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粗中有細,親隨噔噔噔,沿著樓梯快步來到了曹操的麵前。
俯身在曹操耳邊,低聲說了幾句,曹操的表情立馬就變了。
“你說的是真的?”
“是的,千真萬確,曹仁將軍親眼所見,當時陛下正在穿衣服,準沒錯。”
曹操看了呂布一眼,呂布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眼神茫然的愣在原地,隻等曹操最後的命令。
曹操肯定要他的命,隻是不知是怎麼一個死法。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劉協竟然睡了呂布的女兒。
曹操急的站了起來,劉協給他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呂布現在是殺還是不殺呢?
坦白來說,曹操的確內心有那麼一丟丟的欣賞,想把呂布收為己用。
畢竟,呂布天下無敵,曹操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說對呂布一點想法都沒有,那肯定是假的。
但是呂布反複無常,曹操很難保證他能徹底效忠自己,現在被劉協插了一腳,更沒有機會了。
他女兒被劉協寵幸,就這麼一睡,便意味著,即便曹操不殺他,呂布也不可能向曹操效忠。
呂布肯定站在劉協那一邊。
曹操為難了,郭嘉見他麵帶愁容,不知道在想什麼,忙走了過來。
“明公,何事發愁?”
“奉孝啊,陛下還真是出人意料啊……”
曹操咬了咬牙,苦笑了一聲,壓低了聲音把事情告訴了郭嘉。
郭嘉聽了後,也沉默了,他的腦筋在飛速的運轉著,過了一會,郭嘉猛然抬頭,“明公,您想過沒有,留著呂布,用還是不用?隻要用,就得時刻提防著他,如果沒有陛下這一層關係,倒還可以用高官俸祿籠絡他,可現在,這頭猛虎,明公根本無法收服了,留著他,便等於給陛下做了嫁衣,給我們平添了一個對手。”
郭嘉麵色嚴肅,語氣堅定,“趁陛下還沒有趕過來,明公當速速決斷,殺了呂布,永絕後患,董承伏完之流,不足為懼,但如果陛下的身邊多了一個呂布,那就麻煩了。”
曹操連連點頭,“奉孝言之有理,好,那就殺了他。”
曹操一旦決定做什麼,絕不拖泥帶水,馬上下令,將呂布縊死。
曹操的命令,自然沒有人反對,徐晃又著急的往下麵看了看,從這裡到行刑的位置,還有一段路,徐晃耐著性子,繼續等待。
紙條上寫著,如果劉協趕不過來,徐晃就馬上阻止,站出來求情,拖延時間。
劉協離開呂布的將軍府,直奔白門樓趕來。
高順和呂布兩人一前一後,雙雙被押著走下了白門樓。
行刑的地方就在城下,曹操打了勝仗,難得有這麼好的興致,他自然不會讓人把呂布縊死在他的麵前。
接下來,輪到了張遼,張遼傲然不懼,不僅沒有求饒,還當麵罵了曹操幾句。
曹操卻沒有生氣,親自為張遼鬆了綁繩,表現的又客氣,又大度,哪怕張遼就此離開,曹操也不會阻攔。
關羽也當麵替張遼求情,最終,張遼選擇了歸降曹操。
然後是陳宮,曹操一見到陳宮,喜極而泣,感慨萬分,親自給陳宮鬆綁敬酒。
呂布和高順,曹操棄之如敝履,毫不留情的要殺了他們。
張遼和陳宮,曹操卻視如珍寶,待如上賓,隻可惜,陳宮早就認清了曹操的真麵目,任憑曹操說再多好話,也很難動搖其心。
呂布和高順兩人雖然並肩而行,表情卻截然不同。
高順昂然闊步,對死亡毫不畏懼,呂布卻無限悲涼,無限眷戀。
離行刑的地方,雖然距離不算遠,但每一步踏出,呂布的腳步都邁的很艱難。
他痛恨曹操,痛恨劉備,這裡所有人都希望他死,沒有人在乎他,沒有人替他求情。
呂布恨透了所有人,也對自己的一生,感到無限的懊悔。
劉協之所以沒有讓徐晃提前出麵,就是因為,這一段路,是真正屬於呂布的懺悔之路。
劉協希望,呂布能好好的反省一下,隻有這段路,才能讓他想明白很多事情!
不破不立!
徹底讓呂布體驗置之死地,絕望無助的感覺!
呂布投奔丁原,投奔董卓,和王允聯手,和曹操爭霸,和劉備反目……呂布的一生,像過電影一樣,反複的在他腦海中閃現,不斷的洗滌著呂布的內心。
他的人生,有最風光的時候,虎牢關傲視天下,聯手王允殺董卓名揚天下。
得到了最好的名聲!得到了最美的女人,得到了最好的寶馬!
風光的時候,所有人都羨慕!
卻沒想到,今天卻是他最恥辱,最丟臉的一天!
搖尾乞憐,放下一切尊嚴,祈求活命,到頭來,被所有人鄙視憎恨,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縊死的可悲下場。
行刑的地方越來越近,最後,呂布想到了妻女,自己如果死了,嚴氏怎麼辦?貂蟬怎麼辦?女兒怎麼辦?
她們一旦落到曹操的手裡,能被善待嗎?
一想到曹操動不動就搶人妻女的做派,呂布眼珠子都紅了,他痛恨曹操,也痛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她們,不配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
“快點,彆磨蹭。”
見呂布走的越來越慢,押解的兵丁有些不耐煩,狠狠的在他後背推了一把。
高順看了他一眼,說道:“主公,有我跟你作伴,黃泉路上,不孤單!”
呂布看了他一眼,心裡不由得有些感動,“高順,想不到,最後是你陪在我身邊。”
就在不久前,呂布還曾奪過高順的兵權,把陷陣營交給了魏續。
因為魏續是呂布的內親,魏續幾句讒言,呂布就疏遠了高順,但出賣呂布的,恰恰魏續是其中之一。
高順哼了一聲,“雖然主公平日裡行事高某有些看不慣,但我高順此生隻認你做我的主公,一旦認主,我便絕不會做悖逆之事。”
說他愚忠也好,說他腦子不開竅也罷,反正,高順就是這樣的人!
ps稱呼呂布國舅和國丈,都沒有錯,按照現在的叫法,稱呼國丈更好,按照三國當時的背景,國舅也合適。丈人的說法南北朝才有,在當時,妻子的父兄都可以叫舅。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