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坤寧宮。
馬皇後覺得不大對勁。
今日回來之後,自家丈夫和兒子就相當沉默。這沉默還跟以往那種有些不同,是帶著點憋屈的,又有點說不出來的微妙,不像是在輔導班上挨了什麼罵或者受了委屈,倒像是被什麼人給氣著了。
這要是自己家的子孫後代,丈夫肯定一回來就開始跳腳嚷嚷罵人,可他又沒有這樣,隻是悶聲不作氣的……
怪!
太怪了!
左看右看,看了好一陣子,發覺他倆確實是沒有說話的想法之後,馬皇後終於是有點憋不住了。
她試探著開口問:
“今日上課,都講了些什麼?”
結果,往常總跟個炮仗似的一點就著的朱元璋沒吭聲,反倒是向來脾氣溫和的朱標先說話了。
朱標哼笑了一聲:
“講了咱們大明之後的那個清朝。”
馬皇後恍然。
對啊,昨天就聽說要來個什麼交流生,叫個啥清世宗,什麼什麼胤禛的,名字好長一串,雖然早知道明之後的王朝並非漢人王朝,有點類似元朝那時候,但馬皇後還是沒有太多的概念。
剛好提到了,她就來了點興趣:
“怎麼,是今日那個清世宗不對頭?難道又是個昏君?”
昏君就昏君吧,總歸也不是漢人的昏君,隻要不是老朱家的種,丈夫不至於生什麼氣。
但朱標搖了搖頭:
“他不是昏君,反倒是個挺不錯的皇帝,宋慎給他的評價很高,幾乎覺得他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了。”
馬皇後:
“啊???”
儘管宋慎跟她編理由的時候扯淡了點,可這人還是很靠譜的。最近這段日子,先是拿出來了土豆給張唯實際上是毛驤)去種,後來又提醒有關呂氏和朱允炆的事情,著實給提出來了不少建議。
一個真心實意為了大明好的人,又通曉上下兩千年,他能對一個異族皇帝評價高,那這個清世宗肯定是差不到哪裡去的。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這新來的同窗是個好皇帝,丈夫現在又在悶著做什麼?
莫非是因為大明皇帝被這個清世宗給比過去了,他心裡膈應不高興?
也不對啊,自家丈夫自己最清楚了,馬皇後跟朱元璋相識於微末,夫妻之間什麼事不知道?朱元璋這人雖然是個小心眼愛記仇脾氣又暴躁的,但是他有一點好,那就是肯定不會嫉妒彆人,而且從以前到現在都憐惜百姓,也喜歡憐惜百姓的人。
既然對方是個好皇帝,治下百姓日子應該不錯,就沒什麼能詬病的地方。有,那也不會太多。
“重八,你到底咋回事呀?”
見兒子講完一句就不繼續說了,馬皇後心裡著急,卻也隻能晃著丈夫的胳膊問:
“你要是有啥想法就說出來,哪怕是我一個婦道人家不懂的事情,但多一個人替你分擔也好啊。”
“彆悶著,有事就講嘛,這不是還有標兒在嗎?”
朱元璋看了看她,又看看朱標。
果然,後者臉上也滿是譏諷,想來是還沒有從剛才宋慎說的事情裡出來。
他歎了口氣,道:
“標兒,你覺得咱為什麼不說話?”
朱標沒有猶豫多久,便老實回答:
“難道不是因為那乾隆皇帝太荒唐了嗎?”
“說實話,宋先生當時給咱們看那麼多數字,還給看了許許多多史料記載的賬冊,我看著也頭疼,但數額是看清楚了的。”
“雍正是個好皇帝,可惜他在位時間並不長久,隻有十三年,很多事他都沒能做完,就交到了乾隆手裡。乾隆聰明歸聰明,一肚子壞水卻將整個朝政給弄得烏煙瘴氣,甚至還推翻了雍正定下來的那麼多新政。換做我是雍正的話,我今日回去就要把乾隆給砍了。”
朱元璋看著兒子年輕且意氣風發的麵容,無奈地搖了搖頭。
見狀,朱標懵了一瞬,急忙問:
“爹,您不是在考慮這個?”
朱元璋揉了揉額角:
“他們清朝的事情,咱考慮個什麼勁兒啊?又不是咱們老朱家的人,咱怎麼會為了這件事煞費苦心。”
“標兒,咱是在想,雍正與乾隆的事情大家都聽到了,清朝其餘的皇帝暫且不論不提,單就這兩個人而言,能力定然都是不差的,甚至乾隆比雍正還要強,最起碼非常能活。”
“他們不是開國之主,能有這份能力已經相當不錯,比老朱家後頭那些混賬玩意兒都厲害得多。可這樣兩個人經手過,大清江山最後還是敗如山倒,標兒,你覺得是為什麼?”
坤寧宮裡靜悄悄的。
馬皇後沒有說話。她向來知道輕重,儘管心裡也好奇丈夫和兒子今日的遭遇和見聞,更好奇所謂的雍正和乾隆是誰,但顯然,朱元璋現在是要說正事,要問的她大可以等這父子倆聊完了再問,現在就不必插話了。
而朱標也沒有說話。
他愣了很久,才遲疑著回答父親的問題:
“是因為……”
“如宋先生今日所說的那樣,前麵的康熙和雍正花了幾十年時間,好不容易才將一匹烈馬給馴服,乾隆接手之後卻仗著自己的本事將韁繩給解開,任其馳騁,但是他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子孫後代有沒有能力如他一樣。”
“這天下吏治,可怕的不是一時半刻的歪風邪氣,而是一旦任由其野蠻生長,再想去糾正就難上加難。雍正可以糾正前麵康熙朝的貪腐之事,是因為他本就是從九個厲害皇子中脫穎而出的那個,有手腕有能力,兼之他憎惡貪腐、決心整改,才能一掃官場。”
“而這乾隆,他活到了八九十歲,或許到了晚年精力不濟時已經後悔了,可到了那時,他沒有更好的辦法、也沒想法去做這事,於是就將一筆糊塗賬丟給了自己兒子。”
“之後大清再沒能出一個雍正這樣的皇帝,而吏治一爛,貪腐成風,很快就會爛到根,一步錯步步錯……這便是大清最後會亡國的苗頭。”
今天宋慎聊了很多,說到最後已經是在亂噴大清了,他們這幫前朝的人聽著都替胤禛臉紅,被議論的大清皇帝之一,也就是胤禛本人,當時更是一張臉皮都燒紅了,不知該如何辯解,宋慎也沒有讓他辯解的意思。
也托了他的福,胤禛一人遭殃,其餘人卻聽到了與清朝同時期的、所謂歐洲人的事情,聽到了大名鼎鼎的和珅,更聽說了乾隆的一位筆友……簡直是大開眼界。
朱元璋喝了口茶,想說話吧,但又不曉得該怎麼跟兒子講。
他沉默稍許,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