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姬不滿道“在晏郎的心裡,妾身會做這等有損陰德的事情嗎?”
不待李晏反應,她理直氣壯地道“妾身分明是為了幫他們修成正果,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名譽,這天底下再沒有比妾更無私奉獻的人了。”
佛教講究世道輪回,僧人修來世,今世積累福德,死後能夠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桑姬用他們的陪葬品周濟百姓,能夠救下許多人,這該是多麼大的一筆功德,他們就算死了,桑姬還能替他們積攢功德,這簡直就是對他們有大恩!
桑姬道“天下的金銀是有定數的,金銀財寶都被埋到了土裡,市麵上流通的少了,這對天下經濟有害無利。”
“至於其他的東西,更是浪費,就拿陪葬的布匹來說,製成一匹布需要耗費一個人數日功夫,他們陪葬的布匹都是綾羅綢緞,這些需要耗費的人力更多!”
“布匹埋到土裡,而不是供人使用,這就是浪費!”
在這個時代,布匹是硬通貨,布匹能幫助人抵禦寒冷,遮擋烈日,製成一匹布耗費許多,但一匹布製成的衣服卻特彆容易被毀壞,往往都穿不了幾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衣物是在特定場合穿的奢侈品。
京都多顯貴,此處是國朝最繁華的地方。
但離開京都,看向諸郡,衣不蔽體的人比比皆是。
這是這個時代的生產力限製,不是出現聖主明君就可以改變的,百姓苦,自三皇五帝起,苦至如今。
國朝提倡節儉,讚揚清廉的大臣,因為每為勳貴製成一匹綾羅綢緞,就會減少製成粗布的人力,就會讓市麵上通行的布料少了幾分。
勳貴目下無塵,國朝千萬人奉養著高貴顯貴,從來如此,但高高在上的天子願意將天下人看進心中,這是幸事,因為在意所以在做決定時多了顧慮。
比如說北疆的戰事,天子看重軍士性命,沒有將他們看作是單薄的數字,所以保證了他們的衣食,堅決不允許朝中的鬥爭波及到北軍,導致因為朝中爭權奪利致使北軍慘敗、將士暴屍荒野。
百年前國朝內亂能夠持續十二年,就是因為朝中黨爭,冤殺將領,致使無人能領兵對抗叛軍,讓叛軍攻入帝都,十萬大軍覆滅。
之後天子征發各郡的壯丁,湊齊了十五萬大軍平叛,可為了製衡軍中將領,天子派了宦官擔任軍隊的最高統帥,能打仗的將領下命令前卻要先對宦官稟告,征得宦官——一個從未領兵打過仗的人——的同意。
又是潰敗,十五萬大軍儘皆覆滅。
桑姬握住李晏的手,道“陛下定能得償所願,妾三生有幸,能見得陛下。”
李晏有能力,這就有了底氣去讓底下的人儘力施為,而且他還在意百姓,這樣的君王,已經是很好了。
李晏和她十指相扣,無需多言,瞬間就明白了桑姬的言外之意,道“孤定不負汝願矣。”
李晏思慮著道“桑桑是要提倡薄葬嗎?”
國朝講究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風自前朝就有,曆朝都有君主下令薄葬,但是屢禁不止,這是一件大事,不是短時間能做出來的。
李晏能夠下令倡導,但是絕不可能強製推行下去,因為各地的民眾、官府都不會願意聽這一道法令,沒有人願意這麼做事,最後隻能是不了了之。
桑姬笑著道“妾可不想和天下人作對,但這不是有現成的軟柿子嘛。”
李晏想了想,頷首道“確實是個好主意。”
天下崇佛,佛教講究的是現世修來世功德。
如果不使用金銀布匹等做為陪葬物,那麼就會累積福德,來世能投一個好胎,甚至可能直接湊齊功德進極樂世界——佛教提倡這種說法,或許可以抑製天下的厚葬之風。
而且李晏能多了一筆進項,佛教提倡這種說法,那他們就該以身作則,李晏可是曉得高僧的陪葬品比一般的親王還要多。
李晏原本認為鎮國寺無用,隻能空耗錢糧,現在看來還是有些用處的嘛。
當李晏見到惠通大師,開口便提了這件事。