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他神情高傲,不自覺地又走到了魯襄公並肩的位置。
叔孫豹不覺火起,他故意提高聲音在後麵對季孫宿等人道
“在豹看來,這個孫大夫,既不遵守應有的禮儀,犯了錯又不悔改,估計今後沒有好下場啊。”
這話聲音不輕,當然飄到了孫林父耳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孫林父聽後猛然警覺,發現自己又違規了,不由羞慚滿臉,隻好再次整改。
這一次,他再也不敢趾高氣揚了。
這才符合外交禮儀,這才是一國使臣應有的態度,也是魯國必須維護的國家形象。
外交無小事,這些彆看是程序性禮儀性的東西,在外交場合,都是大事。
叔孫豹不但注意外國使者來魯國訪問時,敢於提醒警示人家彆犯規,自己在出使他國時,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還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醒人家彆犯禮儀上的規矩。
公元前569年夏,叔孫豹到晉國拜訪,晉悼公在宮殿裡設宴招待他。
席間開始演奏宮廷音樂。一時金聲玉振,鐘鎛合奏。
樂師們演奏了古樂《肆夏》三章。按照周禮,主人向客人獻樂歌,每一曲終了,樂師們要停一停,客人都要施禮致謝。
可是叔孫豹卻令人奇怪,《肆夏》奏完,他就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僅不答謝,臉上也沒有任何表示。
咦?都在說這位魯國執政上卿知書達禮深諳周禮,怎麼今天表現如此反常?
晉悼公很納悶。
樂師們繼續演奏了《文王》三曲。
《文王》唱完了,叔孫豹依舊無反應。
這下晉國君臣們開始坐不住了,有的公卿大夫開始認為叔孫豹此人徒有虛名,根本不知禮守禮。
樂師們繼續演奏了《鹿鳴》三闋,這次令晉悼公不解的是,《鹿鳴》的每一闋剛終,叔孫豹都要起身拜謝,一連拜謝了三次。
晉悼公忍不住派人前去問叔孫豹“聽聞夫子博學知禮,名滿天下。今夫子代表魯侯朝見寡君,寡君依禮獻上樂舞以示尊重。
但為何夫子對《肆夏》、《文王》這樣高規格的樂舞無動於衷,對規格相對低一些的《鹿鳴》卻連連拜謝?請教夫子,這是什麼禮儀?”
叔孫豹連連施禮,解釋道“晉侯如此款待外臣,外臣感激不儘。隻是,《肆夏》乃天子盛宴招待諸侯時所用,外臣不敢享受。
《文王》乃諸侯相見時所用,外臣也不敢享受。豹無非是一國使臣,哪裡有資格享受超過規格的樂舞?
後麵的《鹿鳴》三闋,其中第一闋《鹿鳴》乃主人詠讚賓客的樂歌,表示貴國國君對敝國國君的友好情誼,豹豈敢不代敝國國君表示拜謝?第二闋《四牡》乃國君用以慰勞使臣的樂歌,豹豈敢不再次拜謝?第三闋《皇皇者華》,歌詞中飽蘊著國君對使臣的教導,豹豈敢不虔誠拜謝?”
叔孫豹一席話,令晉悼公無比感佩,晉國公卿大夫們更是頻頻點頭。
從此,晉國上下不但對叔孫豹更加敬佩,而且修訂相關製度,嚴格依禮處理外交事務。
二十年後,即公元前549年春,叔孫豹出使晉國。
當時與晉國中軍元帥範匄有一番交談,當時叔孫豹提出了著名的“三不朽”論,把“不朽”定位在立德、立功、立言上,將此“三不朽”體現在生命價值上。
這是對當時庸俗的不朽觀開展的抨擊,哪怕放到現在,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一種價值觀。
突然想起一個名字,李立三,上個世紀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之一。
以前還以為他的名字是因為他曾經為革命“死”過三次,組織上為他開過三次追悼會。
現在看來,立三這個名字,極有可能蘊含了“立德、立功、立言”之意!
前麵我們還講過,公元前544年,叔孫豹陪同魯襄公赴楚國朝見。
當時楚國人要求魯襄公為去世的楚康王致襚,這相當於楚國將魯國當成了臣子。
如果魯襄公照辦,則是大大降低了魯國地位。
但如果此不按楚國要求辦,那楚國定然生氣,對魯國極為不利。
兩難境地下,深諳周禮的叔孫豹出主意讓魯襄公先搞一次祓殯,這就意味著魯襄公是將楚康王當成臣子,參加的是臣子的喪禮,這才需要祓殯。
然後,再致襚,讓魯襄公當一回楚康王的臣子。
這就成了這魯楚兩個諸侯之間,互相當了一回老大,一來一回就扯平了。
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外交絕對無小事。
叔孫豹在外交場合上展現了他的光輝形象,一個才華橫溢、智慧超群、謙恭有禮的賢大夫形象,被視為魯國曆史上最有名望、最有成就的外交家之一。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魯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