,當屬戰馬是也!西域之所大,遠甚於河南地也!城燧烽障,禦之不足,何以固之?故當用戰馬,以騎禦統,若有紛亂,須臾即至!駑馬之用,唯有耕運,又是何以至千裡,統萬邦?!驃騎之所利,乃駑馬之故乎?』

『錯了,錯了!如今戰馬已然足用,增之不見其所益,駑馬則不足甚也,彌之可利萬戶……』

『不對,不對……』

兩個人說著說著,又是相互爭執了起來,顯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斐潛當年在占據了平陽之後,對於荒田重新複耕,修複水利設施,這一切的舉動使得斐潛在平陽初期獲得了大量的糧食產出,並且有了相應的積蓄提供給斐潛進行後續的軍事行動。

不過隨著斐潛在平陽的持續經營,農業產出上麵的拋物線就出現了,似乎有一個無形的天花板壓在了農業產量的上端,使得農業畝產達到了一個數值之後就非常難以突破。

這個問題,不僅是斐潛的平陽一地。從整個年代,整個的朝代來看,從西漢一直到了唐代,在達到人口總數大概在五千萬左右的數值之後,總糧食產量就因為撞到了天花板,導致人口總數上不去,形成了雙瓶頸,一直到了南宋之時,才算是在江南的大規模開發之下,打破了五千萬的人口瓶頸。

在船隊還沒有辦法越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大陸,獲取高產出的番薯玉米土豆等產物的時候,斐潛便隻能想著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擴大農業上的收獲了。

河套地區瀕臨漢代邊境,與匈奴的衝突不斷,漢初之時曾經派遣大量兵力駐守,因而需要數額巨大的糧草以維持軍隊生存和保障軍事行動。

按照通常的比例進行計算,如果說斐潛在河套地區布置大概三萬的兵力,一年下來大概需要八十萬石的消耗,還要再給大概五萬萬錢用於兵餉俸祿開支。

如果說斐潛一時間腦殘,聽從某些單細胞動物的蠱惑,盲目的擴大戰爭範圍,增加兵卒數量,那麼帶來的財政和錢糧壓力就會更大。即便是在兵餉俸祿上還可以自己欺騙一下自己,表示什麼左口袋右口袋的把戲,但是糧草這種東西吃下去可就是沒了,要等第二年莊禾才能重新收獲,而在這個期間之內隻要任何時間點上出一點的問題,可能多米諾骨牌倒塌下來的時候砸倒的東西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西漢時期,為了維持龐大的邊軍的這種錢糧需求,便接納了晁錯的進言,『使天下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即從內郡以入粟拜爵的方式籌措糧食並運輸到邊郡。而這種方式不僅是效率低下,而且還會產生出各種弊端,舞弊現象層出不窮,貪官腐吏在運輸過程之中上下其手,滿嘴流油。

因此,在意識到了這個『輸粟』方案弊端之後,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河套地區開始實行屯田,所生產的糧穀可以就地為邊境駐軍解決糧食問題,也為西漢抵抗匈奴提供較為穩固的物質保障。

這成為華夏曆史上最主動、積極且長久的邊疆開發典範。

也就是崔城方才所說的『河套舊例』。

崔城的意思是要保證西域的長治久安,一味的加強武力隻會導致不停的損耗,必須要加強民政方麵的引導,用小型塢堡烽燧等防禦工事,然後再加上屯田和運輸,構建出網絡體係來,才能保證西域的統治。

而王勻的意思就是傳統的觀念,加強兵力機動,也就是更多更好的戰馬,代表了更強大的武力,也就自然可以控製西域了。

隨著斐潛那一張懸掛在驃騎府衙大堂之內的世界地圖越來傳播越廣,許許多多的人在一方麵略有懷疑之外,另外一方麵也在考慮更多更遠的地方,並不被山川林地沙漠戈壁所阻隔。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或許也是當下的一個瓶頸。

漢代是第一個大規模單獨使用騎兵戰術的王朝。秦朝,或是春秋戰國之時,也有騎兵,但是那個時候騎兵基本上是作為大軍的一個部分,與車兵和步卒相互配合使用的,大多數時候隻是用做偏軍,不是主力作戰單位。

華夏隨後的封建王朝,在騎兵使用方麵並沒有得到很大的突破,甚至反而萎縮了,即便是號稱是以騎兵建國的大辮子朝代,也沒有在騎兵戰術上做出多少突破,在明朝已經出現火槍騎兵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自己的弓箭戰法,最後被八國聯軍打得屁股簾子都掉了……

漢代比秦朝擁有更為廣袤的疆域,這些邊疆地區並不可能像是那些愚昧的儒生所言的那樣,隻選擇可以耕作的保留使用,其餘地區便是棄之不理。

有邊疆,必然就有漫長的邊境線,而這些邊境線,在漢代是由長城、烽燧、亭障來進行防禦的。但是不管是什麼防禦工事,都是需要駐紮兵卒的,而這些長城、烽燧、亭障,並不會像是遊戲當中一樣,自動產生糧食和蔬菜提供給駐紮的兵卒食用。

要布置兵卒防禦,意味著就要提供充足的糧食,否則莫說禦敵,饑饉就可以直接擊垮任何強悍的守軍。

漢朝為解決糧食問題,采取了徙民實邊、大興屯田的政策,但是這依舊不夠,並不是所有的長城、烽燧、亭障都能有屯田的條件,也不是所有的地域都能種植莊禾,這就自然需要各種轉運,而轉運糧草所需的便是駑馬和輜重車。

戰鬥需要馬匹,運輸也需要馬匹。

而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要不要展開專項對於駑馬的研究,亦或直接沿用舊有的辦法,隻是研究戰馬,然後將退役的戰馬和不達標的馬匹作為駑馬去使用?

.



最新小说: 我在戀綜裡瘋狂通關恐怖遊戲 主角蘇宇林盼曦無錯版 吳雲肖雪燕李燕然洛瑤 高攀不起蘇宇林盼曦無錯版 修仙:我的金手指會刷新 我在詭界大冒險 綁定天命反派蘇宇林盼曦無錯版 家有Omega初長成 限時占有 隕落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