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發冠是套在束起的發髻上的一個罩子,人們戴發冠隻是為了美觀的需要,樣式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規定。
大約在商朝,開始出現冠服製度。到了漢代,衣冠製度又被重新製定,通過冠帽就可以區分出一個人的身份和等級。
從材質上看,有金銀、玉、瑪瑙水晶、瑪瑙、象牙、木等質地的發冠。
你們看,這發冠的和田玉顏色是淺藕粉色的,局部的地方還飄有一縷綠色。
這種玉料的顏色在和田玉中非常少見,本器以玉料琢成,紋飾簡約,打磨細膩,工藝精良,類此題材相當罕見,十分珍稀。
如果要給個估價的話,它大概值六十多萬。”葉君坦白道。
那村民狂喜,生怕要上交,趕緊賣給了拍賣公司。
看到下一位村民是個老婦人,有七八十歲的樣子,駝著背,葉君連忙站起來,從旁邊移過去一張椅子。
老人家,先坐這裡。”
老婦人慈祥地微笑答謝:多謝小夥子了,還得麻煩你幫我看看這東西。”
說著,就拿出一包用布包了好幾層的東西。
老婦人一邊小心翼翼地打開,一邊跟葉君說道:這原本是我嫁過來的時候,我婆婆傳給我的…‘
原計劃,是要繼續傳給兒媳婦的。
但是,她不爭氣呀!生了四個都是女兒。
為了不讓夫家斷了香火,隻能從丈夫的兄弟那兒過繼一個侄子過來當兒子。但誰曾想,那小子讓人操碎了心,就是找不到對象,都要到三十歲的時候,終於談了一個,快結婚的時候出了意外。
從那開始,老婦人就徹底沒了念想。
要知道,那時候的她已經五十多了呀!沒有人願意找這麼老的爸媽了。
隨後的日子裡,女兒的家庭雖然也不算好,但確實儘到了贍養她夫婦兩老的義務。前些年,丈夫去世。
眼瞅著自己也時日無多,老婦人得知有人來鑒寶,她也就帶上原本要傳給兒媳婦、孫媳婦的東西,準備賣掉,分給幾個女兒。
打開那幾層的布,發現裡麵還有一個木盒子,不少人無語。
這老一輩的,好像就喜歡這麼乾。老頭喜歡用報紙包東西,老太太喜歡用布。
葉君接過盒子,香樟木打造的,不怎麼值錢,也就沒細看。
打開盒子,就看到裡麵是一對金鐲子和一對玉鐲子。
葉君先拿起金手鐲,打量了一會,說道:老太太,您這副金鐲子,成色極佳,格調典雅,頗具設計感,應為其時官富內眷佩戴之物,保存完好。
看樣子呀!應該是傳了很多代的,屬於清末的鐲子,大概價值五萬左右。”
隻見眼前這幅金鐲子雕刻優美紋飾,琢工細膩,工藝複雜且十分精湛,經過長時間的歲月蹉跤,表麵已經形成濃厚的包漿,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老婦人聽了,笑不合嘴。值五萬左右,這讓她頗為滿意,她打聽過,如果拿去金鋪賣,一萬元都賣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