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華夏的爵位。
翻譯的時候夾帶了一些私貨,所以就成了這個樣子。
而王陽明,也是大明建國之後,以軍功封侯的三人之一。
隨後一年,王陽明父親去世,
他對於官場,實際上本身也沒有太多的想法。
因此辭官而去,回鄉講學。創辦了書院,從而宣講他自己的學問。
王學!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在程朱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之上,王陽明開創了自己的思想。
在格物致知的情況之上,並不覺得天地萬物有著至理。
而是覺得應該將一切放之於自己的本心。
為善去惡。
這才是心學核心當中的核心。
任何一門顯世學問,核心一定是勸人向善的,否則就是不折不扣的邪教。
而因為這門學問走上其他道路的家夥,
毫無疑問,肯定是偏了的。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
當地的總督打不過。
當時也沒什麼調集人手的說法,要讓朱厚熜來管這件事情。
他壓根兒沒太大的心思。
隨口問了一句。
“王陽明不是在嗎?讓他總督兩廣,平定叛亂吧。”
朱厚熜真的不想管這些事情。
甚至是黃綰借此機會上書爭辯守仁的功績,請賜給他鐵券和歲祿,並敘錄平定寧王叛亂功臣,朱厚熜想都沒想。
就答應了下來。
能解決,一切好說。
而王陽明自然是不負眾望的。
他甚至沒去打。
就已經贏了。
因為那邊的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
打都沒打,王陽明一來直接就點了。
點了這咋辦呢?
朝堂諸公想辦法了呀,軍餉之類的東西都發了下去,結果不戰而勝。
多少要做點事情的,彆浪費了調動。
所以想了想。
那就去襲剿斷藤峽叛軍吧,剛好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
帶著他們一起去吧。
這一戰的難度。不得不說還是有的,但不愧是王陽明。
完全就是硬橋硬馬,一路打了過去。
因為當時斷藤峽叛軍實際上是在湘西這個位置。
這地方,民風彪悍是出了名的。
其他的不說。
稍微的想一下後來的剿匪,就明白這塊地方的戰鬥力。那是真不簡單。
當時道路還和後麵不一樣,完全道路不通,各地隔絕。
你要是沒有一個當地的向導,直接在深山老林當中迷路,簡直是不要太簡單。
叛軍在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
這個是確實夠狠。
隨後叛軍一退再退,但還是被王楊明的大軍打敗,潰軍為副將沈希儀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儘。
到了這個時候,王陽明是真的沒有做官的心思。
祈求告老還鄉,也不等朝廷批複,便就離去。
隨後病情加重,病死於江西。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
而他最後的一句話則是。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