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所到帝國!
“大人,還挺熱鬨。”
趙先指著人頭攢動的渡口發出感慨。
太陽還未升起,鎮江已經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原本在義州抄家所德古玩字畫、瓷器綢緞被趙安賣了個精光。
呂建自平安道為趙安籌措到近兩萬石糧食,如今儘數堆放在鴨綠江對岸。
安奠軍民推著大車、小車擠滿了渡口。
“船來了!船來了!”
有人興奮地喊道。
“吳老二,你們幾個跟我上船。”
戶房管事李滔帶著幾個男人上了船。
一袋袋糧食卸下。
幾人的兩輛獨輪車很快裝滿。
吳老二用麻繩結結實實地綁上兩圈,拍拍手。
“咱們走。”
說話間,係在兩端把手上的一根麻繩已經被他擔在肩上。
兩人上前替他扶著車,下船的第一車糧就這麼運向了安奠。
“這兩個月一直會有糧食送來,你尋個日子領人去新集再建一座糧倉,三大倉一同儲量。”
趙安下達了命令。
朝鮮參在關內很吃得開,趙安特地書信一封托在登州擔任參將的喬一琦替自己處理掉這批人參。
“諾。”
……
“歇會兒、歇會兒。”
推著獨輪車走了約莫六、七裡路,吳老二忽然感覺右腰傳來陣陣酸痛。
“二哥,要不我來。”
“不礙事,歇會就成。”
平日裡時常自稱比牛還壯的吳老二哪裡肯就這樣丟了麵子。
“哎……”
吳老二扶著腰緩緩坐在田壟上,任由溫暖的陽光灑在背上。
看著田裡茁壯成長的青苗,他忍不住伸手細細撫摸。
“這塊田裡的苗都是東城孔老漢親手插的,連他兒子都不許碰,他瞧見一準又要罵你用這糙手弄傷他家青苗。”
有同伴好意提醒道。
不太美好的回憶浮現,吳老二連忙縮回手。
這孔老漢頗為古怪,平日裡並不怎麼和街坊鄰居說話。
一有空閒就獨自一個人躺在田壟上,人們時常見他對著田裡的苗苗傻樂。鄰居見他年紀大,主動提出幫他分擔些農活都被他擋了回去,就連自個兒子想要幫忙他也不許。
不過這老頭種出來的米卻是令人讚歎不已。他田裡出的米,蒸熟以後,香味濃鬱,口感極好。
有人開玩笑說地裡種的才是孔老漢的親兒子。
但包括吳老二在內的所有人對這怪老頭兒心懷敬意。
原因無他,這老漢知恩圖報!
三年前,身形枯瘦的老頭帶著同樣骨瘦嶙峋的小兒子倒在安奠堡前。
恰巧自家將軍在城上巡視,自家將軍當時已經是百戶老爺,卻不顧二人身上的臟臭,親自給兩人各自喂了碗米湯。
而老漢得了幾塊田之後,每年除了稅糧,還雷打不動的從田裡挑出顆粒最為飽滿的五鬥米送給自家將軍。
每年秋收以後,他總會樂嗬嗬地扛上兩袋米,站在衙門外等侯將軍。
這也是即便吳老二自己挨罵,也還賠著笑臉的緣故。
“來了!來了!”
同伴看向遠處,口中發出驚呼。
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三人眼中。
怪老頭正拿著那根破木棍殺氣騰騰朝幾人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