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之如同醍醐灌頂,他一下子全明白了,他甚至想到了貨幣的本質,想到了當初的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的失敗,曆史的總結永遠是沒有準備金超發了貨幣。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回事,大明擁有海陸霸權,控製世界貿易,再多的貨幣都能消化,國內承受不了的,完全可以通過艦隊轉移到海外去。
大明寶鈔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是……緩慢通脹。
當朝廷擁有貨幣發行權的時候,可以不斷印刷貨幣產生通貨膨脹,以此來造成財富的縮水,越富有的人財富縮水越大,而隻要通貨膨脹是緩慢溫和的,對於經濟是完全有促進作用,民眾是可以感受到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的,而富豪的財富則會越來越少,貧富差距會逐漸縮小。
因為社會的財富總量在變大,財富在被稀釋。
所以當初的利益階層認識到了這一點,從洪武年間開始,朝廷收稅開始明裡暗裡的不收寶鈔,這一下子就給寶鈔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這等於是在官方層麵放棄給貨幣做信用背書。
然後再通過假幣等手段的肆虐,放鬆監管,如此一來,要不了幾年,寶鈔就會急劇貶值,到最後被放棄,改用金銀和銅錢。
當貨幣變成金銀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很簡單。
隻要把金銀埋起來,市麵上的金銀越來越少,就會越來越值錢,因為金銀的產量有限,不能像寶鈔一樣無限印刷。
隨著通貨緊縮,那些富豪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
這一點。
會在一條鞭法執行後尤為明顯,當朝廷以銀子來收稅的時候,百姓的命脈就完全被掌控了,銅錢和銀子的兌換比例會一路飆升,物價也會越來越低……
當交不起稅,就隻能借貸。
債務不斷滋生利息,而物價又被壓低……
南方商貿繁榮還好,北方就徹底完蛋了。
那會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王源之當然不知道嘉靖十年即將執行的一條鞭法,他隻是悟到了貨幣的本質和寶鈔的興衰,對過往的事件有了更加係統的解釋。
張執象則真的想到了寶鈔和一條鞭法。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條鞭法是有利於富人的,但因為桂萼也好,張居正也好,他們還要丈量土地,那就萬萬不行了,於是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張居正人死政消,改革當中有利於民,有利於國的,全部都取消了。
唯獨一條鞭法用銀子收稅,將國家貨幣改為銀本位這條,被繼承了下來。
然後,大明就亡的更快了……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窮死的,朝廷窮死了,百姓窮死了,誰富了呢?很難說清哦。反正後世資本那一套,都是大明玩剩下的。
所以,大明是決計不能倒退回銀本位的。
想要解決大明的經濟問題,必須發行貨幣,這一次的國債,隻是一次試水,至於被他們學會了借機斂財怎麼辦?
張執象倒是期待他們試一試。
畢竟信用這種東西,建立很難,損毀卻很容易,南京朝廷在民間沒有信用,那是再好不過,北邊京師雖然要接手爛攤子,但隻要能處理好,就能夠製定貨幣規則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張執象相信他給楊廷和的那句話,會讓他坐不住……
(s洪武年間每年發行的寶鈔大概是五百萬貫,而北宋每年鑄的銅錢就有六百萬貫,正常情況是絕不會惡性通脹的。另外,洪武年間每年鑄的銅錢不到十萬貫,宣德年間總共才鑄造了十萬貫銅錢,此後五十年沒鑄過一枚銅錢,以後也沒有哪年鑄錢超過十萬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