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男孩們,則是另一番景象,他們手持便攜式錄音機,隨著節奏強烈的迪斯科音樂在綠地上翩翩起舞,每一個動作都張揚著青春的活力和對未來的憧憬。
當蘇豔紅的目光緩緩滑過雜誌頁麵,直至末尾,一個醒目的標題猛然跳入視線“經濟蕭條期的寒潮即將侵襲,企事業單位裁員風潮湧動,未來路在何方?”
那幾個宋體字,如鮮血般刺目,仿佛直接刻印在心頭,不容忽視。
她一字一句地細細品讀,心中漸漸泛起漣漪,開始隱約覺察到國家正處在一場深刻變革的前夕,無數國有企業或許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或是重組重生,或是被迫轉型私營,以適應時代的洪流。
城市的各個角落,單位和企業紛紛效仿國外模式,開始了一場“瘦身”運動。
畢竟,在這個追求高效的時代,哪個企業不希望團隊精乾,效率至上呢?科技進步的步伐這樣迅猛,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推動著生產力不斷向前狂奔。
昔日工廠裡,手工勞動是生產鏈上的重要一環,如今卻被那些外表冷硬、內藏高科技的數控機床悄然取代。
這些“外國鐵疙瘩”,無需食物與休息,隻要接入電流,便能不知疲倦地運轉,工作效率遠遠超過十幾個熟練工人。
媒體曾這樣描述它們“這些機器不食人間煙火,一旦啟動,就如同工業界的魔術師,讓工廠的產能翻倍增長。”
這聽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令人難以置信。
儘管外界對此議論紛紛,但蘇豔紅在仔細研讀了報道之後,深知其中數據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出自一名叫做“何俊彥”的記者實地采訪所得。
他的筆下,凝聚了無數工人的現狀與未來,以及社會變遷的縮影。
讀罷報道,蘇豔紅的心開始為秦沐楓的未來憂慮起來。
秦沐楓所在的鋼鐵廠,萬一也被這股改革之風卷入,甚至難逃倒閉的命運,那他以及那一百五十名工友的生計該如何維係?
正當她的思緒在這片迷霧中穿梭,房間內傳來一聲低吟,床上躺著的病人打斷了她的冥想。
蘇豔紅連忙湊近,動作輕柔如同春風拂麵。
“大姐,您感覺怎麼樣了?”
那位臉色蒼白的婦女緊鎖眉頭,目光中帶著幾分迷茫,凝視了蘇豔紅一會兒,才勉強擠出一句話“這是哪裡……我在哪兒?”
聲音細若遊絲。
“這裡是醫院,您中了蛇毒,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經過處理,您可以放心。”
蘇豔紅的聲音溫柔得如同春日裡的一縷暖陽,婦女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感激,微微點了點頭。
“姑娘,你真是個大好人,上次也是你幫我,沒想到這麼巧又遇見了。”
“是其他人發現了您,然後送到了這裡,張大夫和李大夫負責治療的。我今天正好來做產檢,碰巧遇見了您,反正我也沒什麼事,就搭把手幫幫忙。”
蘇豔紅微笑著解釋,語氣中透露著幾分淡然。
“真是個難得的好心人,太感謝了!能不能告訴我您的名字?”
婦女的眼神裡滿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