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啟的商業三步走_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啟的商業三步走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啟的商業三步走(1 / 2)

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正如劉伯溫所預料的那樣。

召朱啟回應天的聖旨,在洪武十年的七月正是抵達了遼陽。

朱啟六月初拿下遼陽,七月中就來了聖旨,不得不說應天府那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主要是戰略目標已經達成,接下來就是長期固守,沿著遼河修建城池防禦等等。

這些工程方麵的事情,自然不需要朱啟親自在那邊監督的。

而朱元璋也采納了朱啟的建議,讓藍玉全權接管遼地的防務。

隻是劉伯溫還是覺得這聖旨來的有點太快了。

他找到朱啟說了起來

“會不會是有人背後參了殿下一本,說殿下結交外臣?按老夫預計,本來應該年末才會召殿下回京才是。”

朱啟一聽劉伯溫這話,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就算是有人參我結交外臣,甚至圖謀不軌,先不說父皇不會相信,我的皇兄太子殿下,也斷然不會相信的。”

劉伯溫並沒有因為朱啟的話,就鬆懈下來,還是說了一句

“總之老夫覺得,此番回京,恐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朱啟隻是笑了笑,覺得劉伯溫有些太過小心翼翼了一些。

既然聖旨已經到了,朱啟也就沒有繼續在遼陽逗留的打算。

畢竟在應天,還有他的大老婆和兒子呢。

這遼陽又是兵荒馬亂的地方,雖說以後是自己的封地,但能晚一點過來自然也是極好的。

朱啟收拾好了東西,便帶著一些親信隨從們,以及朱棣,徐增壽這些跟著來的這些勳貴二代們,踏上了返回應天府的路。

朱啟要返回應天府,雖然已經儘量的輕裝簡行,但提前準備一兩日定然是少不了的。

這民間都對遼王殿下那是議論紛紛,自然也能夠聽到遼王殿下要回去的風聲。

這一天一大早,朱啟正想著偷偷摸摸的離開呢,但剛出府衙,就發現外麵不少的百姓,都自發的聚集了過來。

那些百姓們一個個的眼神真摯的看著朱啟,還有人喊道

“殿下是個好王爺,一定要回來啊!”

“殿下早點來就藩啊,我們會等著殿下的。”

百姓們一邊喊著,一邊還有人衝著朱啟直揮手。

大家都是戀戀不舍的模樣。

那能舍得嗎?

遼王殿下跟彆的當官的那都不一樣啊,一來也不說清算什麼的。

二話不說就開倉放糧,除此之外,原先那些元朝當官的弊政,也是一掃而空。

原先那哪叫父母官啊,那根本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啊!

你家要是有錢有權的還好說,若是普通尋常人家,當官的不來找你麻煩就算不錯了。

若是攤上個什麼官司,也甭管誰對誰錯,進了官署那不得這裡交點錢,那裡交點錢的,不扒你兩層皮,那都不叫完的。

這也就罷了,老百姓大不了不報官了,就把這官署衙門,當成隻會收稅的部門也就算了。

關鍵是這些官老爺們,他們會沒事找事啊。

各種借著打仗為名目的收稅也就算了,更過分的是,這些官差們有事沒事就上街溜達溜達。

吃拿不給錢都是小事,心情好了給你加個稅,就問你給不給吧。

更彆提土地兼並,欺壓良民等等這些事情了。

總之啊,遼陽城的百姓們,長了這麼大,就沒見到想遼王殿下如此之好的王爺啊。

大街小巷都貼著告示,宣傳呢,嚴禁騷擾百姓,還審判沉積舊案,主動調節鄰裡之間的矛盾。

這官府可算是有點官府的模樣了。

一句話,那全靠同行襯托。

老百姓們對於朱啟那自然是十分的愛戴,坐在馬車上的朱啟,看了看這前前後後過來的百姓們,也是心中感慨萬千。

這華夏大地上的老百姓們,就是這樣一群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人。

誰對他們好,他們自然心裡記著的。

朱棣看到百姓夾道歡送的模樣,也是跟著在邊上說到

“三哥,等我以後去了封地就藩,也要像三哥你一樣,多為百姓辦事,讓百姓如此愛戴我才是。”

朱啟笑著說了

“你的為人,三哥我還是很放心的。”

朱啟倒也不是恭維,雖說曆史上永樂時期一係列都會惠民政策,其實大部分都是當時的太子朱高熾在主持。

但這些國家大事,肯定是得到朱棣的允許的,不然如何能夠實施呢。

雖說永樂時期打仗有點頻繁,但朱棣大部分時候,用的還是職業的軍隊,比如建立起來的三大營。

隊伍很快在百姓們送行的呼喚聲中,朝著旅順的方向去了。

………………

自旅順出海,僅僅隻花了兩天的時間,便抵達了山東半島。

海路不得不說還是極為方便的,即便是海路的不確定和危險性,也因為從旅順到山東半島蓬萊港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這種危險性也是大打折扣。

自蓬萊登錄以後,後麵的路就是快馬加鞭,走的飛快了。

從接到聖旨,到趕到應天,前後也就走了一個來月,八月末的時候,便趕到了應天府。

可想而知這水路到遼東該有多麼的方便,若是船隻航海技術能更好一些,更成熟一點。

自應天下海,沿著海路直接去遼東,日夜兼程不用停歇,這路程恐怕還能縮短一半呢。

隻是想是這麼想,真要付諸實踐,卻還有點困難。

畢竟大明的重心壓根不在海上,就和所有封建王朝一樣,明朝的眼光也是局限於土地之上。

重農抑商,自然是維持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本國策。

想要海運發達,光靠政府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真正的大智慧,還是得靠民間的那些能人。

但光是大明施行的海禁政策,還有將商人固定在各個省份的戶籍製度,想要大力發展商業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想要跨越這個鴻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朱元璋那邊不好勸,而且現在大明和北元全麵交戰的背景之下,戶籍製度還是利大於弊的。

短時間之內是沒有更改的可能。

朱啟便將目光放到了朱棣的身上。

若是曆史的慣性沒有被改變的話,未來太子朱標之後,朱棣還是很有可能會當上皇帝的。

那麼改造朱棣的思想,無疑是一條達成自己目的的捷徑。

先前,朱啟便已經潛移默化的引導朱棣來重視數學,自然科學,以及凡是都講究數據計算,杜絕空想的好習慣。

如今在路上,又開始聊起經商之事,朱啟與朱棣辯論起來,那是聊的熱火朝天。



最新小说: 蘇乘羽許南枝 兩界倒賣,我成了宇宙首富 我死了,渣男瘋了 重回1975年 離婚後冰山前夫成了舔狗 素裙女子 傀儡的自我養成 少年白馬,我在人間,誰敢稱仙? 被趕出娘家當天,我和首富閃婚了 重生,帶著老婆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