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關心的話題與父親完全不同,大多是在問林方政身體怎麼樣,有沒有累到,有沒有按時吃飯……當媽的對那些個官位榮譽並不看重,最在乎的還是孩子本身。
林方政當然是報喜不報憂,一切都好。
羅秀華突然道:“那個,小區那個蔣阿姨你還記得噻。”
“記得啊。”
“她有個外甥女今年25歲,跟你差不多,現在是市裡一個小學老師。說要給你做介紹呢。”
林方政聽得頭大,這一幕還是輪到自己身上了。
林德國率先反對道:“亂彈琴,男子漢事業為重,方政年紀也不大,著急什麼。”
“你眼裡就隻有事業事業,快三十了還不大啊。”羅秀華聽到這話頓時不高興了。
“三十算什麼,男的三十五歲結婚都不算晚。”
“對對對,最好是等到到時四十多歲再結婚,看誰去給帶孫子!你拄著拐杖去吧!”
“那……那也不能這麼亂搭線,她外甥女就一個專科,還是托關係找的工作,一看就不上進!”
“女孩子要那麼上進做什麼,能顧家就好了。我看他外甥女長得也標誌,性格也算溫柔賢惠,跟方政挺合適的。”
聽著這兩人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爭了起來,林方政趕緊打斷:“好了好了,彆吵了。我現在工作也忙,沒心思想這些有的沒的。”
母親卻說:“再忙也不能忽略自己的終身大事,要不你們加個聯係方式先聊聊看,萬一聊得來呢。”
看來母親今天是不促成這個事不罷休了,林方政隻想趕緊結束這個話題:“媽,你就彆操心了,找對象的事我自己來就行,放心吧。”
“你自己來?你是說有對象了?”羅秀華敏銳察覺到了林方政的話外之音。
林德國也來了興趣:“真的找了對象了?是哪裡人?做什麼的?”
完犢子了,看來今天是躲不過了。林方政心想,反正已經見過父母了,遲早是要帶她來見自己父母的,這時候提前透露也好,省得他們再去為自己張羅相親了。
“嗯,秦中人吧,跟我一年的,也是公務員。”
“那好啊,在嶽山上班嗎?”林德國顯然對女方也是公務員這一點很滿意。
“是……吧。”林方政暫時不想透露孫勤勤的工作單位。
“你這孩子,找了對象也不跟家裡說,談了多久了。”羅秀華追問道。
“談了有幾年了。”
“天呐,你真的太會瞞了,我們一點風聲都不知道啊。”羅秀華驚訝道,“談了幾年都不帶過給我看看。”
“這幾年都在忙工作,我們也還年輕,還沒想結婚的事。”
“不會是女孩子家裡不同意吧。”羅秀華問。
林德國立即反駁道:“方政這麼優秀,又是處級乾部,還有什麼條件能比他更優秀,這都看不上,他們家要找皇太子啊。”
“沒有沒有。”林方政解釋道,“單純是我們一直沒這個想法。”
“那不成,談了這麼久,該見家長了。”羅秀華說。
“好好好,我找個時間先去見見她父母,然後就帶回來。”林方政趕緊終結這個話題。
“我就說嘛,方政這麼優秀,不可能找不到對象的,要你操這個心。”林德國說。
羅秀華對他這種不在乎態度非常來火:“對,你一點都不操心。還不多掙點錢,給孩子準備婚房,還在這整天喝酒。彆喝了!”
母親一把奪過父親的酒杯,收了起來。
“這……怎麼衝著我來了。”林德國一臉無奈。
“少喝點也好。”林方政也無奈的笑了笑。
家庭的零碎拌嘴,伴隨著昏黃的燈光,林方政看著母親在廚房收拾飯後殘羹,父親像個跟屁蟲一樣湊在身邊,討要著還沒喝完的酒。家庭的溫暖正在於此。
還是這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啊。
心中那壓抑深深的鬱悶也減輕了不少。
第二天,一家人回到老家看望奶奶,然後到祠堂上了三炷香,到爺爺的墳前磕頭祭拜,又在家裡擺了兩桌,宴請親戚近鄰。
這也是父親的意思,不管怎麼樣,做了官,也是林家灣的子孫。回來必須上香祖先,感謝先祖庇佑。宴請親戚也是應該的,不然背後就有人嚼舌根了,說林德國的兒子做了官一點禮數都沒有了,眼裡也沒有這些窮親戚了。
席間自然是一番恭維祝賀,說什麼的都有。
有說林家灣在新中國以來,這麼多年總算出大官了,列了一堆林家族譜名人,說林方政還要繼續努力,曾經有個人做到了清朝文淵閣大學士呢。說得有模有樣的,反正就是鼓勵林方政爭取到北京去當大官。
有個伯伯說林方政騰達,那是因為他爺爺的墳選的好,曾經選址的時候,他還特意幫忙請了風水先生看了的。看來那個地方確實是個聚風聚水的寶地。言外之意,無非就是讓林方政記住他的恩情罷了。對此,林方政倒也沒說什麼,多敬了一杯酒表示感謝。
當然,也不乏有些人過來說些亂七八糟的話的。比方說下一次村委會換屆,能不能請林方政幫忙給鎮裡打個招呼,讓自己這一支上位。有說讓林方政乾脆調到常明縣來當縣領導,讓林家灣的人也威風威風。
這些父老鄉親雖然不懂體製,但正是這份樸素的想法讓林方政始終沒有脫離群眾。群眾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關心最切身的訴求,隻要你能為他們做主,讓他們不受欺負,就認你是他們的榮耀。
林方政也明白,自己以後真正有能力,在合法合規範圍內,能幫家鄉父老鄉親一把算一把。人呐,什麼時候不能忘本。
常明縣也不是沒出過大官,曾經就出過一名。這位老前輩雖然隻是祖籍在常明、出生常明,此後求學、從政都一直在外麵,卻始終不敢忘本。早年退休前,還想辦法為常明縣協調到了一條高速公路。所以常明縣人都很念他的好,口口相傳。
在家裡待了兩天多,林方政依依不舍告彆父母,坐上公車返回嶽山。
坐上公車的那一刻,沉重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又席卷而來,仿佛這不是一輛象征身份的公車,而是一個無形的責任牢籠,推動著這輛車的主人不能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