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而且,太祖皇帝就埋在金陵,開國之君埋南邊兒,後繼之君埋北邊兒,這樣大不孝的行為,不罵你罵誰?
當然,眾臣子反對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根兒在南方,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去北平。
去了北方就無法利用官員身份,為家族謀福利,無法圈錢了;
再者,江南氣候宜人,北平乃苦寒之地,時不時還有沙塵暴,鬼才樂意去。
僵持許久,最終朱棣玩不起,打死了兩個罵的凶的言官,草草散朝。
……
禦書房。
李青、道衍,與朱棣相對而坐,太監退下後,朱棣將遷都的想法簡單說了一下。
“中原自古禍患,皆來自北方,獨守江南實乃下下之策,且易滋生腐敗。”朱棣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將京師重地遷至北方,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會死命相守,可保長治久安。”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朕不是聽你倆拍馬屁的。”朱棣道,“朕是讓你們想想辦法,如何擺平群臣。”
兩人對視一眼,皆無言以對,這次是動了群臣的根兒,根本不是簡單用計謀就能行得通,況且,那些人也不是傻子。
沉默良久,道衍開口道,“皇上,不若折個中,遷都長安,亦或天下之中的洛陽。”
朱棣搖頭拒絕“朕不是讓你們折中的,遷都北平,朕勢在必行。”
道衍“……”
見二人不說話,朱棣有些惱了,“你倆平時一肚子壞水兒,這會兒都去哪兒了?”
李青苦笑道“皇上這是個死結,不管用什麼手段,他們都不會同意的,除非……”
“除非什麼?”
“硬遷!”李青道,“以天子之威、帝王之勢,迫使群臣同意。”
道衍微微頷首,“想讓群臣心甘情願的同意遷都,根本不可能,若要遷都,隻能用下策。”
朱棣無奈道“真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二人搖頭。
“行吧!”朱棣歎了口氣,“來人,去傳錦衣指揮使紀綱過來。”
~
錦衣衛全麵出動,在百官家門口整日整日地晃蕩,也不拿人,就那麼乾晃悠,讓群臣心裡發慌。
一連數日後,朱棣再次提出遷都,群臣仍舊激烈反對。
朱棣也不勉強,隻是沒過幾日,就有幾個大官查出重大貪汙受賄罪行,被押上了斷頭台。
又過了幾日,朱棣再次提出遷都,群臣還是反對,但大多數人已經沒那麼激烈了。
朱棣依舊不勉強,又哢嚓了幾個。
如是者三四次,當朱棣再一次提出遷都計劃,群臣不同意,卻也不敢出言反對,個個沉默。
朱棣以‘不說話便是默認’為由,開始令人招募頂級工匠,建造北平城。
遷都北方這一決策,以李青後世的眼光來看,實乃高明之舉。
因為這樣可以把經濟化中心,軍事化中心,分離開來,形成一南一北的政治格局。
以軍事來管控經濟,遠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好的多。
解決了經濟、軍事盤根錯節的局勢,於國家大有益處。
自朱棣之後,北平就一直是華夏的京都所在,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北方的經濟、人口、糧食,都遠不及南方。
而遷都北平後,有了官員、皇室,以及大量軍隊的加入,北方的錢糧根本支撐不起。
想解決這一難題,必須得鑿通、開大運河的口子,以達到供養京師的目的。
因此,通運河的大工程開始了。
這次,比之前治洪用的工匠多了兩倍有餘,足足三十萬,錢糧用度那叫一個高,再加上京師的建設,朝廷花錢已經不能用流水來形容了,簡直就是燒錢。
下西洋是賺了大錢,但以這種花錢速度,也撐不了多久。
於是乎,朱棣命三寶積極準備,為下一次出海做準備。
為了籌措貿易貨物,讓寶船儘快出海,朱棣進一步壓榨富紳,君臣關係幾乎快到了決裂地步。
朱元璋狠,朱棣更狠。
文臣本以為熬走了老朱,春天就來了,結果卻碰上了這麼個貨,死的心都有了。
俗話說,哪裡又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富紳不敢造反,但惡心朱棣還是能做到的。
於是乎,各種惡心朱棣的事情接踵而至。
……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長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