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風起雲湧,隨著冰雪融化,浩劫戰事也逐漸變的激烈起來。
戰英已經離開了長白山,他並沒有南下去進攻盤踞在遼北的天界大軍,而是去了遼東的長安城。
此長安非彼長安。
遼東半島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從士大夫階級到販夫走卒,都以學習中原文化為榜樣。
和扶桑差不多,總喜歡從中原偷東西。
扶桑來中原偷男人,偷稻穀,偷文化,偷文字……隻要是中原有的,扶桑都當著寶貝偷回家。
遼東半島的高句麗民族也好這口。
作為千百年來中原朝廷的附屬國,高句麗也喜歡偷宗主國的東西。
前朝時,當時中原朝廷的都城是長安,萬族來朝,長安城有數百萬百姓。
當時高句麗的大王聞言,眼熱不已,征調了十幾萬民夫,沒日沒夜的新建屬於高句麗的長安城。
據說,當時建造圖紙都是按照中土長安城。
建成之後,規模宏大,傲視遼東,聽說確實能裝幾千隻羊,淪為中土人的笑柄。
前朝覆滅,趙氏朝廷崛起,開國皇帝派軍攻打高句麗,殺了高句麗王,輔佐了新王登基。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王為了向主子示好,就將長安城改為了漢城。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依舊是在學習中原文化。
或者說,是在向主子獻媚。
名字改了上千年,高句麗的百姓,早就忘記了漢城以前叫做長安城。
但是中原的百姓,還是喜歡稱呼它以前的名字。
高句麗興建的長安城,被中土百姓戲稱能裝幾千隻羊,其實是玩笑話。
畢竟這座城是根據中土長安城的圖紙修建的,內分一百零八個坊,規模還是蠻大的。
作為高句麗王朝的都城,一直是遼東半島最大的城池,商業貿易發達,常住人口百萬。
同在遼東搬動的新羅,百濟兩國的都城,遠不及它。
就在兩個月前,這裡還是蠻繁華的。
戰英成為遼北道行軍大總管後,很蠻橫的將遼東三國的所有百姓,都強行遷徙到了長白山以北。
當然,還是有不少百姓故土難離,不願離開,偷偷的留了下來。
對於留下來的人,戰英隻是睜隻眼閉隻眼。
能拿得動刀劍與錘子的,都已經走了,留下都是老弱病殘,他們的生死,對這場浩劫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天界北路大軍橫掃了遼北之後,就將主力推到了山海關附近,或許是因為戰英調走了大部分遼東半島百姓,天界大軍隻是派出小股部隊,跨過貝水,掃蕩過幾次遼東地區。
春節之後,天界便將遼東地區的掃蕩的軍隊全部調到了遼北。
他們和中土百姓一樣,壓根就瞧不上遼東半島,沒打算多花兵力駐守在上麵。
這倒給戰英有了輾轉騰挪的空間。
以前戰英想著,遼東與遼北被天界軍團控製之後,自己隻有兩條路。
其一是往西退入茫茫草原。
這一步其實並不好走,草原一馬平川,就算戰英手中有火藥武器,麵對天界強大的六足獸騎,也不可能敵得過。
其二是越過長白山進入廣袤的黑森林。
這一步更加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