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青磚紅磚_驚?不是講曆史?古人開始輸出_思兔 

第163章 青磚紅磚(1 / 2)

「大家大致了解了自己所處時期的磚發展進度後,我們現在來看看磚到底是什麼。

磚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燒結磚,主要指的是粘土磚。

粘土磚以粘土為原料,比如紅磚、青磚就是粘土磚。

另一種是非燒結磚,以石灰、沙子等,還有工業廢料為原料,包括灰砂磚、粉煤灰磚等。

其次,按照孔洞率也能把磚分為三種。

分彆是孔洞率大於40的空心磚,大於等於25的多孔磚以及無孔洞或者孔洞率小於25的實心磚。

非燒結磚不需要通過高溫煆燒,通常是經過壓製成型,然後在常壓或者高壓的條件下配合蒸汽或者自然養護製成的。

比如最早的土坯,它就是沒有經過煆燒,而是直接用泥土捏製曬乾而成的。

有關非燒結磚的我們暫時不講,下麵講講青磚跟紅磚。

根據目前考古挖掘,我國最早的磚是紅磚,即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燒結磚殘塊。

而青磚的曆史同樣也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既然明明是紅磚出現的更早,那為什麼最後反而是青磚被大量用於建房呢?

這其中的原因還跟青磚、紅磚的質量以及思想有關。

青磚跟紅磚都是以粘土為原料燒製而成的。

但紅磚的原料不止粘土,還包括頁岩、煤矸石等。

兩者都需要用到的粘土中含有鐵。

在燒製過程中,高溫且具有充足氧氣的條件下,鐵最後會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fe?o?)。

(3fe+2o?fe?o?,條件點燃。

4fe?o?+o?6fe?o?,條件高溫。)

而三氧化二鐵是紅棕色的。

所以紅磚是在燒製完成後,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自然冷卻生成的。

但如果是在燒製過程中就開始往窖內淋水,由於窖內溫度很高,水會變成水蒸氣,阻絕空氣的流通,這樣窖內就會出現一個缺氧的環境。

磚中的鐵由於缺氧會出現不完全氧化的現象,即生成氧化亞鐵(feo)。

(也有說法說是在燒製完成後再淋水。)

而氧化亞鐵是一種黑色粉末,再跟柴灰等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青灰(黑)色。

所以青磚是在燒製過程中,通過缺氧冷卻生成的。

古時候生產的紅磚跟青磚相比,它的產量雖然大,但是質量卻不如青磚好。

而且紅磚在沒有保護的前提下,容易受到風雨侵蝕出現掉色、剮蹭等情況。

當然也不是說紅磚完全不好,紅磚也有它的優點。

比如它具有一定的保溫隔熱以及隔音等優點。

而青磚呢,成本高,產量低,燒製過程也比紅磚麻煩。

但它結實密度大,不僅透氣性、吸水性好,還抗氧化耐磨損,千年不腐。

(紅磚燒製需要的溫度是900攝氏度,青磚需要達到1000攝氏度左右。

以古代的技術,把窖內的溫度提高100攝氏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青磚燒製較為麻煩,但也正是因為它多出來的這道工序,讓它有了較好的耐風化、耐水性。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質量可以說都有種特殊的偏好。

再加上一些思想影響,比如五行、陰陽等,青色屬水,紅色屬火,水在古人眼中那是極極好的,火就不是了。

還有儒家思想的影響,因為儒家推崇簡樸、中庸之道等,所以過於絢麗的紅磚並不符合古人的審美。

而青磚的顏色看著更為穩重、大氣,更符合古人喜歡素雅的風格。

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們儘管知道青磚燒製更為麻煩,但他們依舊在紅磚跟青磚之間選擇了青磚。」

沒錯!

眾人聽到投影中說到質量時,紛紛點頭。

沒人不喜歡質量好的東西。

紅磚跟青磚比,太脆了。

又不是所有人都沒見過紅磚。

儘管紅磚燒製簡單又大量,但用紅磚蓋的房子,過個幾十年,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不好保存。

這種質量不好的,產量再多又有什麼用!

反正他們是不太能看得上紅磚。

能用上青磚的話,他們都不會選擇紅磚。

再者,不說他們不會給自己選低質量產品。

更要命的是他們如果給富貴人家、皇家貴族做,那更不能用低質量產品了。

這要是因為質量不好鬨出什麼事了。

丟命的可是他們!

至於中間出現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符號,大家一致略過。

看不懂看不懂,他們自己懂那個燒製過程就行了。

有些新知識不是他們想補就能立刻補上的。

萬一因為學這些新奇的,反倒搞忘了自己本來掌握的,那可就完蛋咯。

……

「古時候的青磚紅磚跟現在的青磚紅磚也不是同一種概念了。

古時候燒製青磚紅磚比較純粹,不會加很多料,再加上選料嚴謹、人工處理等原因,所以古時候的紅磚質量比不過現在。

但青磚不同,青磚的結實主要在於它的做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恰巧是因為過去青磚的製作純手工,所以那時的青磚比起現在的現代化機器製磚的質量要好上一些。

現代化機器製磚,講究速度快,大量產,內化質量自然差於古磚。

而古人燒磚也不是抓起一把土就能燒的。

這裡麵說的原料,粘土,其實是一種含沙量很少且富有粘性的土壤。

粘土被收集好後,還要放到空曠的場地晾曬,經過自然風化、侵蝕後,讓它的內部分解鬆化。

這個晾曬的時間可以長達半年或者一年。

晾曬好了之後,還需要經過粉碎跟過篩等步驟,去掉大顆粒物,留下細密的粘土成分。

最後往經過篩選後的粘土中加水攪拌,當然啦,這裡的攪拌說的是用攪拌機攪拌。

在古代,這一步驟會用人力,也會用畜力。

量少的話可能就用人力揉煉、捶打。

大批量生產的話,肯定就會用到畜力,比如讓牛反複踩踏練泥。

直到粘土達到了可以製作磚坯的狀態,才可以把泥團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

模具中的泥土需要儘量壓的緊實一些,古代紅磚跟現代紅磚的差距在這裡就有體現。

因為現代用的是機器,所以這一步做的會比單純用人力好。

脫模後,磚坯需要陰乾,這一步主要是為了防止暴曬後會出現裂紋跟變形的情況。

陰乾的時間有長有短,最短的可能一兩個月磚坯就完全乾燥了,長的可能需要一年。

但總的來說,入窖燒製前,磚坯需要陰乾的時間在7個月以上。

燒製時,簡易流程堵住窖口,然後用柴火燒十天半個月的,等冷卻後磚就能出窖了。

那複雜點的,比如專供皇宮建築使用的青磚,即金磚。

它還需要用糠草去潮氣,時間是一個月。

接著劈柴燒一個月,再用整柴燒一個月,最後用鬆木燒40天。

等到它完全冷卻後,金磚才算燒好,才可以出窖。



最新小说: 方羽五千年 你家教授也凶巴巴的? 不能練武:我隻能修仙了 鬥羅:穿成千仞雪跟班,被迫成神 文娛:隔壁美女竟是頂流女星 四合院:55年,從采購員開始 斷絕關係第一天,獎勵十個億! 無境星塵 這個煉丹師玩的真臟啊 帶著空間穿越七零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