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幾聲輕輕的敲門聲。
“張哥,嫂子,吃飯了!”小雨水的聲音從外麵傳了過來。
張帆趕緊起身開門。
“雨水,你作業也寫沒?”張帆問道。
“早就寫完了!我是先寫了作業,才幫忙婁阿姨的!”小雨水傲嬌的說著。
“小雨水最棒了!”婁曉娥在後麵呢喃著。
幾個人下樓,看到桌子上已經坐滿了人。
今天人有點多,婁家平時吃飯的桌子坐不下這麼多人,再加上婁曉娥懷孕了,也聞不得煙酒的味道。
婁母特意在廚房支了個小桌子,帶著婁曉娥和小雨水,三個人在廚房吃。
張帆看了看,也沒說什麼,這客廳裡這麼多老爺們,抽煙喝酒的,分開吃也好。
張帆沒有辦法,隻能勉強的陪著老丈人和這些老夥計喝了一些。
“爸,怎麼研究的這麼快?”席間,張帆問道。
一項科技的改革都要經過無數的實驗,張帆的圖紙雖然詳儘,但是張帆也沒想到,幾個月就弄出來了。
“那你也不看看是誰在弄!就我們這群老家夥,彆看年紀大,這能力可是杠杠的!”婁父開心的說著。
聽到婁父說話的意思,並不想說其他,張帆也就笑笑,把這個話題含糊了過去。
開始挨個的敬酒。
“小張,跟我去趟書房!”吃過飯,大家都散去了。
婁父雖然喝了些酒,不過還好,畢竟是困難年代,就算高興,大家還都是很克製。
“恭喜爸!這次成功了,又立一功!恭喜恭喜!”剛進書房,張帆趕緊先給老丈人拍了個馬屁。
哈哈哈,婁父笑了一陣。
“這次最大的功勞就是你,那份圖紙很是詳細,我們研究了一下,實驗了幾次,終於算是成功了。後麵,我們再加加油,再過幾個月,應該就可以造出拖拉機了。這東西如果能夠量產,那明年的春耕肯定沒有問題了。”婁父喋喋不休的暢想著。
張帆雖然對這些東西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就那拖拉機的耕地能力,張帆還是知道的,不說種地翻地,就算用來開荒,都是個寶貝。
有了這個東西,這生產力提升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說了一會,婁父話風一轉,有些哀傷的說道“可惜啊,這東西如果能早點弄出來,今年的收成應該也能不錯,就不用這忍饑挨餓的。”
彆的不說,自己這個嶽父還很是憐貧惜弱的。婁家雖然不差一口吃喝,可是現在外麵,有些人家已經好久沒有見過白麵了。
“爹,咱們能做的也就隻有這麼多了。這該下雨的時候不下,不是大旱,就是大澇的,也不是咱們能夠控製的。”張帆寬慰了一下婁父。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還是咱們做工業的人不行啊。要是能夠打出深水井,咱們也不用看天吃飯了。”婁父慨歎的說道。
這會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想要打出深水井,還是十分困難的,這並不是單單的工業設計事情,還有鋼鐵冶煉,地質勘探,等等各方麵的配合。
這需要的是一個全體係的培養了。
張帆也暗暗點頭。
翁婿兩人又聊了一會,張帆才脫身回房。
“爸找你聊啥啊?這麼神秘,還單獨聊天。”張帆一進屋,就看到媳婦還在坐在書桌旁,看著那些報紙。
“這不是咱爸的設計出成果了麼,我肯定要恭喜恭喜。娥子,彆看了,這麼晚了,看多了,對眼睛不好。你也不能太累了,早點休息吧。”張帆走上前,拍了拍媳婦的肩膀。
“嗯,知道了!”張帆的嗬護,婁曉娥很是受用。
“看了這麼久了,有什麼發現沒有?”張帆問道。
“如果單詞從文章上麵來看,這個王文應該是他本人,一些形容方式,語言習慣都是一樣的。”婁曉娥慢慢從凳子上站起來,扶著肚子走向床邊。
“娥子,你說有沒有可能,會有人模仿彆人的習慣來寫文章。”張帆問道。
他也是忽然想到的這個可能,貌似這個年代還是有一些手藝人,可以以假亂真的模仿彆人的字跡,有時候就連本人也要仔細觀察才能分辨出來。
“寫文章這個事情,無論是誰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在模仿,就跟說話一樣,人最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是跟家長,跟周圍的人學習的。寫作也是一樣的,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模仿著寫,模仿書本,模仿報刊雜誌什麼的。但是,想要寫出名,想要成為一個專職的作者,都是經過多年的沉澱,不斷調證之後的,形成了很強的個人風格。”婁曉娥走到床邊,慢慢的給張帆解釋著。
“也正是因為這個多年的訓練,所以,一個人形成風格之後,也很難改變了。這是彆人很難學到的,就算能夠學個模樣,也學不到裡麵的精髓。因為這種習慣,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在這個人的文章之中。”婁曉娥繼續說著。
張帆點點頭,意思也很簡單,就像那些製作仿品一樣,即使再像,也是能被人辨認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正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就算是模仿著彆人的寫作習慣,也寫不出來彆人的精髓。
“那你的意思是這個王文還是他本人,沒有問題?”張帆問道。
“單從文章上來看,應該是本人了,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婁曉娥隨便的說著。
“你說有沒有可能,是彆人拿著他以前寫的文章,之後在港島那邊發表的?”張帆問道。
張帆的腦袋飛快的盤算著各種可能,可以說他在問媳婦,也可以說他是在問自己,不斷的提出可能,不斷的排除各種可能,留到最後的,就可能是真相了。
婁曉娥想了一下,說道“這個也不太可能,這個王文的後期文章,就是到了港島後發表的文章裡麵,有一些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想象和評論,還是緊跟時事的,並不是以前的文章。”
聽著婁曉娥的話,張帆點點頭,這麼看,這個王文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53年之後,就從四九城離開,到了港島,也算是重操舊業,繼續寫作,不過,這些就跟張帆現在要查的案子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個王文沒有問題了,那就剩下一個林曉了。
張帆為什麼這麼努力的在查詢這條線,就是因為張帆對這個頂替葉秋之人的假設。
張帆認為,這個人既然要頂替一個作家,那麼這個人在文字上一定是有一些功夫的,甚至很可能本身也是個小作家,雖然沒有葉秋出名,但也應該發表過一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