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理督導師和人格分析_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 第17章 心理督導師和人格分析

第17章 心理督導師和人格分析(1 / 2)

蕭雅詮老師時不時的教導傑卡布對心理學的認知和實踐。

蕭老師告訴傑卡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就是一場心理戰,如果你能夠準確地識彆對方的性格和行為模式,那麼你就能夠更好地應對他們,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誤解。”

接著,蕭雅詮老師還拿出了一些案例,譬如李涵芸,穆裡亞納,南亞次大陸的那個女孩等等。這些女孩,也或者其他人,他們的人格特征怎麼分析,怎麼判斷,怎麼應對。那麼,以後對於這樣不同人格特征的人,需要怎麼去悄然第觀察,怎麼去滿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然後如何調節她的心理情緒問題。

給傑卡布講解如何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表情神態等方麵來判斷他的性格特點。比如,一個人說話總是語速很快、語氣激動,可能說明他比較急躁或者容易衝動;而一個人總是麵帶微笑、語氣溫和,則可能說明他比較友善和隨和。

除此之外,蕭雅詮老師還教給傑卡布一些關於人格分析的方法。例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來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興趣愛好、人生目標等信息,從而對其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但是更好地方法,是內心的冥想覺察。無聲無息,但是可以用心眼看到一切!!

在整個過程中,傑卡布聽得十分入神,就像是兒子在聽媽媽講故事一樣,總是不斷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蕭雅詮老師則耐心地解答著每一個問題,並給予了很多實用的建議和指導。

蕭雅詮老師點評很多傑卡布熟悉的人,他們的人格可能的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

傑卡布非常聰明,在日後的進一步的學習應用中,他將這些心理學知識,轉化成他駕馭人領導人指揮人的智慧!經過不斷地指導,傑卡布對於如何識彆人以及進行人格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他非常肯定非常清楚地相信,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些知識將會對他的人生軌跡,產生很大的幫助和影響。

以下是蕭雅詮老師以李涵芸同學為模特,進行人格心理分析的過程。(李涵芸具有自戀型人格特征和討好型人格特征的複合。在自滿得意時候,早戀。在失敗時自哀自怨。在人群麵前,冷漠高傲。在難得的朋友麵前,還出現討好型特征。過分的依戀討好母親,使得她反而會安慰母親。但是內心又感覺母親並非真正的愛自己。)

所以李涵芸存在著自戀型人格和討好型人格的雙重衝突。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pernalitydirder),是一種常被誤解的複雜人格障礙,基本特征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自相矛盾的是,在這種自大之下,自戀者往往長期體驗著一種脆弱的低自尊,隻是由於自戀者的自大總是無處不在,使我們更傾向於將其非人化看待。

在實際中,他們稍不如意,就又體會到自我無價值感。他們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擁有權力、聰明和美貌,遇到比他們更成功的人就產生強烈嫉妒心。他們的自尊很脆弱,過分關心彆人的評價,要求彆人持續的注意和讚美;對批評則感到內心的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無動於衷的反應來掩飾。他們不能理解彆人的細微感情,缺乏將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際關係常出現問題。這種人常有特權感,期望自己能夠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誼多是從利益出發的。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際關係;他們的抑鬱情緒、人際困難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影響工作。但另一方麵,他們對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們獲得較高的工作成就。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彆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強的嫉妒心。

10.親密關係困難,(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等)。

隻要出現其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自戀型人格。

關於自戀性人格障礙的成因,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解釋是這樣的患者無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體上,該力量滯留在內部,便形成了自戀。現代客體關係理論認為,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特點是“以自我為客體”,通俗地說,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經曆中體驗過人際關係上的創傷,如與父母長期分離、父母關係不和或者父母對其態度過於粗暴或過於溺愛等等。有這樣一些經曆,使得患者覺得自己愛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應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科胡特看來,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嬰兒時期,按照客體關係理論家馬勒等的研究,這一障礙大約形成於一歲半到三歲之間。科胡特認為,每一個個體在其嬰兒期都是有自體自大、誇大傾向的,例如嬰兒稍稍不得到滿足就會大哭等等,在嬰兒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當這一上帝由於被養育者(自體客體)所滿足時,則獲得快樂。如果不滿足,則因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無法實現而暴怒。

這一不被滿足的情況其實是在嬰兒養育中經常偶然發生的,但如果養育嬰兒者是長期的如此對待嬰兒的,也就是說嬰兒是長期無法得到誇大的自體自戀滿足的。不能與內部期待配對成功,則嬰兒將失望於外在,大腦則據實際情況放棄這一正常的養育被養育的循環回路構成,而以自體幻想性循環回路來替代補償這一自戀之需要。這樣的幻想往往是阻礙了自體了解正常自戀的現實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範圍而形成自己獨有和過分的自戀,於是就會有以上自戀性人格障礙的類似誇大性格的表現。

同時養育者如果是情緒經常有問題的,則早期也同時會把自己的自戀失敗的暴怒反映出來,而在與嬰兒的互動中之間內化到嬰兒的心理信息處理係統中,成為嬰兒今後無意識判斷人際關係的某些基礎感情。所以在英國客體關係學家溫尼科特著名的錄像實驗中,一個快樂的嬰兒由於和一位表現抑鬱的母親一直在一起一個多小時,這嬰兒的臉也變得和母親一樣抑鬱了。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觀點轉變的內化作用。長期如此,則對於嬰兒成人時候的人際感情能力直接產生影響。這也就是影響了嬰兒今後發展中的內部期待的基礎。

自戀性人格多形成於成年的早期,在臨床上符合下列五條就可診斷為自戀性人格。

1.對自身有無所不能的感覺。他們作了一點成績後總認為自己的就是最優秀的。

2.他們沉迷在無窮的成功、權力、才氣、美麗的愛情幻想中。

3.他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認為自己有高貴的血統,他們認為自己的這些獨一無二的“能力”隻有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4.對讚美成癮,聽不進去反麵的話。

5.有特權者的感覺。他們無緣故地期待著他人對自己應該有特殊的照顧。他們不顧他人的利益,隻顧“隻要我快樂”,是人際關係的冒險者。他們認為“任何人都得圍著我轉”,在人群裡稍有一些“冷落”就會敵視他人。

6.缺乏共情的能力。這似乎是幾乎所有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共性。他們看起來有些時候挺理解人,但他們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平等的互動關係。他們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實際的表現就是“對彆人是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對自己是自由主義”。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8.表現一種高傲自大的行為或態度。

自戀型人格在許多方麵與癔症型人格的表現相似,如情感戲劇化,有時還喜歡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熱情,而自戀型人格的人性格內向、冷漠。

想要改變,首先要解除自我中心觀

自戀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為自我中心的階段是嬰兒時期。由此可見,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實際上退化到了嬰兒期。朱迪斯·維爾斯特在他的《必要的喪失》一書中說到“一個迷戀於搖籃的人不願喪失童年,也就不能適應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療自戀型人格,必須了解那些嬰兒化的行為。你可把自己認為討人厭嫌的人格特征和彆人對你的批評羅列下來,看看有多少嬰兒期的成份。例如

1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為。

2喜歡指使彆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最新小说: 陛下,駙馬造反了! 滿級小師妹今天也想裝柔弱 僵屍:茅山修仙,擺爛就變強 重生成路人甲後,假千金隻想擺爛 超級神醫在都市 肆意情迷 狐仙大人請上轎 昆侖客棧 狐妖:夫人容容,開局扮演李淳罡 亮劍:從小兵到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