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趙衡入座龍椅,群臣立即蹲伏下身三跪九叩。趙衡微微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才開口言語道“眾愛卿平身。”
眾多王公大臣這才弓腰起身。
太監總管趙高向前踏出一步,麵容肅穆的他聲音陰柔,朗聲道“有事啟奏,無本退朝。”
“臣有本啟奏!”李陸率先站出一步,恭聲道。
趙衡視野順下,朝他看去,聲如洪鐘問道“老丞相有何事啟奏?”
“是關於北梁王世子入長安城後遭賊人所害雙腿致殘。”
“朕知道此事,梁王對國忠心耿耿,是朕邀梁王世子入長安。卻沒有儘職儘責,是朕之過。”趙衡歉意滿滿,自已承擔罪責的模樣。
就在群臣都在等李陸回應,翰林院大學士王林站在離他不遠處,冷眼旁觀,暗自冷笑。其子兵部尚書王明凱沒有流露出任何神情,目光勾勾的看向龍椅之上。
一時間群臣神態各異,李陸沒有讓明帝等太久,雙手捧握著笏板。蒼老乾勁的聲音環繞大殿“臣以為陛下應該適當對世子給予獎授,以安撫人心。”
王安不合時宜的出來打岔道“老丞相說的安撫人心,是安撫誰的心?北梁的心吧。”
“北梁是驪陽的北梁,北梁百姓是驪陽的百姓,北梁王精忠衛國,北梁世子也是驪陽的子民。難道子民受苦,不該安撫嗎?”
李陸橫眉冷目,反駁反問,有理循矩。
自知辯論不過李陸,純粹出言惡心他的王安冷哼,刻意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
明帝趙衡端坐上位,等兩人辯言完,才緩緩開口“老丞相覺得該如何?”
李陸稟明心中想法道“臣聽聞梁王世子自幼好讀聖賢書,寫的一手好字,有脫胎於柳張之風,臣覺得將世子送入東林學宮深造,為國培養有用之才。”
趙衡點了點頭,對於此番不算過分的要求,他自然不會拒絕。
“東林學宮求學學生年紀最低都要過十四歲,等北梁王世子到了年齡就可以拜入學宮,具體的再由禮部協商。世子徐扶蘇,可選在長安城選一處私宅居住。”
李陸見趙衡如此爽快的答應,自然沒有什麼再能要求的,磕頭誠懇道“皇上聖明。”
“眾愛卿還有事情啟奏?”趙衡問道。
見四下寂靜,趙衡眼神示意了一番趙高,趙高頷首會意,向殿門外宣告“召蜀中城縣
令檀林和商人何坤覲見。”
不約一會,身穿縣令朝服的檀林領著何坤上殿,檀林和何坤神色平靜,但年紀較小檀林麵色紅潤,誰都不知檀林袖領裡的手在微微顫抖。
落於後頭的何坤,用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了一句“檀老弟,龍門前,切莫失了禮,功虧一簣。”
一言語罷,檀林正色,暗自定下心來,步履四平八穩,意氣風發。
何坤畢竟是經曆過商海波濤,早年在北梁發家的他更懂得該如何去做,建言檀林,因檀林有大才,瑰玉難尋,又對他極其尊重,能幫則幫。
兩人上到太和殿龍椅前,齊齊下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位平身。”趙衡似平手托起,輕聲道。
趙衡目光先看向那位昔日文采冠絕驪陽士子林的文狀元,柔和道“檀林,朕的封賞都在聖旨裡說了,這朕就不再多言,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檀林重新跪伏在地,謝恩領旨,後退一步,站在一側。
最後,趙衡將目光移向何坤,饒有興趣的校問“朕近日回顧《論語》,覺得有些地方甚不得其解,何致齋可解。”
一身灰袍棉服的何坤,已近四十有餘的中年人瀟灑回應“小民願為陛下解句。”
“那你聽好了,‘《季氏將伐顓臾》’一章何解?”
何坤仔細聽完,胸有成竹,侃侃而談:“重教化,修文德以懷人,不然則邦分崩離析,禍起蕭牆,此真乃聖人之見也然,然如今之世,遠方多頑固不化之人,若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勢,則反易生妄心。如此,於國於都,應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遠者來之,來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杜漸,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
此言一出,眾臣,連檀林在內,都有了些小瞧這個商人打扮的富家翁。檀林一直都認為何老哥僅僅是在司掌錢財上見解不凡,沒想到在政見是也有一番看法。
趙衡麵露喜色,絲毫不加掩飾自己的讚賞,國師葉宣所言不錯,何坤有大才!
隨即,趙衡金口玉言“何坤甚得朕心,朕封你為戶部侍郎。”
何坤虛心跪謝,張弛有度,見識不俗。讓殿上眾臣無不心悅誠服,老丞相李陸也對這個後生多注目了幾眼。
金陵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