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建製以後,中樞空缺的官位太多了。
所以呂布有心讓馬騰跟自己一起回轉荊南,直接在王府之中任職。
至於長安和關中一線,就以張遼為長安留守,徐庶為京兆尹。
而馬超、魏延二將,先留在長安城中一起聽調。
建安十年,八月十八,許都。
經過連續大半年征戰之後,曹操終於率領曹軍主力班師回朝。
為了儘可能應對呂布稱王之舉,曹操回京之後沒多久,就在朝會之上建議罷免三公,重新設立丞相一職。
曹操的理由是,朝廷之所以不能迅速掃滅四方諸侯,一是因為兵力有限,很難一次性麵對許多叛賊一起用兵。
至於其二,就是因為朝廷自身權力太過分散,若逢戰時很難統一調度。
為了方便朝廷治政更加順暢,所以就需要罷免三公和許多閒職,然後以丞相統領百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對於曹操這個建議,隻要不是個瞎子就能看出來他想要大權獨攬。
可許都朝廷幾乎是曹操自己一手撐起來的,皇帝東歸之時,朝廷大臣根本就沒剩下多少。
從建安元年到如今,朝廷內外許多重要職務,幾乎全都被曹操心腹所占據,其餘人等如何反抗?
所以當曹操提出這個建議之後,皇帝劉協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隻是讓朝廷群臣再仔細討論一番!
劉協這個態度,立馬就讓朝廷形勢變得雲譎波詭起來。
能夠混到京官身份的,哪有什麼二傻子?
大家心裡明白,這是皇帝不滿意曹操掌權太過,所以這才讓大家討論一番,看看有沒有朝臣站出來進行反對!
如果有人反對,皇帝正好順勢而為,想辦法否決曹操這個提議。
可若是無人敢於對抗曹操,罷三公之權,儘歸於丞相這件事,自然就要順著曹操的意思去辦了!
司徒趙溫府中,此時正有三人落座。
除了趙溫之外,還有太中大夫孔融,和太常楊彪二人。
趙溫字子柔,蜀郡人士,他出仕朝廷極早。
當年漢桓帝當政之時,就已經出任巴郡太守一職。
後來從地方太守轉為京官,在涼州軍團動亂之時,一直不離不棄跟隨在天子身邊。
建安元年,曹操迎駕於許都,以趙溫領司徒之職。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至聖先師孔子之後。
早年間曾經出任北海相,兼領青州刺史等職位。
建安年間,袁譚帶兵攻青州,孔融不能擋。
正好朝廷方麵征召他入京為官,最開始為將作大匠,後來遷少府,現如今出任太中大夫一職。
楊彪字文先,弘農郡人士,弘農楊氏當代家主。
作為當世知名的重臣,楊彪在朝廷之中早就做到太尉這等高官了。
建安元年,天子劉協從洛陽遷都許縣。
因為楊彪本人名望太重,再加上他忠於漢室的緣故讓曹操有些忌憚。
所以曹操就誣陷楊彪和反賊袁術是親戚,想要將他下獄處死!
幸得孔融等人全力相救,所以楊彪才免去一死。
可縱然如此,曹操還是罷免了他的太尉身份,現如今受領九卿之首的太常一職。
現如今朝廷三公之位,趙溫為司徒,曹操自領司空,大司馬一職空缺。
如果曹操罷免三公,自領丞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