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雖遠必誅_驚?不是講曆史?古人開始輸出_思兔 

第114章 雖遠必誅(1 / 2)

“大宛還打不打呢?長安的大臣們對於遠征大宛一事吵作一團,畢竟李廣利還在敦煌種地。

打吧,也沒什麼太大的好處,漢朝這邊還要損兵折將。

而且現在的匈奴在烏師廬的帶領下打了一場勝仗,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卷土重來,他年齡小,能力強,如果放任烏師廬成長起來,或許又會成為下一個冒頓單於。

但劉徹的回答是打。”

站在劉徹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如果連大宛這樣的小國都征服不了,那其他國家豈不是要更加輕視漢朝。

如果得不到大宛的好馬,其他的國家也會有樣學樣,更加怠慢漢朝的使者。

漢朝最後隻會得到所有國家的恥笑。

最重要的是,他們輕視漢朝,轉而支持匈奴,這是對漢朝極為不利的情況。

幸好,最壞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烏師廬在趙破奴被俘的第二年(102)突然病逝。

下一任單於是烏師廬的叔叔,但他隻當了一年單於就沒了(101)。

再下一任,也是烏師廬的叔叔,上一任的弟弟,且(ju)鞮侯單於。

“匈奴短時間內多次更換單於,內部陷入混亂,讓漢朝有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宛身上。

劉徹處罰了所有反對征討大宛的大臣,隨後大赦囚犯、盜寇,征發各郡國的不良少年跟邊郡的騎兵,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

在前102年,命李廣利帶著6萬大軍、10萬頭牛、3萬匹馬和上萬頭驢跟駱駝,裝載著無數的軍需糧食,浩浩蕩蕩地衝向了西域。”

李廣利第一次出兵是前104年,前103年他退兵駐紮在敦煌種地。

除了6萬大軍,以防匈奴會趁機進攻,劉徹還額外派了18萬士兵駐紮在居延海跟河西走廊保衛酒泉郡。

然後又征發了全國7種受到貶謫之人為李廣利後勤服務,一路上車載人扛,隊伍絡繹不絕,直達敦煌。

“除此之外,劉徹還給李廣利安排了兩種工匠。

一種是建築工,他們負責截斷大宛城外的水源。

另一種是馬匹專家,負責攻破大宛後挑選良馬。”

“這一次,漢朝帶著勢在必得的信心,沿途的西域國家終於慌了,他們在李廣利經過時,全都出來歡迎,還為軍隊糧食。

隻有一個叫輪台的小國據守不降,李廣利率兵一擁而上,幾天就滅了輪台,並屠城立威。”

6萬人走到大宛的時候還剩3萬人,漢軍一擁而上,把大宛徹底包圍。

大宛的水源在城外,建築工改變了河道,讓大宛國內沒有活水。

漢軍圍而不攻,一直圍了四十多天,大宛堅持不下去,城中的貴族們隻好殺國王出來投降。

大宛的使者跟漢軍交涉,如果漢軍不進攻,他們就投降,城中的寶馬任君挑選。

如果漢軍還要進攻,他們就把馬全殺了,跟漢軍決戰到底,而且康居國的援軍馬上就要趕來了。

(康居國,位於新疆北境跟中亞部分地區,挨著烏孫國,是西域36國之一,臣服於月氏國跟匈奴。)

“李廣利開會商討,最後得出接受投降的結論。

於是大宛獻出好馬,還拿出糧食犒勞漢軍,馬匹專家出動,挑選了幾十匹良馬,還挑選了3000多匹中等的公馬跟母馬,最後走之前還封了一個親漢的貴族當大宛王。

軍隊原路返回,到長安的時候,6萬大軍隻剩下1萬多人,1000多匹馬。”

“關於損耗,一路上的國家望風而降,糧食足夠,打大宛也隻是圍了40多天,戰死的士兵不多,那為什麼損耗會這麼大呢?

司馬遷估計也想不明白,所以他在《史記》中寫的原因是將吏貪婪,不僅私扣軍餉,還不愛惜士兵。”

(軍非乏食,戰死不能多,而將吏貪,多不愛士卒,侵牟之。)

“但以我們現在的視角看待此次西征,幾萬個漢朝人從全國彙聚到玉門關,然後一路向西,橫穿沙漠,越過帕米爾高原,行軍5000多米。



最新小说: 當初對我冷暴力,回現代後哭什麼 方羽五千年 你家教授也凶巴巴的? 不能練武:我隻能修仙了 鬥羅:穿成千仞雪跟班,被迫成神 文娛:隔壁美女竟是頂流女星 四合院:55年,從采購員開始 斷絕關係第一天,獎勵十個億! 無境星塵 這個煉丹師玩的真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