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通過圖爾信使送來的信件,以及聽聞其對圖爾現狀的描述,還無法判斷圖爾當前到底怎麼樣了。
“禿頭”查理年輕氣盛又心有怨念,他有著自己的想法,即便有些想法上不得台麵。
自己要派上一個信得過的人前往圖爾與香農,作為阿基坦小國王,派出這樣的欽差帶上調查資料再回來述職。
流亡時期,查理身邊從者寥寥,恰恰能堅持在身邊的就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忠臣。
這裡有來自意大利的、勃艮第的,乃至曾經追隨自己母親又轉過來追隨自己的小貴族。他們做出相同的選擇,無一例外的被迫與過去的地位、財富做切割。
就像洛泰爾褫奪了查理的科布倫茨封地,作為法蘭克的王,政令一下所有支持查理的貴族封地、爵位全部取消。
彼時洛泰爾繼承了“虔誠者”路易的主要權力,削藩以完全掌握權力引爆這場大戰。終年累月的戰爭不斷磨損著皇帝的權力,如今的洛泰爾已經憋屈得成了“斯特拉斯堡國王”。
被打壓得幾乎一無是處的查理,搖身一變成為南方貴族們的代言人,即便查理現在依舊沒有自己的直轄領地。
但這並不會阻礙查理對效忠自己者的分封。
按照已故先王在817年的分割帝國之敕令,第二子丕平的家族繼承阿基坦。
早在839年,南方貴族合力驅逐掉了丕平的家族,洛泰爾不得不將自己的侄子改封到普羅旺斯。阿基坦、圖盧茲等地的南方貴族基於現實無法重塑貴族共和,他們需要一個皇親國戚做自己的王,這個人不能強勢,於是看似如喪家之犬的“禿頭”查理被邀請來做小國王。
“禿頭”來自於帝國派貴族們的集體譏諷,因為做了南方貴族們推舉的不合法的小國王,那隻是名義上為王,頭頂上可沒有王冠呐!
查理的權勢無法得到洛泰爾的承認,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擊敗洛泰爾迫其媾和,或者殺了他,自己取而代之。
二十一歲的查理對於自己的三哥路德維希也不屑一顧,那個男人也年長自己二十多歲,其人似乎沒什麼大誌向,因為皇帝要收回其大巴伐利亞公爵的全力,這才將之逼反。關於路德維希在北方作戰吃了大虧一事查理已經知曉,那個男人損兵折將後還能繼續組織軍隊參與戰爭,可能就是隻為了保住他的巴伐利亞封地罷了。
自己的三哥可有遠大目標?查理不知道,也懶得知道。
年輕的他現在盯著法蘭克族人的老家,即從亞琛至梅茨的一大片區域,隻要拿下了它,自己就是當之無愧的法蘭克大王。屆時,他可以自我定義合法性!
試問追隨他的一小撮流亡貴族圖個什麼?
圖的就是未來的榮華富貴。
戰爭一定會落得一個不利於洛泰爾的結果,屬於“羅馬皇帝”的直轄領地至少會大麵積縮水,空出來的大量無主之地將被勝利者瓜分。查理會吃下一塊大蛋糕,小蛋糕便由效忠於己的貴族瓜分。
查理的分封許諾看起來非常廉價,不過一旦他拿到了大麵積的法蘭克族裔封地,即過去帝國派諸貴族封地,就可大加賞賜從龍功臣。
曾經,丕平二世繼承其父親的阿基坦小國王的爵位,不但無法做出如此許諾,反過來聽命其皇帝大伯的要求去削弱阿基坦下級貴族的權力,一時間人人自危,逼反了一眾貴族。在不尷不尬中“禿頭”查理登場,這位年輕人廉價的許諾至少證明了其人“算是懂事”。
他激發起了眾貴族的貪欲,現在不僅是保住現有權勢的問題,還能即有這場戰爭去啃食曾經被純血法蘭克族裔把持的大量權力,何不主動一些呢?
