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個事情就拜托莫離支了,你趕緊啟程去跟幽州與裴璟和談,他想要的條件都可以答應,隻要他儘快的把軍隊撤回國內。”
莫離支淵太祚聽到這個話,也是感到一陣煩躁。
高句麗王答應的沒有那麼爽快,他可能還放心一點。
可是現在高句麗王說話那麼大的口氣,他心裡反倒更加不安了。
因為按照這高句麗王的尿性,他答應的那麼爽快的事情,顯然就是準備反口啊!
莫離支淵太祚明白,高句麗王肯定又是準備玩之前的那一套。
也就是說高句麗王準備,嘴上什麼都可以答應,但是到頭來,讓他去做的時候,他就什麼都不肯做了。
莫離支淵太祚非常清楚,那裴璟可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他們今天如果給裴璟承諾了什麼東西,最後他們做不到的話,那麼他們迎來的,將是裴璟的大軍再一次降臨到高句麗的國內。
莫離支淵太祚感覺到有些事情,還是先跟高句麗王談好才是。
彆到時候他辛辛苦苦談回來了之後,在高句麗王再一次進行之前的那些騷操作,搞得他兩麵不是人。
莫離支淵太祚自己家族的實力,讓他跟高句麗王說話,倒也不用那麼畏畏縮縮的。
他直接說道“大王,這一次我可以跟裴璟再去談,但是裴璟如果再提出什麼樣的條件,我們但凡是答應了,恐怕就要真的去做了。”
“否則的話,後果可能不會太好看。”
高句麗王聽到這個話,臉上的神色又是變換了幾下。
他自然明白莫離支淵太祚說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還真的讓這莫離支淵太祚猜對了,他根本就沒有打算兌現他的承諾。
可是如今莫離支淵太祚的話,卻讓他明白,之前的那些招數,已經不頂用了。
他們現在國內的環境,已經越來越差,他們的高句麗軍隊,也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
如果之後他再敢跟裴璟說話不算數,那對方的大軍再一次來到高句麗國內的時候,恐怕他們國內的亂民,就真的能夠把他高句麗王給生吞了。
高句麗王也是歎了口氣,臉上終於擺上了認真的神色,說道“莫離支但凡談回來的條件,本王照做就是了,絕對不會讓你為難。”
莫離支淵太祚聽到這個話,又是氣不打一處來。
什麼叫做不會讓他為難?
他以為自己再去找裴璟談判,受儘裴璟的屈辱,是為了誰?
還不是為了高句麗,還不是為了他這個高句麗王?
可莫離支淵太祚能有高句麗王這樣的一句承諾,已經感覺到很滿意了。
他也不能再接著過分逼迫這高句麗王。
“這樣,那臣就出發,再找這秦王裴璟談一次就是了,相信我這一次過去的話,肯定能有一些收獲。”
“可是大王也千萬不要放鬆,接下來大王還是儘量多籌集一些兵吧,增強王城的守衛才是。”
高歎了口氣,莫離支淵太祚說的話,他們是聽得懂的。
“莫離支,你就放心的去吧,我會儘最大的可能,調集更多的軍隊到王城來。”
“也儘量籌集更多的新兵,儘快的訓練他們,就算這些新兵,不能跟幽軍作戰,至少也派他們去彈壓地方,不會讓那些亂民軍亂來的。”
莫離支淵太祚聽到這些話,心裡也稍稍安慰了一點,如今的情況十分緊急,他也不好再拖延下去。
他回家稍微收拾了一下,第二天一大清早,便率領著數千軍隊,往北邊進發。
這一路之上,如果不是莫離支淵太祚有這兩三千的兵馬保護著他們,還真的未必能夠活著去見裴璟。
其實他們還是一次都沒有過遇到過幽軍軍,主要是高句麗國內的亂民軍規模也太大了,實力也相當不弱。
莫離支淵太祚的探子們,就多次發現了這些高句麗國內亂民軍的探子。
可是對方看到莫離支淵太祚他們人數眾多,身上都還穿著盔甲,知道這是一塊硬骨頭,最後也沒有能夠來砍他們。
莫離支淵太祚的馬車一路往北邊直駛,在經過數天之後,他們終於趕到了幽州軍的活動區域。
可是當他進入幽州軍的活動區域,看到這些殘破的城池,還有各地的村落之後,都快要哭出聲來。
這實在是太慘了呀,所有被幽州擊破的城池,所有的糧草都被收刮了。
所有的村落最後一顆糧,也都被薛萬均麾下的幽州軍騎兵收刮乾淨。
野外所有能吃的通通燒掉,連剛剛養成的麥苗,他們幽州軍都沒有放過。
野外連條野狗都看不到,按理說那麼慘的景象,應該有很多的野狗到處出沒才是。
可是薛萬均率領的幽州軍騎兵實在是窮瘋了,見到野狗都不放過。
可是更慘的是,幽州軍騎兵雖然收繳了所有的糧食,但他們仿佛對高句麗的人口,沒有任何的興趣。
這顯然是有點不太符合常規的,按理說他們應該不但要擄走所有的糧食,還要帶著大量的青壯年才是。
這個時代,青壯年那也是了不得的資源了,實在不能帶回去當百姓,拖回去當礦工當苦力那也是極好的。
可他們把所有的人口都留了下來。
莫離支淵太祚明白對方這是故意的,這就是他們想要降服高句麗的一個手段。
他們把所有的糧食都給拿走了,但是他們把百姓留下來,那麼百姓會去做什麼呢?
他們為了活下來,除了易子而食之外,他們還會重新組成亂軍。
又或者他們直接投奔本來就已經很強大的流民軍,跟高句麗朝廷作對。
這就會更加消耗他們高句麗的最後一分實力。
這個地方離鴨綠水還有一段距離,可是這個地方就已經發現了幽州軍騎兵的蹤跡。
可想而知,幽州軍騎兵已經把他們的活動範圍,拓展到了鴨綠以西的很長一段區域。
莫離支淵太祚明白,這個事情已經十分緊急了。
如果再任由他們繼續往南邊拓展的話,高句麗所麵對的困境,肯定更大。
這就是必然的事情。
同時這兩三千的高句麗軍隊一直往南邊走,目的十分明確,也很快引起了一些幽州軍騎兵探子的注意。
他們很快就把這個消息,稟報到了薛萬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