包括波瓦蒂爾伯爵伯納德。
伯納德的哥哥埃梅農因支持丕平二世從而成了阿基坦地方的異類,他被迫跟著丕平二世流亡,空下來的波瓦蒂爾爵位,就由其弟弟伯納德把持住——即便這個男人原本無法得到該爵位。
伯納德不會因為得到了爵位而感謝查理,彼此是各取所需的合作關係。
查理向效忠自己者做出裂土封爵的許諾,尤其是對追隨自己的老親信們。所以他必須承認伯納德的地位,以向貴族們做出表率。
他有意將巴黎作為未來居所,那就需要現在的巴黎伯爵以及其追隨者物理消失,空出來的大量土地需要新的主人,富裕的巴黎平原區很適合農業,那是一塊香饃饃引得很多人覬覦。
放棄一切而跟隨查理的親信們被畫了大餅,至少封為男爵。
一支五十人的騎兵隊突擊組建,帶隊者是查理的老親信阿裡奧伯特,這個男人出身自阿爾薩斯。
原本萊茵河穀的阿爾薩斯地區,在829年由虔誠者路易一拍腦袋賜予年幼的“禿頭”查理,如今阿爾薩斯不但被洛泰爾占領,路德維希帶著他的巴伐利亞大軍鑽了進去,富裕又人口眾多的萊茵河穀成為內戰的主戰場。
查理曾經是有直轄領地的,名義上科布倫茨、普法爾茨、阿爾薩斯都是他的,奈何現在全部喪失。一些忠於查理的貴族被迫流亡,寄希望於未來自己追溯的主人,可以將自家喪失的封地再賜予回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阿裡奧伯特的家族在阿爾薩斯是男爵,如今一個喪失領地、軍隊的男爵,若非作為查理的親信,混得還不如一個騎士。
阿裡奧伯特手裡僅存二十多名士兵,再加上波瓦蒂爾伯爵拿出二十餘名騎兵,幫助查理湊夠了這支“武裝信使騎兵隊”。
天氣愈發轉冷,天空也總是灰蒙蒙的似有一場降雪在醞釀。
波瓦蒂爾城內粗糙又斑駁的石板廣場上,騎兵隊在集結。
查理親自將一麵刺繡的旗幟交付阿裡奧伯特的手裡,後者下馬跪謝借助,罷了在好好注視旗幟的圖案。
“這是……大帝的戰旗?”
“對,看到獅子戰旗就該想到我。阿裡奧,我要你首先去香農會會那個諾曼出身的麥西亞王,不要擔心自己的爵位不夠,帶上戰旗,如果那個家夥識貨就會對你畢恭畢敬。”查理俯視道。
“遵命。不過……”
“如果那個男人不屑一顧,說明不是我們的朋友。你去吧!儘量記錄你的所見所聞,趁著現在沒有下雪速速行動。”
“遵命。”阿裡奧博特站起身,將刺繡精細的獅子戰旗折疊收好。
他踩著鍍銀馬鐙縱深上馬,向自己的小國王低頭致意,接著調轉馬頭,大聲命令“騎兵!我們走!”
於是,騎兵隊戰士們扛著騎矛浩浩蕩蕩離開波瓦蒂爾,沿著阿基坦大道一路向北。
無論前往圖爾還是香農,隊伍都必須通過埃維納河上重要的羅馬石橋。
羅馬人修橋頗為講究,他們刻意在水流舒緩之地打下地基,製作大量的石拱,這樣不影響河水流淌,橋梁的穩定性也得到保證。
恰是因為河水在這個地方變得舒緩,河道浸潤一片區域後硬是在河中心不斷堆積河沙。
那是配置水泥的上好河沙!本地人卻早已遺失了製作羅馬水泥的技術。
拱橋利用了水泥砂漿技術,配合著就地挖掘的堅硬花崗岩,使得建造出的石橋五百餘年屹立不倒,反倒是河中的沙洲變得更大些。
沒有人直到布魯諾的薩克森軍在橋梁旁建立獵人營地兼橋頭堡,利用沙洲淺灘的地利,小型碼頭建成之後立刻投入使用。恰恰是冬季枯水期,使得建設工作非常迅速。
事實上這一橋梁、沙洲的區域有著曾經定居點的遺跡,在沙洲上挖掘河沙可以挖到一些舊時代的陶片。
橋梁與沙洲就是香農地區天然的東部邊界,它現在沒有名字,在另一個位麵也是公元十世紀才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